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本文从城市发展历史和当前的资源环境形势入手,分析了以低碳生态城作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目标的必然性,进而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众多的城市发展形态等方面阐述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家促进低碳生态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气候变化问题急剧升温,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低碳城市创建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湖南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开展低碳城市创建工作,紧跟国际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战略要求,是推进"两型"社会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探索传统城市化向高效低碳经济模式全面转型的重要举措.洞察国际社会低碳城市的发展动向;明晰湖南低碳城市建设的现实基础;明确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湖南低碳城市创建的战略重点;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将为湖南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中西部区域城市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城市之一却具有全国最高CO2排放密度的上海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上海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并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研发与引进)低碳技术是上海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而此次金融危机为上海发展低碳技术提供了机遇;利用这一契机,上海应积极调整与创新技术成果供应、创新产品需求以及制度环境方面的政策,积极发展低碳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森林的吸碳功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低碳经济转型期间,应把握林业对气候变化发展大局的重要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林业带动地区环境、经济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而僵尸企业大量滋生可能会对地区经济低碳转型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但学界对此鲜有关注。本文采用FN-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并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总体环境技术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进行准确测算,以此来表征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程度,进而就僵尸企业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僵尸化程度的加深显著抑制了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从而不利于地区低碳转型发展,基于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该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僵尸企业在掣肘产业结构升级、挤占绿色信贷资源和挤出技术创新的同时,还会弱化地区市场竞争环境,从而阻碍低碳转型发展。本文在为僵尸企业的环境影响提供新的文献和经验证据的同时,也从僵尸企业的视角为有效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营营  许钊  彭硕毅 《城市问题》2023,(9):34-43+65
借助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外生政策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大数据发展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有利于促进城市低碳转型,该结论经两阶段双重差分估计、非随机选择、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后依旧稳健。从动态效应看,大数据的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且随时间变化呈增强趋势。异质性分析显示,大数据发展对东部地区城市和知识禀赋较强城市低碳转型的赋能效果更好。路径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能够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两条渠道驱动城市低碳转型,前者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扩散效果的提高,后者则体现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数据法治建设和国内大市场优势均会增强大数据发展的碳减排效果。研究结果为加速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在总结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误区的基础上,建议嘉兴以系统的观点构建低碳政策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消费体系等四个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应对全球变暖,无锡市努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创建“低碳城市”上进行大胆探索,被“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评选为“低碳中国贡献城市”。这种自觉的转型发展。将使无锡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迈向“低碳文明”为主导的高级阶段.成为我国低碳经济进程中的表率。  相似文献   

9.
“双碳”背景加速推动能源领域低碳变革,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能源资源战略要地,在能源治理领域上面临新问题。作为煤炭型资源型城市,榆林尚未形成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的长效机制,存在能源低碳发展动力不足、能源低碳转型的落实与监督机制不到位、能源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经济政绩异化政府责任,整体性治理意识缺乏使能源监管与服务缺位,传统粗放发展思维束缚能源技术创新。对此,榆林市政府需要顺应“双碳”要义,树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思维,优化能源转型治理中的监督与服务,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以促进能源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态势下,老工业城市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的同时,环境保护等问题也迫使这些城市必须向着低碳发展转型。区域中心城市纷纷意识到高端服务业对经济的驱动作用。以山西省重工业中心太原市为例,研究其当前城市经济结构与产业能耗状况,对其低碳发展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规划能够平衡两者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及其协同共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城市集群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都市区经济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湖北区域弯道超越、拐点跨越的重要城市集群。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利用区域关联系统、共生思想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其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多中心关联关系、多中心协同共生等机理、路径、模式,并从体制、经济与社会维度提出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关联与协同共生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涛 《价值工程》2010,29(20):7-7
本文从分析低碳经济概念的发展、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建设低碳社会等方面,论证了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效率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型,使中国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城市规模逐步扩张对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制约,使人们逐步认识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节约意识欠缺,制约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达到城市的低碳运行和生态循环,必须不断地完善城市能源消耗的相关法规、开发低碳技术、转变城市产业结构以及改变城市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域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城市低碳发展的基础。在反思传统城市地域系统规划低碳发展的局限性基础上,以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地域系统优化案例为研究对象,对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等城市地域系统核心构成要素进行低碳优化分析。研究指出低碳城市地域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具有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层的紧凑型特征,多中心的梯级空间格局,分散组团式的空间开发;集约化、多样化的复合功能的土地开发;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空间规划,发达的小地域空间道路体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低碳生态城市不仅以低碳发展为主要特征,更加注重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这个思想,构造了自然生态、经济低碳、社会幸福三维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模型,并依此建立了包含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幸福指数三维目标的多层指标体系.最后,借助空间向量思想提出了一种在度量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幸福指数和发展度、持续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把郑州建设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主导因素,认为郑州由"一心两片,铁路分割"的双"V"字形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到"双核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从郑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生态屏障空间、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和优化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了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型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OpenStreetMap公路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从规模效益、距离效益、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紧凑度高,平均可达性最好,内部联系强度大,空间凝聚力强;长株潭城市群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中等联系层面网络趋于完善,一体化程度高,但空间可达性差;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弱,空间联系松散且较弱,但空间可达性较好。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重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加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梯度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低碳城市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归纳了低碳理念与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性,总结了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以沈阳市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以及绿地生态功能等角度探讨构建低碳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