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问题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几年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真正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农民对每一次出台的政策,在欣喜之余还是失望和无奈,农民对待“三农”问题的态度变得比较消极。因此,要想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合并税费,规范征收;改革乡镇体制,完善村民自治;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把“三农”问题放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并揭示“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农民和组织农民,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及深入进行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这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化解"三农"问题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纷繁复杂的“三农”问题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有效地化解这一难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化、持续性、公平性原则,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经济地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目前,黑龙江省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分析黑龙江省“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解决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快黑龙江省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调动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农村基本的劳力需求,保持一定数量有技术、会科学种田的青壮劳力;进城的农民必须给予平等的就业机会,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要采取更严厉更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追讨政府部门的拖欠,其关键和重点是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中。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三农”问题特别重视,接连颁布的几个一号文件,都事关“三农”问题的改革与发展。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一系列重农决策和改革措施的出台,引发了我国新一轮研究“三农”问题的热潮。作者于本文归集、介绍和评议其中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农民价值的评判是其支点;把农民的物质利益纳入社会主义改革的范畴是其突出特点;理顺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核心;从政策上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是其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的农民利益观,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构建城乡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 ,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历来关注“三农”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著名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伊始就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引导农民走联合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当中。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统筹,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当前农村经济中,金融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近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容量的扩张,失地农民问题由此而生。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就要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探索出路,防患于未然,归根结底,也就是要首先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运用“迂回战术”,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即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缩小农村,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推进城市化、建设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从统一认识、产业支撑、户籍改革、转变理念等各方面、多层次入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切实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本文在对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这一决定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农村劳动者——农民的素质。同时,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方向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通称“三农”问题,是传统农业经济(实质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难以新生,农业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其现实竞争及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目标就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四个转变突破农民增收“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四个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村人口向非农化转变;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由自给农民向市场农民转变;夯实农民增收基础,由牺牲农业向保护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农民为本,协调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共建。毛桥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惠民工程,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更不能搞成“扰民工程”。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农民,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必然现象。其实质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全面实现现代化之前,“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三农”问题和存在大量农业人口的农村有必然联系。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幅度减少农业人口总量,使其不再作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阶层而存在;相应减少传统农村的数量,使其发展为具有现代内涵的城镇;适度降低农业的相对比重,使其不再是社会的主体产业。而这些都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也不客忽视,主要是:部分农村信用社采取变通方式强行迭标,硬指标带来了高水分;省联社过于“强势”,实际上沿袭了原有县联社对乡镇信用社的控制模式;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工作进展滞缓,外部股东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限;农信社改革和服务“三农”并不完全一致等。这些问题值得警惕,否则将影响“花钱买机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的职能正由以供给角色为主向以需求角色为主转换。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城市化,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的根本和标准。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基于“三农”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其结果表现为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效率低,即农民和农业贷款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大和不良资产率高、金融生态主体功能异化和退化、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因此,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重塑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夯实农村金融生态的产业基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