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杯中人 《中国西部》2011,(2):120-121
王国维(1877—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先生的童年家境,并没有向后来他所取得的成就那样光彩绚烂,四岁时母亲便去世,他与姐姐的日常生活一直由叔祖母照顾,读书则受父亲王乃誉的影响颇多。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他是清末秀才,考举中途罢场而归,从此开始了自学生涯,再没有过一纸文凭,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大学“教授中的教授”。  相似文献   

2.
远方的三姨     
王国华  张曦 《中国报道》2011,(3):109-109
我有三个舅舅四个姨。二姨去世后,为了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三姨嫁给了二姨夫,成了外甥们的继母。  相似文献   

3.
俞玮婷 《沪港经济》2012,(10):80-80
相识 整个谈话中,刘洪喜这个中年男人不停地抹眼泪,在他看来,天,已经塌下来了。“假如没有儿子要照顾,我已经了无生趣。”刘洪喜说的“天”,就是他的妻子宋幸。这个陪伴他24个年头的女人,如今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两年了,不省人事。  相似文献   

4.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3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5.
侯伯文 《当代陕西》2011,(12):12-13
侯伯宇教授是我的二哥,是我的好哥哥。 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北大学工作,直到去世。他是把毕生都奉献给了我国西部的教学、科研事业。 我二哥被誉为“中国的骄傲”,我无权评说,但我可以肯定:他绝非英美教育的成果,他完完全全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骄傲”!  相似文献   

6.
志远 《东北之窗》2008,(Z1):88-89
一个膝下无子女、年近古稀的老人,在丈夫去世后,一直雇用"保姆"照顾其生活。但因老太太脾气不好,几个女保姆先后离开。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男"保姆"来到了老太太家里,他对老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太太十分感动。谁知,男"保姆"却暗藏着一个阴谋……  相似文献   

7.
张向东 《当代陕西》2007,(11):22-23
说起郭支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起在他弥留之际,全村父老乡亲们的那种焦虑、祈盼的目光,我的脑海里不时会闪现出万人空巷送孝义的悲壮场面。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他去世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他流泪为他感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记得我当年在美国微软工作时,有一个好朋友,他工作非常勤奋。我来到微软中国后不久,他也被调来中国工作。刚得到消息时,他很兴奋,觉得和我一起工作,一定会得到更多“照顾”。没想到从他上班第一天起,我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好朋友式的交往。对此,他完全不能接受,觉得我变了,地位高了,连朋友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9.
当全球CEO正在掀起学习史蒂夫·乔布斯热潮时,越来越多的人将其斥为没有素质的独裁者。乔布斯去世将近一年,关于他的争论还在持续。  相似文献   

10.
法官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16岁.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一些钱.他说那个农夫曾向他借了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你父亲欠我的钱?”法官问约翰.“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  相似文献   

11.
1976年6月底,爹爹朱德最后一次住院。作为儿女看望他是人之常情,可他怕儿女因此影响工作,总是不高兴地说:“我的生活有组织照顾,你们就不要请假来看我,影响工作。”直到7月2日,病危通知发来,我和丈夫刘铮才急忙赶到医院。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父亲88岁诞辰。6月4日,是我父亲去世8周年纪念日。在这8年时间里,我时常做梦想起他老人家,但从来没有动手写过什么文稿,兹因自己手懒。今年,我特意抽出时间,写下了我记得起的父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片段,作为对我父亲最好的怀念。 我老家在河南省许昌县一个农村。父亲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一生主要与农业打交道。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干着繁重的农活,含辛茹苦。父亲一生诚实守信﹑任劳任怨,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他心地善良﹑与人友善﹑工作勤恳。父亲一生很苦,过去家境不好,解放后又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闹灾荒的年代,直到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吃红薯﹑红薯干﹑玉米等粗粮为主,吃野菜是常事,小麦面不够吃,大米及鸡鱼肉极少吃,喝牛奶与豆浆更是天方夜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饥饱。  相似文献   

13.
"小平同志先是问居民住房可否成为商品,当时现场的同志没有人敢回答,他又自言自答说,如果房子算商品,我这几年也还有点积蓄,想买套房子给朴方,我的其他孩子不需要照顾,只有这个朴方,是因为我致残的,我需要照顾他。"  相似文献   

14.
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刚刚去世,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10岁的留守女童李丹入冬后高烧不退,把奶奶急哭了.关键时刻,丹丹的"代理妈妈"——女老师刘兰每晚衣带不解地在医院照顾起她."县上鼓励老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把爱延伸到课外.照顾丹丹病愈,我心里特别甜."32岁的刘老师和丹丹结下深厚的"母女情".  相似文献   

15.
津新 《中国高新区》2008,(3):114-115
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相似文献   

16.
何氏家族历经四代,气氛融洽,和睦共处,在何厚铧这一辈子女中,只有他最充分发挥施展了学业所长。他学的就是商家所能,做的也是企业管理,于是在何氏“大家长”何贤先生去世后,全权托付厚铧来管理庞杂的家业,年轻的何厚铧没有辜负家人的重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4日,对我来说是个极不寻常永世不忘的日子。那天阴云低沉小雪纷飞,天近黄昏时雪渐渐大,春寒袭人。18时25分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二哥从四川成都打来的,他极其沉痛地说:“良,大哥去世了。”噩耗突降,天崩地裂,我肝肠寸断,泪如泉涌,陷入无比悲痛之中。随即我将这一不幸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中国报道》2010,(12):112-112
11月13日午后,一则短信映入眼帘:范敬宜去世。正在地铁上的我一时怔住,不敢相信,一个月之前给范爷爷打电话汇报近况时,他还谈笑风生。我还跟他的另一名学生一起相约去看他,怎想到他如此突然就离去了。  相似文献   

19.
2003年2月28日,我的师友戎文佐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撒手人寰,远离我们去了。3月1日这一天下午,当我到他家去想看望他时,房门出奇的宁静,家里没有人。因年前我来过,戎文佐的夫人刘珍告诉我他患了癌症晚期。此时我立刻想到和平里医院,因为我以前曾经从这个医院找到他。他是不会走远的。当我走出楼房大门时,正迎面碰上刘珍,她一见我就哭起来,说“小阮,老戎去世了,———我这是从火葬场回来。”此时,我的眼泪也夺眶而出,遗憾的是没能最后与他一见。上个世纪的1925年7月2日,戎文佐出生于浙江宁波观海卫北门。祖父是前清的举人,当过县太爷。戎家在…  相似文献   

20.
雷锋的关怀友善精神体现在“春天般的温暖”对待人民
  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困济贫、见义勇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他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他把人民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对待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在鞍钢工作期间,他主动担任课余文化补习班的教员,对待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同志,总是耐心细致地辅导;在部队,雷锋晚上为了不影响同志们休息,他就离开宿舍另找地方学,还耐心地帮助战友解决问题,用省下来的钱买图书供战友们学习用;战友因为执行任务而没有时间照顾生病的父亲,雷锋便主动帮忙照顾。雷锋关怀友善精神的弘扬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雷锋曾说:“我愿做山涧一滴水,投入激流是大河;我愿是小小一团火,点燃自己,温暖他人。”雷锋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不图回报,赢得了人民对他的信任、尊重和友善。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关怀友善的真正意义,在友善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他人对自己友好善良、诚实信用、宽厚仁慈的态度,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学会关怀友善对待人民则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