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致使鱼类摄食减少的成因。 1、鱼体寄生虫。最常见的鱼体寄生虫是中华鳋和锚头鳋,当其繁殖寄生达到一定数量时,鱼便显得焦躁不安,摄食速度逐渐减慢。此类现象多发生于混养池塘,如塘内混养有青虾、鳜鱼、河蚌等特种水产时,渔农不敢用杀虫药物预防,病情就更趋严重。 2、池水缺氧。池底淤泥过厚,腐殖质多,残饵腐败分解,池鱼密度大,池水波浪作用不强而呈停滞分层状态;池塘周围高大树木多,通风透光性差;一次性施肥重,使有机物耗氧量过大;再如暴雨、低气压或连绵阴雨等因素都会造成池水缺氧,从而导致鱼摄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正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渔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可增加5~20kg黄颡鱼,亩增效益在数百元以上。现将混养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锚头鳋病俗称"钉虫病",又称铁锚头鳋病、针虫病、大头生针蓑衣病,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此病是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的疾病。锚头鳋头部生有背、腹角两对,略呈铁锚状,所以称为锚头鳋,其钻入鱼肌体,不易拔出。锚头鳋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水温低时,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15℃左右时,就开始孳生。症状:锚头鳋寄生鱼体时,是以其头部深钻入肌肉或鳞下,而其胸部和腹部露在外面。鱼体少量寄生时,除在鱼体可见有少量  相似文献   

4.
锚头鳋对鱼类危害很大,常见的锚头鳋有:多态锚头鳋、鲤鱼锚头鳋、草鱼锚头鳋、四球锚头鳋四种。现精选部份治疗方法供参考。一、临床症状锚头鳋以头部钻入当年幼鱼或成鱼体肌肉或鳞片下,虫的胸腹则裸露于鱼体表外,在锚头鳋寄生的部位,肉眼可见针状的虫体。如果锚头鳋在鱼体长时  相似文献   

5.
锚头鳋病多发季节,可在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黄颡鱼鱼种,既可防止锚头鳋病的发生和蔓延,又能控制混养池中青虾的大量繁殖,起到限制青虾密度和提高商品规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本人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7.
《渔业致富指南》2006,(21):58-58
16、治疗暴发性出血病时,为何要先杀虫后杀菌 暴发性出血病的致病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该致病菌在任何养殖水体中都存在。在鱼体抵抗力较强时,一般不发病,但在环境条件恶化时,寄生虫往往大量繁殖,破坏鱼体体表及其它器官组织,而此时鱼体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因此乘虚而入感染鱼体致病,可见,暴发性出血病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是寄生虫。在彻底治疗暴发性出血病时就必须先杀灭寄生虫再杀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池养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一是鳋病;二是纤毛原虫病。前者主要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及长刺新鳋等。后者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这两大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3至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蚀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清晨池水缺氧情况下表现更趋严重。它们狂游于水表层,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打转、兜圈。此两类病轻的影响吃食、成长;重的则引起烂;目前尤其在鳜、鳗等发生并发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一、寄生虫病危害严重1、寄生虫寄生鱼体后,往往引起鱼体食欲减退、消瘦,影响鱼体生长,严重影响鱼体的商品价值。2、寄生虫大量寄生鱼苗体表或鳃上时,引起鱼体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往往造成大批量死亡。3、寄生虫寄生于鱼体后,破坏了鱼体鳃及皮肤、肠道等,组织器官往往被细菌乘虚  相似文献   

10.
速效治疗鱼类寄生虫病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池养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一是鳋病;二是纤毛原虫病。前者主要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及长刺新鳋等。后者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这两大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3  相似文献   

11.
长吻鮠在养殖过程中,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病等多种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应准确计算体积与剂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这种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是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治疗方法:用(0.2~0.4)mg/L福尔马林混合液全池泼洒,疗效相当不错。2、锚头鳋病。长吻鎨极易感染此病。病鱼体表可见虫体,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口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秋末、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12.
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 1、大中华鳋 [症状]雌虫用大钩钩在鱼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象挂着许多蛆,造成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伤口为细菌打开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3.
<正> 锚头鳋主要危害草、链、鲤和鳗鱼,尤其对鳗鱼危害很大。该病终年可见,夏秋两季最为严重,发病最适水温20℃—25℃。鱼被寄生后,出现烦躁不安,游动缓慢,虫的头部钻入鱼体部位发炎、红肿,引起组织坏死,水霉侵入伤口,繁殖丛生。当大量感染时,鱼体象披上蓑衣一样消瘦,失去食用价值。7—10厘米长的幼鱼苗如有3—5个锚头鳋寄生就会死  相似文献   

14.
<正>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经常出现一些寄生虫如鲺的病害侵袭,这些寄生虫常以其口器及背甲腹面的倒刺刺伤鱼的头部、背部以及肛周,撕裂宿主(鱼类)皮肤,摄食鱼的皮肤、粘液和血液,使宿主十分不安,病鱼出现狂游并跳离水面,若寄生在鳃部可造成鳃组织的炎性水肿和细胞增生,外观上出现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虫对鱼体的这种机械性刺激、损  相似文献   

15.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华鳋、锚头鳋是水产养殖中常见、多发的主要病虫害,也是危害养殖鱼类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受其危害的鱼类摄食能力下降,体内营养消耗严重,体质下降,从而导致各种细菌病、病毒病,甚至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所以,防治中华鳋、锚头鳋疾病历来受到广大养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全新的混养概念:科学的混养概念告诉我们,不但四大家鱼可以混养,甚至鱼、虾、贝、蟹之间也可合理搭配混养。如鳗鱼塘里混养胭脂鱼,胭脂鱼可摄食鳗鱼吃剩的碎料;对虾塘里混养小规格的尖吻鲈,尖吻鲈可及时摄食死虾,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二、淡化驯养:许多海水养殖品种是  相似文献   

18.
<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气温回暧,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生长。与此同时,养殖池中的各种致病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生。由于经过越冬的池鱼体质普遍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感染或寄生引发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病、鱼波豆虫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锚头鳋病等,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开春气温逐渐回升,鱼塘各种生物繁殖加快,各类代谢物不断增多,危害鱼类的病菌、寄生虫也逐渐活跃。一般进入每年的3月下旬,鱼病发生的第一个高峰期就要到来,究其原因,可归结为:①越冬鱼由于越冬期长时间不摄食,鱼体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被  相似文献   

20.
正加州鲈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摄食范围广,在天然水城中主要捕食昆虫、虾、蝌蚪和鱼苗等。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1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小型甲壳动物;体长5-6cm时就可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10cm以上时常以小鱼为食,当饲料不足时,有自相残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