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面展开,我国企业的发展转型进入攻坚阶段,代工企业转内销已经势在必行。面对来势汹汹的浪潮,我国代工企业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来增强自身的发展。本文会依据我国当前代工企业的现状,来从原因到建议点,逐层研究我国代工企业如何转内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做内销需要企业去开拓市场,从了解市场需求,设计针对性的产品,到建立渠道与销售队伍,做品牌传播、管理终端,甚至提供维修配件等售后服务,是一个乐手向一个乐团的转变,其本质是组织能力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4.
转内销是外贸企业抵御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场定位是决定外贸企业转内销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市场定位的外贸企业转内销就是要做到四个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人员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 相似文献
5.
对于外贸依存度长期高企的中国来说,出口转内销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众多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也加快了它们试水国内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的外贸出口严重受挫,许多出口型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以寻求新的突破。就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所遇到的内销渠道不畅,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融资困难和国内信用环境较差等障碍进行了研究,提出政府与企业应通力合作,政府应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出口企业的外贸转内销困境是当前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问题,亦是实践中影响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障碍.以商品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为着眼点,本文具体分析了互联网经济下商品流通渠道的组织化程度对企业外贸转内销调整的影响机制,并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国际市场偏好”这一指标衡量企业外贸转内销调整的意愿和倾向,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运用系统矩估计(System GMM)等方法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批发商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的外贸转内销调整;连锁零售商规模越大,则越不利于企业的外贸转内销调整;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的出口转内销调整具有负向影响;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会弱化批发商规模对企业外贸转内销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早几年,大约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是专心做外贸的。但是,当金融危机爆发,外单急剧减少之后,才发现单一出口市场,企业的风险太大,于是,他们开始觊觎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0.
仁宝电子:快速“转身” 35米长的生产线上,坐着20多位女孩,动作麻利地装配着各种电子配件,一台笔记本电脑迅速地从散碎零件被完整拼装完放入包装箱内。这一过程仅需要15分钟。 相似文献
12.
13.
金融危机背景下玩具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玩具出口企业受到了重创,但出口转内销是另一条出路。主要分析了我国玩具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出口转内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外销企业内销怎么做?
众所周知,外销企业是”三无企业”:无品牌.无渠道.无队伍。做内销市场首先要解决“三无”问题,但仅仅解决“三无”问题还不够,根据出口企业优势,外销转内销企业还要一定瞄准中高端市场,打造中高端品牌,这是外销成功转型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从国内到国外,来势汹汹,愈演愈烈。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武汉到湖北,从湖北到全国,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迅速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打赢了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的确诊率居高不下,新冠肺炎改变了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出口企业转内销困境与渠道权力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09,(5)
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困难重重。本文运用渠道权力理论,从出口企业转内销遇阻入手,指出内销受阻主要原因是我国零售商渠道权力负面性。提出既要借助政府外力规制零售商渠道权力滥用,又要从出口企业自身下功夫提升其渠道权力,通过渠道成员的内部相互制衡打破目前的渠道权力失衡的局面,借"转内销"给出口企业以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的缓冲时间。希望能给出口企业经营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宋秀卿 《展览与专业市场信息》2009,(13):52-57
时势造英雄,金融危机让一些出口型展会陷入沉寂,却也让一些内销型展会异军突起。在外贸大省广东,海外市场低迷,出口转内销型展会却因之而风生水起。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中国出口商品暨港资企业产品内销对接洽谈会"、首届网商交易会、外博会三箭连发,出口转内销时下成广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温州眼镜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现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解决当前温州眼镜行业发展的困境,保眼镜行业的稳定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