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
陈萍 《改革与开放》2016,(15):82-83
传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土中国千百年的历史记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是一项传承历史文脉、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现阶段伴随大量新奇建筑的涌现,传统民居正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及其生态价值理念为指导,诠释了浙西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并对浙西传统民居建筑作了理性批判。指出,在"天人合一"哲理的影响下,浙西传统民居从建筑选址、布局规划、建筑构架、材料选用及营造技术等方面均充满了生态精神,这为浙江大花园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当今我国生态建筑设计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临夏八坊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居民“围寺而居”“围坊而商”,传统民居已成为临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夏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特色正逐步遗失.以临夏地区回族民居调研为基础,结合新民居的设计实践,尝试从建筑空间肌理、院落布局、营建技艺文化符号3个方面建立临夏传统民居的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云南大理新华村民居现状与传统白族民居的异同调研分析,深度剖析了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原因,反思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对于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利弊.并围绕传统白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生态及居住理念对现代民居建筑设计建造的指导意义,反思“舍”与“得”,提出了今后白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及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野山 《西部大开发》2006,(12):50-51
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80多年前,坐落在崇山峻岭与莽莽林海中的江西龙南关西,一个叫徐名钧的人为9个儿子盖了一座占地1 20亩的大屋子,取名“新围”。这就是后来令国内外建筑专家叹为观止的客家代表性建筑——关西新围。“围”就是围屋。在江西南部,大约还保存了600座这样的建筑。其中龙南县占据了一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北京的四合院,更是天下闻名。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因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相似文献   

8.
民居是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积淀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的历史痕迹。佤族的传统民居体现了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佤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探求佤族传统民居深层的文化意蕴,在今天创造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新建筑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建筑是人们了解文化的窗口,绚烂多彩的景颇文化在其民居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房屋选址到建成,整个过程都有民族文化的参与,我们看到的民居式样、风格,都是文化所赋予的.本文立足民居建筑的历史发展,试图通过对景颇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系统全面探究来推动景颇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光梓 《改革与开放》2011,(18):130-131
四川民居受到地形、气候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其体态轻盈、布局灵活、雕刻精美。通过旅游开发不仅能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提升民居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刘霞 《魅力中国》2014,(19):150-150
传统民居的精神和文化应当被继承和发展,也应赋于传统民居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力,使其成为真正安全舒适,适应环境及使用方便的各类建筑空间环境。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在建筑创作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取其文化精髓,并应用于现代住宅设计建设之中,促使其城市建筑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更符合实用型和经济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蒋巍 《新西部(上)》2010,(6):26-26,28
关中传统民居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的现代规划与建筑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好平台.对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要加强保护和利用,较好的方法就是"易地迁建".同时,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采用关中地区适宜性技术,即使用改良后的地方材料、地方技术进行新住宅建设,降低建造成本,体现地域建筑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3.
传统建筑民居在叙事智慧、风俗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伦理等向度上都彰显了相当独特的时代风韵和旨趣。传统民居在其形成之初,不仅仅有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对其自身的影响,而且也有浓厚的社会风俗的思想溯源。以传统木架构体系的传统民居孕育了关怀人生、体察社会、经世致用、沿袭道德伦理的传统理论视野,旨在诠释空间对于人类自身在空间上的心理需求和建构主体行为实践的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中亚信息》2012,(Z1):16-17
融合多种文化独具特色的民居装饰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 13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古村镇的文化景观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周庄古镇的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文章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周庄古镇民居景观特色及其变迁特征,从旅游活动、人口构成、文化扩散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周庄民居景观变迁机制。研究传统古村镇民居景观变迁契合现实需要,既唤醒公众对于传统古村镇民居景观保护的认知,而且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涂师平 《宁波通讯》2012,(19):54-55
宁波地处温暖湿润的江南水乡,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创造了,奇特的干栏式建筑。经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宁波的传统民居逐渐形成了高屋敞院、青瓦粉墙,古朴庄重、简练素雅的特色。宁波传统民居的陈设,从庭院天井到厅堂内室,均颇为讲究,寓意深长,从中折射出地域特有的乡土风情与民俗民风,渗透着深厚的传统居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关中新农村独院式住宅院落景观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传统独院式、单边独院式、两楼独院式三种基本户型,其分别代表了农村院落的三个不同时期。在新农村规划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建筑选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院落景观的设计,将先进的设计理论与农村长期已经形成的自发性的院落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自然通风是一项古老的建筑技术,古代的人们甚至把它纳入为“风水”的一个部分,而在今天,我们已经发现“风水”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有着共通之处。但是作为一项生态建筑技术,自然通风的完善与改进还需要建筑师在建筑构件设计上的巧妙配合与创新。本文介绍了自然通风的基本形式,分析了自然通风在传统民居、节能建筑、小区规划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自然通风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占波 《魅力中国》2008,(2):188-189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使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被丢失,从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主要表现为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艺术和传统建筑等形式。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形成的基础;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再次,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保护业等产业又可以反过来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提供最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