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招生和就业工作也是学校发展的两项重要工作。通过对高校招生与就业观状及关系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毕业生提高自身就业力,实现学生就业道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高校就业培训力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就业培训力的现状和高校就业培训力较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高校就业培训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我国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从而推动新兴行业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对于目前社会发展而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但是对于新兴行业的发展来说,却缺乏专业性人才的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如何更好的解决失业人员以及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显著影响。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出新要求,高校相关单位必须面向就业创业发展新方向开展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有效性,帮助应届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如何科学认识新媒体环境下的就业创业新局面,并通过有效的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成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省属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压力比较大.省属高校团组织更要发挥独特优势,紧密联系地方和高校实际,创新就业创业途径.提高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全国各层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扩招的膨胀因素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出路,除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外,最基本途径是改革高等教育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强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方能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文章提出了高校就业培训力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就业培训力的现状和高校就业培训力较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高校就业培训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5,(31)
高职招生的主要途径有高考第三批录取、自主招生和特长生招生。最近几年由于高考生越趋理性化选择和对就业的关注度远高于入学高校的名声,从而导致一部分普通高校的招生情况并不如一些就业情况好的高职院校。因而国家允许一批普通高校转型成为应用型高校,这一转变给现有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做好招生—培养—就业三者相互联动就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紧迫的主抓任务。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基数连年增长;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际应用能力差;就业理念存在误区;自我创业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大学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创业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宏观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政府促进就业、倡导创业的政策措施不完备;高校专业设置不科学;创业机制不健全;用人单位观念落后;考研和就业之间的矛盾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政府应加快就业体制改革;高校应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用人单位应完善招聘制度;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7,(4)
高校毕业生是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缓解就业压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新时期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和高校、政府都需要采用积极的方式和策略。本文主要是从新时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16.
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全民素质水平,但各高校连续几年的不断扩招,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从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做出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全民素质水平,但各高校连续几年的不断扩招,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从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做出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20.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贫困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分析其主观原因,主要是因为就业环境压力较大、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受到限制、综合素质欠缺、社会关系薄弱。高校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勤工助学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结合勤工助学工作实践,发挥其对贫困生就业创业指导作用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