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政策:(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  相似文献   

2.
<正>印度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印度农发行、商业银行、地区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组成。印度农发行除提供支农信贷资金外,还承担向农村金融机构转贷款和对地区农村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进行监管的职能。应印度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印度农发行)邀请,笔者于2019年1  相似文献   

3.
①微型金融多为草根金融,草根金融是最贴近农民的信贷组织,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目前中国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障碍。如果从近一百年的纵向历史视角来看,我们会发现农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总是滞后的,不光是最近三十年。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甚至更早些时候开始,一些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4.
一、印度的农村金融体系印度储备银行作为印度的中央银行,负责各类银行及分支机构设立的审批和监管,其许可证制度鼓励和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目前,印度农村金融体系是由印度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合作银行、地区农村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等组成的。印度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印度农发行)主要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并根据印度储备银行的授权,享有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权力,成为印度农村银行机构的中央银行。印度农村有发达的合作金融机构,它有三层结构。首先,最底一级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为初级农业信贷协会。它是由农民集资入股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村信贷市场面临四大主要问题:信息不对称、抵押品不足、独特的风险成本结构、贷款的非生产性.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孟加拉、印尼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我国农村信贷市场问题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在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普遍居高的现状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亟待需要创新。本文直面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环境现状,探究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深层次问题,结合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方法,提出改革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实现风险管理的高效能,为构建稳固的信用风险共同体提供借鉴,以期改善农村小型金融环境并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升级,促进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平稳、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利用赴印度参加培训的机会,搜集了一些有关印度农村金融情况的资料,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印度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印度的金融系统中,公有银行占统治地位。目前,印度有公有银行27家,其中国有银行19家。印度储备银行是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扩展由印度储备银行审批。在过去的20年里,印度储备银行的金融机构许可证制度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在1969至1992年由公有银行开办的49618个分支机构中,大约有  相似文献   

8.
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对德国、美国、日本、南非、印度、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进行了对比,认为发达国家(地区)的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较为成功,这主要得益于因地制宜的农地金融制度、以合作金融为主导的"三位—体"的农地金融机构设置、科学规范高效的农地估价体系、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及全方位的财政支持投入保护制度;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可能导致农地过度集中,农村发展可能出现两极分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三权分离"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及《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规定:自然人一般农户、自然人其他、微型企业的贷款以信用评级、担保因素和逾期(本金或利息)时间为依据实行矩阵方法分类。矩阵分类方法简捷实用,符合农村金融实际,实行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利率市场化脚步明显加快、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朗以及外部监管标准日趋升级,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难以应付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考验,而且可能使自身随时处于风险的边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唯有启动创新引擎,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在创新与转型中提升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积蓄向现代金融企业目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推广"尤努斯模式",即靠属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穷人银行"向贫困群体提供小额信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粤西山区出现了"郁南模式",即以政府主导下建立的全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依靠正规金融机构,大规模向农民发放小额信贷。两种模式相比较,郁南模式不仅更适合中国,更能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也为金融理论乃至经济理论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正>印度农发行在印度农村金融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管理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作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为专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印度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印度农发行"),近些年一直保持0%的不良贷款率,无论是从农业农村特性还是从政策性金融本质,都极为难得,这既与印度农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关,又与  相似文献   

13.
微型金融为贫困人群和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它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空白。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主要依靠现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可能解决有效服务"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问题,尤其在沿海农村地区,随着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不断撤离,渔业作为一项市场潜力巨大的行业,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因此,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提高对渔业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是解决当前渔业金融抑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对中国林权抵押贷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分析了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从林农、金融机构、政府部门3个主体出发,提出了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林农要不断完善自我和主动出击,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和加强监督,政府部门则要不断创新环境并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需求的分层决定了农村金融供给和金融组织的分层,因此,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实现大型金融与微型金融、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外生金融与内生金融的垂直合作和批发贷款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微型金融的发展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微型金融创新案例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是最早发展农地金融制度的国家,迄今为止有200多年发展历史,其农地金融支持模式主要由以土地抵押信用合作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相互配合进行运作。从农地金融制度所包括的金融机构来看,可分为合作金融模式和委托金融模式。2015年6月14日至7月4日,笔者随总行"农村金融与生态农业"专题研究班赴德国学习,期间对德国的农地金融政策支持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思考,以期对工作实践有所帮助。一,农地金融的基本范畴农地金融是以农地作为信用保证(抵押)而获得的资金融通,其实质是发挥土地的财产  相似文献   

17.
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阶段考察了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印度农村合作社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法律的导向作用、政府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性模式、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和健全的组织体系。这些都对中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涉农金融机构与乡村振兴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地方金融创新助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效措施。现阶段涉农金融机构业务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存在问题,农业金融创新与相应监管制度尚需要明确政策导向,农村居民对金融机构助力农业农村经济的前景和潜力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创新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同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新变化与新需求,现阶段涉农金融机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与之相适应。文章以百色市为例,针对百色市域内涉农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相关业务领域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全国6个省份60县42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微型金融机构的普惠效应,即小额信贷是否为中低收入和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以及能否利用自身特殊的贷款机制拓展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实证结果发现,微型金融机构能够将信贷服务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中等收入群体延伸,其普惠效应主要源自其依托现金流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运用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这一创新金融工具时,要关注其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掌握其发行管理的安全策略,从而严防风险2011年,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与《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明确了商业银行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目标,对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