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干部,他们的思想、工作作风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平心而论,村干部身处农村最基层,往往是“双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事无巨细、点多面广,任务十分繁重。长期以来他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实现增产增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不可讳言,…  相似文献   

2.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调整中还面临着思想、技术、销售等多方面困扰。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村干部必须率先参与调整,带头学用科技,积极开拓市场,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一、争做调整模范,带着群众干。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如果以行政命令方式强制调整,只能引起农民群众的逆反心理、对立情绪,不但调整难以顺利推进,而且很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如何消除农民心头疑虑呢?农村有句口头禅:"村看村,户看户,群众  相似文献   

3.
村干部理应以身作则阿康编完这篇文稿,实在忍不住要说上几句。东张村一伙“蛀虫”的丑恶表演,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今天,这些败家子虽然受到了法律的应有制裁,但我们的村干部、特别是财会人员难道不应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吗?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  相似文献   

4.
锦屏县大同乡农牧站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乡党委、乡政府提出的“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好广大农民的参谋和助手,增强乡村总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启发引导,激发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到千家万户。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提高认识,打消顾虑,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该乡农牧站着重采取两条措施:一是开展贫富对比,帮助广大农民认清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越性。他们在请大同乡绍洞村、八河村的龙运富、杨光位等种、养殖大户介…  相似文献   

5.
仁怀市长岗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经过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不但在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新飞跃,而且在具体行动上有了一个新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该让农民干什么”向“该帮群众干什么”转变;二是广大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由“低头看田”向“抬头看市”转变。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农民群众说,主要是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转变的结果。过去干部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为上级调,二是为政绩调。因此,农民采取各种办法应付。现在是干部为农民增收调,并与农民一道找“病因”寻“良方”,因此农民认真调、积极调。过去是…  相似文献   

6.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思考陈学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广大农民群众增收奔小康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在眉山县的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5元,比1990年增加303元,其中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收约占80%。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调整...  相似文献   

7.
“要带动贫困落后村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村干部带头做示范很关键”。时任水富县两碗乡成凤村委会主任的黄悌强同志在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的实践道路上得出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期以来,我们经常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反映村会计人员因工作得罪了村支书或村主任,在日后工作中受到排挤、刁难,给“小鞋”穿,甚至被撤职的倾向。读者张玉林反映的情况就是其中之一。虽说这些来信,我们未曾一一调查核实,但这类问题,确实值得引起人们的认真思考和重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作风如何,工作态度怎样,直接影响着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在村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村支书、村主任不同于私营企业的老板,村会计也不是受雇于私人业主的雇员,每个村干部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职责不同,都是农民群众的公仆。平时村干部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广大村干部担负着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因此,培养和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具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村级干部事关重要。这也是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一环。当前,在我县一些村干部中存在着“懒、涣、散”现象和工作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报酬低,工作繁重。一般大的村村干部每年报酬在1000∽1200元,小的村只有800∽1000元,…  相似文献   

10.
2001年,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兴农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了在世纪初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一、2001年辽宁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和其他收入略有增长,运输业、商饮业、服务业收入下降。2001年全省各级政府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百村千户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及农作物新品种开发等措施,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形象如何,是群众心目中的一面“镜子”。然而,笔者在下乡时,却发现村干部中存在“四怪”不良现象,令人担忧。 一怪:公私用钱靠借贷。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边远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起来越少,有的连买稿纸笔墨的钱都没有。一遇公事,干部们只得东挪西借,  相似文献   

12.
笔到山区县农村调研时发现,有些村虽然订了不少报刊,农民想看却看不上,不少农民因此产生了意见和怨言。报刊都上哪去了呢?原来,或在村委会,或在村干部家里,都躺在那里睡大觉。那些村干部看完了用不着了,或是他们根本就不看,而村民想看却看不上。这种现象在农村并非个别。报刊是用农民的钱订的,他们要求看报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出现的乡、村集体企业为繁荣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有很多村没有兴办集体企业,村级集体除了向农民收取各种提留外,没有任何其它收入,集体不但无力为农民增加投入和发展公益事业,就连五保户的养老金、烈军属优抚金、民办教师工资、村干部报酬等都例行向群众提留、摊派甚至抬款解决。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农村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群众审核干部用款好张浩彬农村财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它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有些村负债累累,还有的村拿高利贷,农民负担一直减不下去,其根本就在财务管理上。有些村干部用钱自支自报,一年到头不向农民公布帐目,更谈不上民主理财,农民能没有意见吗?据报载,...  相似文献   

15.
村组织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一级组织,肩负着执行党和国家政策,行使对村民管理,带领农民致富的重任,配备好村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定党在农村的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显得特别重要。本人根据农村工作实践,建议配备村干部以三人为宜,即: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  相似文献   

16.
调整结构必须瞄准市场依靠科技吴宗王君农村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前提下,如何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使群众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这是摆在各级党政组织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最近我们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眉山县登云村50户固定调查...  相似文献   

17.
陕西的一村一品与专业农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在1979年提出,倡导每个县、乡、村都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挖掘或创造出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产品,并尽快形成特色品牌,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一村一品”能够在我国推行,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家庭实行多种经营,市场经济引导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必然要求。在农村“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协会、技术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业农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陕西是全国最早开展专业农协试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农村普遍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对提高农村财务的透明度、融洽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个别地方,公开形式单一而影响了公开的质量。笔者认为:农村财务公开要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必须做到“四管齐下”。一是事前控制。村合作经济组织每年的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村提留、乡统筹、两工及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等)、集体重大的投资项目、农业基本建设计划等都要事前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讨论通过,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农村财务计划和经济活动中去,使农民群众成为村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9.
据《铜仁日报》2001年11月12日报道:贵州省沿河自治县和平镇黄板村委会主任崔德明不依法办事,对涉及到村民的用电、集体土地等重大事项独断专横,村务不公开,冒名私领扶贫款2700元,被群众依法罢免。读罢此消息,笔者禁不住拍手称快。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一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开拓精神和致富头脑的青年被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带领群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使广大农民群众迅速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以实际行动拉近了党群、干群间的距离。然而,也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坛市建昌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区域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方面、多渠道、家家户户、不同方式、不同形式进行小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户收入、农户分配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建昌镇党委、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五不”,即不强迫、不下任务、不提指标、不摊派、不奖惩,坚持群众自愿。做到“三看”:一看干部带动。当地群众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要讲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上,村干部的行动是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