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烹调艺术与吃术中的深层中国文化 中国人之所以创造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烹调术,是由于他们能将天下种类繁多而味道各异的食料“和合”于同一碟菜肴中。   如果将中国烹调和西方新教国家(例如美国)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后者所能应用的佐料,范围狭小得多;而且,一种肉或一种鱼往往只能配一种特定的蔬菜,相当“明文规定化”。此外,肉是肉,菜是菜,两者截然割分,彼此并列而不“和合”。因此,美国人的烹调术似乎亦反映了他们的“法治精神” ——各个个体之间,必须存在用明条文规定的关系,而且“人己权界”划分得清清楚楚。   中国烹调术的特色在于相互渗透,而不在于彼此分立。而且,这种“合二为一”的相互渗透,是实践多于理论,可以因地制宜地克服佐料的限制,而毋需“公事公办”的。   与西方人的饮食习惯相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似乎反映出同样的倾向。西方人在进餐时,是将食物先放在自己面前的碟中,再从中吃食,因此是十分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在进餐时,则从公共碗盘中夹食,而且还往往硬塞给对方吃,似乎自己比对方更清楚其饥饱状态,而且当然地有权为对方决定吃多少。 用人情抹去人与人之间的边   中国式的烹调是用“合二为一”的原理去制造“味”的。至于中国人的“人情”,也...  相似文献   

2.
在下厨房做菜时,往往会出现加辅料不当而出现太咸、太酸、太辣、太腻等问题,使炒出来的菜肴不好吃。但不要急,自有以下这些巧法来补救。一是在做汤做菜时不慎多放了食盐,可将一块豆腐或一个洗干净的土豆放入菜或汤中,咸味可变淡。二是汤过分油腻,可放一两片桔子皮,这样烧出来的肉汤、排骨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吃起来不油腻。三是咸菜过咸,可取少量白酒加等量水,然后将咸菜浸入,过一会儿再食用,咸味会大减,味道也会更美。四是醋放多了,菜肴变得太酸,可将一只松花蛋捣烂放入,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酸味。五是炒菜肴加辣椒太多,…  相似文献   

3.
衣食住行     
炒一次菜洗一次锅菜肴多是含碳的有机物,在多次分解中会转化为强致癌物苯并(a)芘。据测定,搁在炉火上无菜肴的锅底温度能达400摄氏度以上,使锅底粘滞物的苯并(a)芘含量比任何烟火熏烤的食物都高。尤其是烹调鱼、肉之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的菜肴时,锅底残留物中的苯并(a)芘就会混入第二锅菜肴。鱼、肉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被烧焦,还会产生一种叫做r氨基甲基衍生物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强度超过黄曲霉毒素的致癌物。所以“炒一次菜,洗一次锅”为好。烹调用水十诀梅获一、炒肉丝、肉块加少许水爆炒,炒出的肉比不加水的鲜嫩得多。…  相似文献   

4.
半块牛排     
素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了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只找主厨。”此时,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相似文献   

6.
烹调巧用醋     
醇是烹调的一种重要调料,若使用得法,能使烹任技术锦上添花。去腥,在烹调鱼类时加入少量醋,可去除鱼腥气味。去膻,在烧煮羊肉时加点醋,可解除膻腥味。减辣,在烹调菜肴时如感太辣,加点醋可使辣味减轻。增香,在烹调荣肴中加入少量醋,能使菜肴减少油腻,增添香味。催熟,在炖肉、烧煮牛肉、海带、大豆中,加入少量醋,可使之易熟易烂。防黑,在炒茄子和藕片时加入少量醋,能使炒出的茄子、藕片颜色不变黑。返绿,把放蔫了的青菜放到加有一场匙醋的冷水里泡一小时,可返青变绿。蓬松,和面做馒头时,加少量醋,蒸出的馒头松软,保鲜期…  相似文献   

7.
(1)烹饪食物时,因蒸煮时蒸发的水分较少,所以烧菜前加水量只需普通烹饪的1/3。(2)烹饪肉类、果块类疏菜前,最好将食物加工成比普通烹饪时更小的均匀的小块,这样加热起来成熟度均匀,节省能量。(3)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浓烈味调料(如蒜、酒等),如必须放,也要在食物将出炉前放,才有起到最佳调味效果。(4)肉是最适合微波炉烹调的食品。在烹调鸡肉时,要注意先在鸡皮上戳几个孔,或者用刀划几道口子,以免因温度过高而爆裂。(5)在水果榨汁前,先放在微波炉中热上20-30秒钟,在榨时能多出汁;土豆在微波炉中加热20-30秒后,再去皮就容易多了。微波炉烹饪小技…  相似文献   

8.
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等几种。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有种说法非常形象,说“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不同西餐的主要特点。法式大餐法国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闻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法式菜肴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如蜗牛、鹅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有浓有淡,花色品种多;法式菜还比较讲究吃半熟或  相似文献   

9.
休闲时光     
一日多餐降低胆固醇英国科学家发现,防止胆固醇水平增高既与食物种类有关,还与进餐次数有关,“一日多餐”是控制或降低胆固醇水平的有效方法。每天进食6次与常规进食3次的人相比,前者血液中胆固醇浓度比后者要低,患心脏病的危险性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
程亮 《财会月刊》2010,(3):I0033-I0033
女人是水做的,要想常保水灵,必须补足水分。补水除了平时注意勤于喝水,还要学会“吃”水。奥秘很简单,因为食物本身也是水的“富矿”,若能在安排三餐食谱时多选择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开发食物中的“水源”,每天你将至少多获得20%的水分。那么如何“吃”永呢?建议你抓住3个要点。  相似文献   

11.
老福州年夜饭吃法有讲究福州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即使远行经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会返家过年,合家团圆,吃顿团圆饭。在以往的习俗里,除夕晚不能走家串门,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齐不开饭”。年夜饭,老福州吃起来的顺序也有讲究。菜肴中第一筷要吃俗称为“皇帝菜”的菠菜,以表示“青嘴平安”,第二筷喝“豆腐汤”,因为豆腐越吃越有,表示一家生产收入越吃越增多。第三筷要夹鱼,表示年年有余。而必吃的“太平燕”,是以  相似文献   

12.
放油的最佳时间:"热锅凉油"──先将锅烧热再倒油,然后再放入主、辅料。这样炒出的菜不仅味道鲜美爽口,而且不易粘锅、焦糊。放盐的最佳时间:在菜熟到八成时放盐,不仅可少用盐而使菜的咸淡适中,而且还可避免过早放盐导致菜中汤水过多,不易快熟的弊端。放糖的最佳时间:烧糖醋鲤鱼、糖熘菜帮、糖浆藕片等菜时,应先放糖,后放盐,若顺序颠倒,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的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影响美味。放料酒的最佳时间:炒锅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加入料酒,易使酒蒸发而消除食物中的腥气。放味精的最佳时间:应…  相似文献   

13.
现代家庭,食物的卫生和餐具的清洁,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餐桌上的气氛和进餐时的心理卫生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科学地讲究进餐气氛,对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很有裨益。   餐桌上的气氛大体有四种类型:   欢快型 全家围坐,一边谈论着自己所见所闻或令人心情欢畅的事情,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饭菜,心情格外舒畅。   缄默不语型 默默地扒饭,静静地喝汤,谁也不说话,偶然有人吭声,亦无人应答,在沉闷的气氛中进餐,只把吃饭当作任务来完成。   争论不休型 饭一端上桌,便开始了“餐桌上的论战”。争论内容,或谈家务…  相似文献   

14.
减肥期间除了运动以外,吃也要吃得正确、吃得健康,不能都不吃,否则你可能连做运动的力量都没有了。据了解,很多人会因为减肥,每天本来该吃三餐,就变成两餐或只吃一餐,这样都是不对的。第一个观念就是要告诉大家,三餐一定要吃,但是要吃得正常。第二个观念就是三餐中的晚餐要简单才好,所谓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晚餐则要吃得像乞丐,这是很有趣的说法,但说得一点都没错,因为晚上我们身体的活动量降低了,摄取过多热量会无法消耗而变成脂肪,而选用相同热量的食物时,可以选比较有饱食感的来吃。第三个观念是不能因为减肥而赔掉了我们…  相似文献   

15.
一日三餐谁也离不了,可是,有些人吃东西很随意,对健康无益。下面是总结出的科学用餐原则,看你能做到多少。1.就餐姿势须正确。进餐时要端正坐姿,做到不压胃,使食物由食管较快进入胃内。2.按自己的速度进餐。与人一起吃饭不要随着人家速度的快慢,只有我行我素,消化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3.不在极度饥饿时进食。极度饥饿时虽食欲特强,但胃肠消化功能已受损,一下子吃多了,反而会造成食滞,既不利于消化吸收,影响营养供应,又会损害健康。应先少量进一些流食,如粥、面或米线。4.先吃爱吃的东西。如先吃喜爱的食物,情绪上的满足会使你较快地产生饱…  相似文献   

16.
减少启动次数微波炉启动时的功率一般大于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因此,使用微波炉时,应减少关机察看的次数,尽量做到一次启动至烹调完毕。选择适当的档位烹调菜肴在同样长的时间内,使用中微波档所耗电能只有强微波档的一半,所以需要保持嫩脆、色鲜的肉片或蔬菜时,宜选用强微波档烹调;而炖肉、熬粥、煮汤则宜使用中微波档进行烹调。减少开关次数在使用较小的容器做饭菜或热剩饭时,在转盘上同时放置2~3个容器,开设设置时间增加1~2分钟,这样就可减少开关次数了。一次烹调菜肴数量不宜过多烹调一个菜以不超过0.5KG为宜,否则不仅费电,而且还会造成…  相似文献   

17.
智猪博弈是博弈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案例,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取吃一点残羹。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于是小猪选择“搭便车”策略,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好歹有的吃,只得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俗话说,皇帝爱奸臣,那些偷奸耍滑的人,往往善于捞取别人的胜利果实。为什么做事少的人偏偏混得好?为什么干实事的人总是无好报?真正有才干的“大猪”,由于长期劳苦功高而不赏,黯然离开企业,而那些善于取巧的“小猪”,却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最后,企业逐步枯竭,走向灭亡。智猪博弈的困境,是对所有企业的考验。做大猪,还是小猪,也将是每个人面临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18.
啤酒除了供人们饮用之外,还可在烹调菜肴时大显身手。△肉丝或肉片在炒食前,用淀粉加啤酒调糊挂浆,会更加鲜嫩爽口。△腌制酱菜时,加一点啤酒可使酱菜更鲜美。△如果在火锅中加少许啤酒,火锅里的肉会变得滑嫩而不老。△烹制鱼汤时,加入少许啤酒,可使鱼肉白嫩,  相似文献   

19.
卢荆生 《民营科技》2013,(8):226-226
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日食住行更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在此过程中,吃的问题,逐渐被社会公众所重视,中华传统中关于吃的文化是很丰富的,并且吃之前要讲究具体的烹调,一般情况下,烹调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吃的质量问题。日常食物原料,经过合理的搭配,良好的烹调就可以拥有不错的口感,清除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东西,以方便人体的消化吸收。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我国社会对于营养问题的忽视,导致食物中的一部分营养元素得到流失,不利于人们日常饮食的营养汲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之所以创造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烹调术,是由于他们能将天.下种类繁多而味道各异的食料“和合”于同一碟菜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