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应用一系列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形式的商品经济而创立的唯一科学的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系列范畴、规律和原理都是一些最基本、最一般,同时又是最本质的规定,因而它可以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那种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和希望用其他形式的价值理论来补充、乃至取代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主张是错误的。当然,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仍要发展与创新,但这种发展与创新必须是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要坚持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只有在这个限度内来探讨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才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史上,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从来都是并行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然而,在两者的关系中,价值理论是分配理论的基础,分配理论最终要依赖于价值理论的发展。因此,要解决企业剩余收入分配量的比例关系问题,必须从价值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 价值理论是经济史和现代经济学中争执不休的问题。传统的价值理论大体上可分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三类。由于它们各自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因而经济学家们试图探讨新的价值理论,以克服传统价值理论的缺陷。在各类价值理论中,要素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和广义价值论被许多学者运用于…  相似文献   

3.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渊源于在劳动价值论上展开争论的三次大浪潮,其主要内容无非是“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等的大杂烩。可以说,其价值理论几乎就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翻版。其全部目的就是要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揭露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实质,在发展中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呼倩茹 《经济师》2014,(12):11-12
一直以来,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关于商品价值论的研究,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对商品价值进行论述。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较各种商品价值论的区别与联系,而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重点,结合其他的商品价值论来说明价值理论的研究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对生产企业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谢作文 《经济师》2011,(3):294-295
文章介绍和评价了钟光荣先生的自然本体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论述了这一理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顾客价值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战略中心正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转变,顾客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拥有顾客就意味着拥有市场和赢得利润。实施顾客价值管理,了解顾客需求,开发顾客价值,已成为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核心问题。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顾客价值理论及其哲学、心理学、价值论等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在价值源泉问题上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无论从理论来源、两者的关系和根本目的看,都不可能把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最终只能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否定,导致庸俗的多元价值论的重演。  相似文献   

8.
许成安 《经济学家》2007,(1):124-126
在经济学说史上,价值理论的争论首先发生在"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或"生产费用价值论")之间(本文称此为第一层次的价值争论).经济学中的第二层次的价值争论发生在边际效用价值论(或需求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等供给价值论之间.本文在对这两次价值论争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重点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这对于定量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本质的定义,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修正,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修正后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0.
张婧 《经济论坛》2011,(9):222-224
关于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内多种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两个角度对价值的本质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1.
赵旭亮 《经济问题》1989,(12):62-6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阐述了关于市场价值决定的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他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价值所体现的社会本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在《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分析了商品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条件。《资本论》第三卷则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市场价值的决定机  相似文献   

12.
传统价值理论面临对"新经济"解释力、引导力、指导力不足的困境,价值研究的出路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生活对象化才是人类活动的最一般图示,劳动对象化只是生活对象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科学论断,重新梳理和确立人本立场、关系立场和历史立场.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是对"新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创新研究,生活价值论、二元价值容介态经济以及新的"...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丰生 《经济地理》2005,25(4):577-580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分析,从价值哲学出发提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是指其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效益的货币衡量,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体系,将其划分为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并提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增值性和潜在价值不易衡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谢斐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207-209
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通过介绍生态价值的概念、特性、实现、分类和意义和生态经济价值与生态资本价值的文献综述阐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徐毅 《现代财经》2005,25(6):61-64
本文从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中,两种理论在决定商品价值的分歧与困惑;并用实证方法着重阐述了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强调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本身并不存在直接的分歧是可以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价值论范式"和萨缪尔森的"供求论范式"(或"财富论范式"),这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范式,在实证研究层面上可以相容和互补,而在规范研究和决策研究层面上却存在评价标准和制度选择的根本不同,前者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理论体系,后者是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尚未创造出对这两种理论范式进行综合集成的制度基础,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创造了这种制度基础,才可能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揭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时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因为它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关于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针对的反击,虽名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式误解。  相似文献   

18.
一、多部经济学著作出版简介 2001年出版了多部有关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由陈征、李建平、郭铁民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是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4次大会的论文选集.  相似文献   

19.
闻有虎 《财经研究》2001,27(11):14-17
目前,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社会经济现实的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对创造知识价值的复杂劳动的阐释,表明了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进一步指出:效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虚拟表象。因此,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家研究价值理论,其根本目的是为其所代表的阶级以及所要求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和正义性申辩。西方经济思想的主流价值论之所以发生由劳动价值论到效用价值论再到价格论的逻辑演变,正是遵从了论证资本主义合理性、公正性、有效性、和谐性的需要,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价值论的根本使命所在。我们要创造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论,就要明确我们的历史使命,并把这一使命作为我们研究价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