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构建符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分析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识别竞争优势的必要性,提出识别竞争优势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明确客户需求与产品定位、扫描行业环境、明确本企业的优势与劣势、识别对手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识别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民营企业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必须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构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怎样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胜,本文就此作一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国商情》2013,(7):40-41
一.电商业态:四种变化变化一:投资机构对电商的投资趋于理性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电子商务市场的融资规模开始下降,资本市场对于电商行业的投资日益理性,业务底层具有坚实基础与能力,具有可预期的盈利能力,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电商企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变化二:电商运营正在告别粗放,向精细化转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电商企业需要从单纯价格竞争,正在向整体运营效能的竞争转变。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开始在业务运营的各个结点进行数据的采集,洞察自身各业务模块运营状态.将  相似文献   

4.
一、电商业态:四种变化 变化一:投资机构对电商的投资趋于理性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电子商务市场的融资规模开始下降,资本市场对于电商行业的投资日益理性,业务底层具有坚实基础与能力,具有可预期的盈利能力,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电商企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变化二:电商运营正在告别粗放,向精细化转变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电商企业需要从单纯价格竞争,正在向整体运营效能的竞争转变.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开始在业务运营的各个结点进行数据的采集,洞察自身各业务模块运营状态,将业务流程进行细分化、标准化,数据化,最终以数据作为业务精细运营与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作为完全竞争行业往往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伴随制造业产品同质化,制造企业彼此之间越来越难以通过产品质量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服务是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关键工作,企业的服务质量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在产品同质化大背景下,制造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服务竞争。制造企业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充分分...  相似文献   

6.
卢娓娓  俞利明 《现代经济》2009,8(5):79-80,99
良好的薪酬制度应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来实现稳定员工队伍,吸引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人才,在激烈的市场和人才竞争中制胜的目的。本文对广纸集团核心员工薪酬现状进行行业中和企业内分析,试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市场竞争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性强的薪酬策略,以充分调动这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采用不同的技术营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正在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竞争战略,但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规模以及自身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企业所选择竞争战略组合会有所差异。企业在实施信息技术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战略组合,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逐步营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企业采用不同的技术营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正在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竞争战略,但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规模以及自身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企业所选择竞争战略组合会有所差异。企业在实施信息技术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战略组合,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逐步营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对不完全信息、完全信息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广告竞争的策略和广告竞争博弈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以我国广告竞争最激烈的六个行业为例,阐述了中国广告竞争的市场特点和现状,最后对中国企业应对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采取的广告竞争策略以及规范广告竞争行为的法律体系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成员,以其产品或服务直接参与市场的运作,在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时刻都要注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占据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利益。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大量注入资金和劳动力,走外扩型道路;二是全面创新,提高自身实力,走内强型道路。在我国现有经济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夏江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0-121,125
文章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入手。对诗中所涉及的“檞”字与“槲”字之争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植物学、音韵与训诂学的方法对其是非正误进行较全面的考证判别,以求还其诗歌以本来之面目,同时亦对今世“檞”、“槲”二字混淆误用现象进行了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4.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斯密的理论假设,市场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理性"经济人";另一个是管制市场的政府,其角色定位有如"守夜人".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也将社会上活动的人描述为"两者":一是社会经济的活动者,他们都是忙碌奔波的"利者";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即政府,其理想角色是充当一个顺应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善者".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既有同工异曲之妙,又有交相辉映之趣.比较二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各项工作都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力分析思维模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目睹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之中,他满怀修齐治平的理想,鼓吹仁义,推行礼教,一面深入实际作社会调查,一面培养推行理想的政治人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他二重性的理论素养、政治主张和生活作风。他的学说与事业闻名世界,本人被誉圣人。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文革至于极点,对孔子的评价其实各执一端。按历史唯物论试图实事求是地辩证孔子的思想核心,还其本来面目,以此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降低库存、节约成本方面,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对库存管理,取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很难解决库存本质问题---战略性库存控制。随着这些方法的运用,深入分析库存,便会发现库存实质上是企业综合管理问题。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虽然能辅助库存管理,但只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库存而进行库存策略的运用。真正的"零库存"是企业间、企业与外部环境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的结果。在"合作、共赢"取代"竞争"的今天,基于"工作流"的库存管理,更能解决传统的库存方法无法解决的库存问题,更能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排斥"与农村"新贫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趋于缓慢,农村"新贫困"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新贫困特点,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返贫致贫的制度性原因,在于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