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场经济管理》2011,(3):F0002-F0002
<正>笑对艰苦苍凉,何惧雨雪风霜,不怕山高路险,愿做雄鹰翱翔。捧一把黑土培育格桑花,擎一方哈达情系大荒和西藏。2007年6月,黑龙江省开始第三批援藏。黑龙江省农垦  相似文献   

2.
2003年,黑龙江垦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战胜了非典疫情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5.3亿元,比上年增长ll%;实现企业利润3.67亿元;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4267元,增长9.1%;粮食总产达到75.55亿公斤,增长2.75%,平均亩效益129.1元。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60余载,无数人为之呕心沥血。从屯垦戍边到开办家庭农场,再到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三代垦荒人和理论工作者从"摸石头过河"走向顶层设计。本期"中央精神"和"垦区聚焦"栏目,我们精心摘编了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考察讲话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精神,对更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资源诅咒"与"资源福音"的争议在西部地区一直存在。西部油气资源富集的四川、陕西、新疆、青海、甘肃五省,其油气资源产业集群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是本文探究的核心命题。基于对西部五省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的客观分析,选用区位熵对西部油气资源产业集群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将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为资源外部性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同时,基于2003—2018年西部五省油气资源产业的产业集群度和地区GDP数据,对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产业集聚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同时,政府干预、物质资本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等系数显著为正,与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相符。但由于现阶段油气资源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趋于饱和状态,即使提高人力资源的供给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目前并不显著。推动油气资源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加强油气资源产业国际合作将是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一基本资源禀赋下,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等特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家庭农场切实可行。它以适度规模、劳动力充分就业、商业化和现代化经营为基本特点,有利于促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我国国情推算,到2030年我国劳均耕作面积将达到0.67公顷,而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将达到26.7公顷。此外,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最终收益不同,我国各地家庭农场规模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省农垦绥化管理局的10个国有农牧场——嘉荫农场、铁力农场、海伦农场、绥棱农场、红光农场、和平牧场、肇源农场、柳河农场、安达畜牧场、涝洲鱼种场,分布在小兴安岭南北麓到松嫩平原区间,宛如点缀着十颗明珠的彩带,飘扬在天鹅项下。三代绥化农垦人在这里辛勤耕耘,建起了美丽的家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回首沧海桑田般的岁月,荡气回肠的更是传承在这片热土上的生生不息的不甘人后、不屈不挠、勇于争先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正>为落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的"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步伐,绥化分局积极抢抓机遇,在建设最大影子垦区方面走出了具有特色的一招好棋。近日,本刊编委任路生就"建设影  相似文献   

8.
《农场经济管理》2005,(6):F0002
位于三江平原的黑龙江省大兴农场总面积120万亩,耕地44万亩,其中水田30万亩,总人口1.5万人;下设12个农业管理区,23个生产作业站,12个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9.
李晓兵 《农场经济管理》2010,(4):F0003-F0003
黑龙江省八五○农场是王震将军1954年亲自创建的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农场发展过程中凝集了大批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知青、科技人员、各行各业建设者的心血。形成了集军旅文化、移民文化、知青文化、当地民俗文化于一身,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北大荒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适应垦区生产力发展需要,适时推进垦区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完善,进一步充分激发垦区生产要素潜能,是推动垦区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基础性、关键性举措;是垦区落实国家批准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着力点之一、突破口之一。如何推进垦区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完善呢?通过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不断加大组织领导和推进落实力度,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实施境外农业资源开发作为扩大垦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作为建立和谐对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绿色、有机、高效农业是黑龙江垦区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大力发展以有机白菜为代表的有机农业,并以此为基础,延长产业链条,做优有机品牌,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之路。种有机白菜,做强基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抓城、强工、带农"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现代化大农业进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以下简称牡丹江分局)党委决定,将牡丹江分局所属的八五○农场工业园区纳入现代化大农业整体规划,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工业园区打造成集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及物流集散为一体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黑龙江垦区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然而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人,突破人才"瓶颈".加强人力  相似文献   

15.
划分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类型;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在评价蚌埠市旅游资源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然景观游、城市观光游、交通枢纽游、风俗节庆游和工业景观游五大开发方向以及内外兼顾、循序渐进;区间协作、中心突破两大策略,总结一般意义上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30家企业作为样本,选取目标客户、竞争战略、产品形式、主要收入来源、组织结构、资源和能力为衡量商业模式的变量,以目标客户和竞争战略的差异将样本分为四类--Ⅰ类浙江有色地勘模式、Ⅱ类中金黄金模式、Ⅲ类金川集团模式、Ⅳ类湖南有色金属集团模式,分析了四类模式的优缺点.选取并分析了目标客户、竞争战略、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三个变量对行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退出壁垒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来资源产业中,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将越来越高,企业将拥有从上游勘探开采直至下游精炼深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片诞生奇迹的土地。5年前这里是一片棉田,5年后一座座标准化的厂房和高耸入云的热电厂烟囱映入眼帘,一个个亿元规模企业拔地而起,一辆辆满载纺机产品的集装车驶向海外,一串串数字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既密切相关又影响深远。通过对广西百色的调研,分析有着丰富资源的民族自治地区在大规模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探讨民族自治地区矿产及其他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调研、政策和法律等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少有结合农业机械化来统筹考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本文结合农业机械化来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以期结合农业机械化需求来改进土地整治技术、更合理的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推动农业机械应用和区域农业现代化.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考虑区域特点,本文建立了包括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生态退化可能性和农机总体应用特性共5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湖南省道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到道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47 485万hm2,且总体质量较好,A2和A1等级占到总量近73%;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道县中南部,该区域属于道县的平岗区,地势高差变化相对小;在来源地类上,主要以其他草地为主;在农业机械应用上,道县总体应用条件一般,但在集中分布区域应用条件尚可.以耕地后备资源的特征为主导因素,将全县划分为开发主导区、整理主导区和生态保育区.开发主导区,是该县耕地后备资源大规模开发的优先区域.坡度在6°以下的耕地后备资源,可配置中型的耕整机械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在6°~ 15°的后备资源类型,宜采用中小型或小型农业机械.整理主导区,区内耕地后备资源适宜纳入到现有耕地资源中一并进行整理,农业机械尺寸取决于该区耕地资源条件.该区大部分总体平坦的耕作区域适合于中型农业机械;山丘冲田以及坡田,耕地散而破碎,适合于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生态保育区,进行开发的优势度低,除泡水周边耕地可采用中型农业机械外,其他区域适合采用人力控制的微型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我国水利旅游产业发展,阐述了水利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内涵、开发原则及开发途径,从江苏发展水利旅游的视角,对江苏水利旅游资源非优区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非优区的特点和区位,并根据江苏水利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