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生态旅游具有"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三者合一的特殊性质。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本文是在我国和黑龙江垦区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背景下,针对海林农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相关条件及特点,合理分析农场的现状、优势、制约因素及发展瓶颈等,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农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人们期望通过多元化旅游模式来在典型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由此导致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即农业生态旅游的产生。研究从二元化经济科技和激活区域旅游市场等角度阐释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念和经济角度分析制约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的问题所在;从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等角度给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与自然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能够带来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南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上具有很大优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过程应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由于传统旅游模式中出现的缺少有效监测、环保意识不强、旅游管理不科学等问题,物联网技术在生态旅游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生态旅游业中应用研究,为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实施走出去战略 发展外向型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借助地缘优势,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大力度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场在俄罗斯组建了东方龙健和美丽河两个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向俄罗斯输出劳务1000多人次,输出各类机械720多台(套),签订开发土地合同20.4万  相似文献   

5.
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发展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美学价值或是生态价值都意义重大;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互为一体、互相提升、互相渗透的结构优势;依据北京市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多区域、多景区、多类型的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开发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恬静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存在生态环境破坏、 基础设施落后、 管理水平较低、 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综合考虑吉林省地形地貌特征、 气候特征、民俗风情等因素,考虑不同区域农业经济、 社会、 生态及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大致分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 中部松辽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 西部松嫩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同时探究了各功能区的差异性特征;针对各功能区不同特征提出"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相互配合、"农业-旅游业"相互耦合、"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以点带面"互联互动、"省内-省外"互学互助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促进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佳音  祝招玲 《山西农经》2021,(3):36-37,40
农业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还能促使乡村劳动力合理转化,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以佳木斯市桦川县为例,分析了桦川县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劣势,并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俞易芬 《山西农经》2022,(12):120-122
农林生态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人民群众收入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依靠景区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农业和文化等产业融合,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农林生态旅游的品牌,推进“农林生态旅游与农民增收一体化建设”,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根据芜湖市湾沚区的实际情况,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林生态旅游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恬静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综合考虑吉林省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民俗风情等因素,考虑不同区域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大致分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中部松辽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西部松嫩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同时探究了各功能区的差异性特征;针对各功能区不同特征提出"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相互配合、"农业-旅游业"相互耦合、"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以点带面"互联互动、"省内-省外"互学互助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促进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贵州是生态旅游大省,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加快扶贫速度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分析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地理优势,结合极值比率、密度系数及变异系数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贵州省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且263%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分布在距离高速公路的1~3km处,同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特有的喀斯特地形特征及丰富的水资源等融合少数民族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组成特有的贵州农业生态旅游。贵州省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极值比率在340~750之间波动,黔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差异最明显。密度指数在250~530之间波动,黔东北地区的旅游人数在贵州省最多。变异系数在100~160之间波动,黔东南的农业生态旅游收入在贵州省最高。[结论]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在地理位置上有显著的优势,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今后应注意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并基于当地旅游优势发展适宜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旅游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奉贤区青村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当地生态优势资源,积极实施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开发战略,以生态特色农业为主导,精心打造"奉贤黄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产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通过挖掘产业和城镇文化底蕴,发展农业旅游和文化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旅特色小镇。全镇凸现特色农业潜力无限、生态旅游引人入胜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广东省梅州市休闲农业资源现状,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客源市场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资源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广东省梅州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劣势,客源市场存在劣势和竞争,"客家文化"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结论]广东省梅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资源是发挥其资源优势、扭转劣势、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机遇、迎接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市场挑战的关键,以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推动旅游向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休闲生态旅游转型,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供求有效对接。根据梅州市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现状,对梅州市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功能类型和旅游产品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森林生态、生态鱼塘垂钓、生态工业、水乡游乐、"客家"民俗、保健休闲、绿色商贸和绿色营销、农业主题园等八大功能类型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张淑梅 《农业经济》2014,(2):47-48,103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概述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指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优势农产品推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促进未来农业生态旅游更好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农业是光明食品集团的核心产业之一,是集团"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起点。集团坚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经营方针,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种源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城市主副食品供给的重要力量,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一、集团农业基本情况光明食品集团在上海市郊、江苏省大丰市有长江  相似文献   

16.
节水农业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琳琳 《水利经济》2011,29(2):22-25,45
分析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认为节水农业具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性。节水农业经济效益表现为节水农业在微观上的盈利能力;节水农业环境效益表现为对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的正面影响;节水农业社会效益是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产生的宏观经济效益,表现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旅游需求,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新鲜空气、欣赏乡野风光,还可以使游客对乡村的民俗生活进行了解与体验。四川省作为我国的农业与旅游大省,因其个性化的地形地貌、水域及气候等特征,而具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天然独特优势。文章在厘清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旅游功能区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中现状是具有天然资源优势、丰富旅客来源及良好的扶持政策等差异性,问题是缺乏规划、影响环境,区域偏僻、交通不便,粗放经营、形式单一等,提出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着重设计地方特色旅游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联合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策略等建议,以此为发展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经济发展迅速的趋势下,人们越来越期待通过多元化的旅游模式来缓解自己面对的生活巨大压力,因此所形成的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型新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本文将立足于河北省农业环境及特色,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给予合理的展望,并且在对农业生态旅游所形成的相关经济效益上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将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带动给予较好的策略性研究,同时从相关的理念及经济角度进行剖析,以期待为以后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给予优化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丽 《南方农村》2011,27(3):84-86
现代生态旅游农业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广东省云浮市在自然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对发展现代生态旅游农业十分有利.但也存在着基础农业开发程度低、交通条件差、旅游品牌不突出等劣势。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该地区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水田综合种养因其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备受社会关注,在长江流域、大江南北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荆州市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悠久的种稻历史,发展水田综合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十年综合种养快速发展,以"虾稻连作"为代表的种养模式正在引领传统水田农业的转型升级。一、水田综合种养的实践、完善与提高水田综合种养模式源于早期的稻田养鱼,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北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