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阶段改革均有效提高了短窗口期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制度改革降低了中长期窗口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制度改革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和牛熊市期间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为IPO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001~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对应计项目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并没有识别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因而部分导致了应计异象的出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都加剧了应计项目错误定价的程度,而且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还显著加重了现金流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上述研究结论为揭示应计异象产生原因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4.
IPO抑价度过高、新股定价效率偏低是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选取2009年10月23日到2013年12月31日创业板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横截面多元回归等方法,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对IPO抑价和新股定价效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定价效率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总体仍偏低;影响创业板新股定价效率的主要市场因素,包括市场投机气氛、市场热度、市场供求状况、承销商声誉等四个方面。研究结论对治理创业板高抑价、提升IPO定价效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创业板IPO于2004年正式发行,至今已有300多家公司成功上市,这些公司在IPO前实行盈余管理,以期募集更多资金,由此形成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进正向影响,降低负面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盈余管理和IPO抑价概念后,着重分析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的双重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实施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IPO定价效率有显著影响。基于创业板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换的变革,研究发现注册制会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提升IPO定价效率;注册制对信息披露水平及中介机构的定价效用均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注册制改革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本市场IPO抑价率较高的问题,为全面实施注册制,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赵屿若 《大众商务》2022,(6):118-120
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新股权发行制度的主要改革措施之一,保荐制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IPO公司的收益质量、促进了IPO公司的发展,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文章将从盈余质量、会计政策选择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对实施保荐制度对IPO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监管制度变革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己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与之相伴随的问题也层出不穷,IPO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就是其中一个。本文结合监管制度变革,考察了1999-2003年间中国A股发行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检验该时期与公开发行股票有关的监管措施的实施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不但包括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也包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盈余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有效地遏止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抑制盈余管理不是万能的,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股东权益、资源配置和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文章利用修正Jones签模型对我国263家IPO的公司各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IPO时盈余管理的普遍性,并从IPO门槛、保荐人制度和中介机构等方面提出对盈余管理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化定价方式下,IPO定价调整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4月27日期间采用市场化定价的348家IPO公司为样本,本文考察了IPO定价调整对参与者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定价绝大多数具有上调倾向,由此而产生的福利效应如下:发行人获得了更高的融资收入;承销商收取了更多的承销佣金;获得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中签者虽然收益相对减少,但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福利增加;散户是炒新的主体,并遭受了福利损失,但该损失并非源于IPO定价调整。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化定价方式下,IPO定价调整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4月27日期间采用市场化定价的348家IPO公司为样本,本文考察了IPO定价调整对参与者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定价绝大多数具有上调倾向,由此而产生的福利效应如下:发行人获得了更高的融资收入;承销商收取了更多的承销佣金;获得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中签者虽然收益相对减少,但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福利增加;散户是炒新的主体,并遭受了福利损失,但该损失并非源于IPO定价调整。  相似文献   

13.
选取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样本,剖析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这两种不同对价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不同的对价方式下控制权转移是否改进了企业的中短期及长期的市场绩效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1)有偿转让控制权的对价方式更易推动上市公司通过操控应计利润调低净资产,提高溢价率,以符合政策要求;(2)在整体上无偿类样本相对于同行业公...  相似文献   

14.
以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考察盈余管理程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有助于缓和企业投资不足,但过度的正向盈余管理反而会恶化企业投资不足;负向盈余管理往往会伴随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监管部门应该能够容忍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有关会计法规的变化,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存在诸多的问题。加强对盈余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实务的改革甚至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数据,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背景下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在股权再融资期间均有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倾向,且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业绩变差,且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业绩下滑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公司IPO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首先就公司上市动机的两种理论即生命周期理论与市场时机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就IPO定价问题,分为信息不对称与信息对称两种情形进行了评述,并对中国的股票市场作了实证分析,证明我国股票市场也存在着初始收益率偏高的现象。最后,本文结合公司上市首日的交易价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IPO定价的研究应结合发行价与首日交易价格进行。  相似文献   

18.
保荐制度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为适应未来改革的需要,要逐步放开保荐代表人的签字保荐权,降低保荐代表人的“通道价值”,促进保荐机构优胜劣汰;重点强化保荐机构的权利责任,对保荐机构推行分类监管,相对弱化保荐代表人的地位和影响力;并积极改进保荐代表人考试制度和注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