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劳动争议日趋多样化,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其弊端日益显现.本文从劳动仲裁的行质,财产保全,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等问题为视角,着重分析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争议增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存在着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容易造成仲裁资源与司法资源的双重浪费、体现不出仲裁自愿原则等诸多弊端。因此,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重构,实行裁审分离制度,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长短事关劳动者正当权益能否得到有力保护,但是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仅为60日,该时效明显偏短,它既不能达到有力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的目的,也不利于构筑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适当延长我国劳动仲裁时效,以便更好的实现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自执业以来,笔者接触了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也曾在不同的案件中分别代理过劳资双方对簿公堂。在代理过程中,笔者深感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这一原意为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效率的法律制度,在实践中却往往成为一些居心不良的用人单位逃避其法律责任的有力武器,更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劳动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大障碍。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提出了关于改进相关规定,更全面有效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点意见。同时,更希望  相似文献   

5.
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仲裁管辖权制度以及仲裁回避制度的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不完善的劳动仲裁制度使劳动仲裁的法定论前置成为劳动者公益及时有效保护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仲裁机构性质的客观考察和仲裁诉论前置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影响的分析,对完善我国劳动仲裁提出了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该项制度应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 诉讼时效的关系,正确把握仲裁时效的起算时间和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立法及法律解释存在不同的提法,导致对劳动仲裁时效的理解较为混乱,从而影响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本文认为,完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应考虑设立时效制度的意义、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劳动争议解决体制等因素。建议劳动仲裁时效制度沿用民法的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在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劳动者一直处在弱者的地位,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往往利益受损.基于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才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更是将单方解除权作为其维护权利的武器.但在实践中.该权利却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递增、案情趋向复杂的特点对劳动仲裁程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证据制度作为其核心理应不断完善。但目前劳动仲裁的证据规定较为分散,缺乏体系性;内容不全面,缺乏完整性;基本参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适用,并未体现劳动争议案件自身的特殊性,应当对证据制度做相应完善。完善的路径在于对证据资格、举证责任、证明方法、证明标准、证据规则等方面做出体系化、专门化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