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疆三地州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刘斌 《经济视角》2010,(1):30-31
本文通过对南疆三地州生态状况的分析研究,结合三地州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借鉴当前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构建南疆三地州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认为生态补偿将是南疆三地州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南疆三地州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是新疆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占比较大的区域。本文重点分析南疆三地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加快促进南疆三地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加快南疆三地州人力资源开发对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南疆三地州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阐述了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没利用好他们的空闲时间,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薄弱,科技素质较差,医疗卫生水平较低。最后提出建议: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进农村教育制度创新,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人口科技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健全农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由于宽松的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较快,但就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布而言,少数民族区域内部也会存在着空间非均衡性。文章利用新疆南疆三地州24个县1998~2013年人口规模发展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发展的空间非均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了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具体来看,克州地区和喀什地区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较低,而和田地区人口规模发展水平高,并且呈现出波动发展趋势。第二,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波动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发展总体差距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南疆三地州位于新疆南部,属于严寒地区,通过多年采对南疆三地州引水式水电站的设计、冬季安全运行调查,根据南疆三地州的气象、冰情等特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引水式水电站设计、冬季安全运行进行了分析、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疆南疆五地州为研究单元、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从各地州人均GDP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角度定量测度了1997-2006年五地州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化特征。然后,从各地州与南疆总体平均水平的比率的变化、各地州相对发展率的差异等定量测度了五地州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建立了南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地州人均GDP的标准差之间的回归模型。据此确定了地州差异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7.
周建鹏 《经贸实践》2016,(17):94-95
南疆四地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制约了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南疆四地州扶贫问题呈现一些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基于南疆四地州的贫困现状,对南疆四地州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政策扶贫、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设施扶贫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南疆地区精准扶贫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援疆13年     
秦沣 《经济改革》2010,(6):13-14
从“干部支援”到对南疆四地州实行“干部支援与经济对口支援”相结合,再到在全疆范围开展全方位对口支援——援疆规格的提升,体现出中央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周斌 《经济论坛》2007,(22):20-22
新疆"喀、和、克"三地州(指喀什、和田和克州,以下简称三地州)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地理位置相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和经济单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相似,城镇化发展水平低.探讨一条三地州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对该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优化调整产业和就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解决人多地少这个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传统文化重要承载者,传统文化是南疆三地州开展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基于农民主体视角下的传统文化的开发,就是要从南疆三地州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指导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新型农民培养对于加快南疆三地州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从文化的领域来谈新型农民培养,通过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农民接受现代文化观念,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为新型农民培养营造重要的产业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新疆南疆三地州210户农户的调查,从现行扶贫政策和当地民众自身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三地州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人口负担压力大,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与外部交流有限等;且存在因长期的扶贫救助而使三地州民众自我发展动力不足,扶贫过程未带动其他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扶贫资金分配随意性较强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大三地州义务教育投入、增加扶贫贷款、强化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事后的绩效评价等举措加大三地州反贫困力度。  相似文献   

13.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2020年我国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消除。然而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三区三州"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以新疆南疆四地州为例对"三区三州"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期有效的帮扶政策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文化建设是当前培养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率较高,文化设备配套设施供应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单一,私人文化活动单一、文化娱乐支出较少等。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应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全面推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培养知识型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是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为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基于生态补偿的目的,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选择相关指标构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评估2015年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地区——丽水市各县(市、区)的生态补偿绩效状况,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丽水市各县(市、区)的生态补偿绩效总体呈一般水平,对生态补偿绩效影响排名前三位的指标均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类指标;生态屏障区面临保护生态环境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这类地区对生态补偿政策最大的诉求是通过生态补偿实施增强经济实力。鉴于此,提出开展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横向生态补偿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呼声和要求已日趋高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在建立中的难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了初步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南北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南疆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南疆三地州作为新疆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欠发达地区,它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新疆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影响着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因此必须要探索出一条协调发展之路。本文运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动态分析,探讨协调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莉  唐志红 《经济论坛》2010,(8):218-220
实行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不到位,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以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成果,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分析黔东南州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的作用,探讨该州生态补偿机制具体内容及如何有效实施生态保护政策,促进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道路工程生态损益分为生态功能损益和经济社会损益两个部分,生态功能损益包括岩土过程生态功能损益、景观过程生态功能损益和运营过程生态功能损益三个方面,经济社会损益包括民众福祉损益、业主损益和政府损益三个方面。分析道路工程生态损益驱动过程及特征,探讨驱动力及度量方式,构建驱动路径和驱动网络,可为道路工程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途经研究及价值核算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道路建设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