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梓淇 《云南金融》2012,(3Z):38-40
P2P网络借贷,即通过网络进行借贷,意味着通过网络平台,借款者和放款者可以在线完成网络交易。所有的程序包括审核、会计、清算、申报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满足了人们获取资本的便捷要求。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详尽地介绍P2P网络借贷的基础概念、发展状况和积极意义。在分析其业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后,结合国外成熟体系和成功经验,提出改善P2P行业发展的建议,以便让该行业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即通过网络进行借贷,意味着通过网络平台,借款者和放款者可以在线完成网络交易。所有的程序包括审核、会计、清算、申报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满足了人们获取资本的便捷要求。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详尽地介绍P2P网络借贷的基础概念、发展状况和积极意义。在分析其业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后,结合国外成熟体系和成功经验,提出改善P2P行业发展的建议,以便让该行业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除了传统的贷款、发债等方式之外,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借贷方式逐渐兴起,这一借贷方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当前的网络借贷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网络借贷的信用问题。针对当前中国网络借贷的发展情况,着重剖析网络借贷中的风险问题,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探讨分别以建立信用体系为核心和与保险相结合的两种风险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兴起,网络借贷成为网络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社会中起到巨大影响,甚至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参与网络借贷的现状,剖析网络借贷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与风险,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可按照现有的制度框架对网络金融平台进行监管,同时要逐步完善制度设计,针对网络借贷平台制定专门的法规,并且还要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将网络借贷平台纳入资本管理办法的范围内比照银行业进行资本管理.  相似文献   

6.
屈岩  尹丹 《金融会计》2014,(3):31-34
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民间借贷的一种新兴互联网渠道,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近几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监管的真空,使得网络借贷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亟需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洗钱风险亟需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一大批P2P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中文译为人人贷)平台应运而生,如拍拍贷、齐放网和红岭创投等,凭借其手续简便、融资快捷的特点,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法律缺失、监管缺位而带来较大的洗钱风险,笔者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完善相关措施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网络借贷是一种新兴的金融借贷模式,在大学生中十分盛行。本文以在校研究生为研究主体,以研究生网络借贷现象为研究内容,以网络借贷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为目标,调查了北京市10所高校的研究生,分析了研究生网络借贷的现象、成因及对网络借贷的认识等,指出了网络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并从研究生自身、学校、家长、监管部门及平台自身五方面促发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研究生网络借贷及高校研究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其中,金融借贷已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出现了P2P网络借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与缓解了个人融资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多项问题。然而,就目前P2P网络借贷实况来看,野蛮生长伴随着出现了各种网络诈骗、跑路与金融骗局等,导致P2P网络借贷环境变得无序和混乱。为提高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效率,降低P2P网络借贷风险,有必要加强P2P网络借贷风险的监管,制定更为科学而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此,在本次研究中,就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身份模糊,监管空白,行业难以自律等一系列问题与风险,使得行业频频出现倒闭甚至是非法集资的现象。本文就剖析P2P网络借贷业务所涉及的各方主体可能蕴含的问题及风险,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规范行业标准,完善健全监管措施,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P2P网络借贷是微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主要用于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求,撮合了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是传统金融体系的延伸.近年来,由于手续简便、操作灵活等特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取得了高速发展.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亦面临着平台信用等级良莠不齐、监管体系缺失等障碍.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着手,剖析了该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几点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嘉骏  高铭  卢瑞昌 《金融研究》2020,480(6):152-170
本文尝试从网贷平台风险的角度,讨论宏观驱动因素和监管政策对网络借贷市场的影响。首先,利用我国网贷市场有代表性的651家平台近两年的日度交易数据,我们发现网贷平台停业风险与增长速度呈负向关系。进一步分析平台增长背后的宏观驱动因素,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供给和普惠金融需求共同影响行业发展,而平台增速低于预期将增大停业风险。其次,我们发现监管政策的出台有效降低了平台停业风险,并且降低了平台正常经营对高增长的依赖。但监管政策对于高风险省份的作用弱于或不显著区别于低风险省份,表明监管效果的针对性需要加强。本文对进一步完善网贷行业监管政策及产业政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个人网络借贷的本质是民间借贷,传统民间借贷的双方关系因网络借贷平台的介入而变得复杂。文章针对网络借贷平台展开分析,认为个人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属性为信息中介机构,其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刑事、民事等法律风险,前者以涉非法集资犯罪为主,后者主要包括居间义务的违反产生的违约风险和侵犯借贷主体隐私权及商业秘密的侵权风险。通过明确平台的监管机构,加强对资金安全和信息披露的监管,可以降低个人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4.
网贷平台监管备案正稳步推进,其关键在于把控风险体系。现有文献大多围绕"交易过程—事件类型"探讨网贷风险,本文则以"事件类型—产品端"为切入视角,从网贷平台产品端的资金来源、信贷资产、资金池、信息披露等方面解析风险逻辑,层层剖析产品端风险漏洞枢纽的风险传输渠道。针对这些风险漏洞,可以通过加强产品端初始资金配对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完善中间资金账户管理机制和建立关联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等手段,调整网贷监管体系,有效治理网贷风险,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和监管政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借贷平台虽日益增多,却也面临由于风险控制不足导致倒闭、跑路等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就P2P网络借贷的模式进行分类,并结合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以及宜信等公司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控制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法 《时代金融》2015,(8):36-37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为有借款需求的融资人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且为有投资需求的投资人提供民主化的投资途径,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金利用效率。自2007我国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成立以来,P2P网络借贷行业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然而,在借贷关系中却存在来自借贷平台、投资人、融资人等多方面的风险。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尚未成熟的P2P网络借贷行业稳健发展,深入剖析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的问题较多,带来了较为恶劣的经济影响。文章先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然后从我国有代表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入手,分析其风险,如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借款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最后基于P2P借贷平台的角度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网络借贷平台近年来逐步兴起,且呈初期上升阶段。网络贷款平台交易流程普遍如下:借钱人和放款人经过网站注册和审核后,需要资金的人发布信息,有闲置资金和投资需求的人参与竞标,一旦双方在额度、利率方面达成一致,交易即告达成;出借人与借款人直接签署个人间的借贷合同,资金出借人获取贷款利息,网络借贷平台收取服务管理费用。存在的问题门槛低,借贷资金来源及用途不明,极易引发洗钱风险。网络借贷平台属于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门槛低,极易复制。而目前我国规范网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P2P网络借贷的概念与特征,着重分析了其财务风险及产生风险的原因,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行业分布和行业监管情况较之过去皆有较大改变。本文从P2P网络借贷的特点出发,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共有风险和特有风险两方面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所具有的风险,对监管当局制定有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