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二部分:把以人为本化为员工满意和顾客满意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我们集团提倡的"亲民"精神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善待顾客。集团内的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或委托管理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兴起的背景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美日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了美国各界人士的不安和关注.因而导致了美日企业管理比较研究的热潮。人们深刻认识到.不同管理模式的背后是文化的差异.文化对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人们后来改变了对企业、人的看法.认为企业不再单纯是一种经济组织.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产、资源和财富.是企业的主体。据此.企业管理便采取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在这种管理理论中,对物的管理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肯定了。人的价值被发现了.人力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巧借上下左右的力量,推动工作的开展定州市审计局局长段庆尚作为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除了熟悉本行业的业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说得更透彻一些,也就是巧借上下左右的力量,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来推动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巧借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呢?我认为,就是以人为本,调动方方面面的人为“我”工作的积极性(这里的我,指的是一个单位的工作)。以人为本,首要的是自己这个“人”,必须找准自己协调关系、调动积极性的“准则”和“坐标”。要做一个单位好的领导,必须首先是一个好人,从好人中选好领导(一个…  相似文献   

4.
刘花 《企业活力》1995,(11):36-37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刘花企业大化建设之所以要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管理最终是人的管理,企业设备再优良、技术再先进,说到底还是由人来操作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忽视劳动者个性和价值的缺陷,不能适应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6.
同仁堂深植“仁本”之根、讲求“道义”,将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进一步将其阐释为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投资者、善待合作伙伴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赵军 《现代企业》2006,(11):42-42,68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而以人为本是其本质、核心和灵魂。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工作方法和实际成效上.就要努力做到相信依靠职工、培养教育职工、关爱善待职工,并在态度、措施、目的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灵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局,把以人为本应用于政治思想工作全过程,要努力做到相信依靠职工、培养教育职工、关爱善待职工。一、以人为本,必须树立紧紧依靠职工办企业理念  相似文献   

9.
陶军 《活力》2014,(19):41-4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灵魂。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工作方法和实际成效上,就要努力做到相信依靠职工、培养教育职工、关爱善待职工,并在态度、措施、目的三个方面下工夫。一、牢固树立紧紧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观点 职工是兴企之本,是办企之根,是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和永不枯竭的泉源。企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靠职工创造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不能仅仅局限于追逐利润最大化,必须对和谐社会负起责任.把实现基本的社会价值、信念作为一项目标.四川美丰在善待员工、善待客户、善待环境,善待社会方面所尽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明确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时代制度的具体反映。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多重作用,主要在于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对外提升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要区别于企业形象战略,否则使企业文化形式化、简单化、概念化,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也就不可能成为指导企业的行为方式的精神准则。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不可能脱离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只有中国人的精神才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支柱,也只有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以孔子为代表,其思想精髓为:(1)“仁者爱人”——非但爱自己,还爱…  相似文献   

12.
《质量管理》2011,(3):69-72
二、质量安全文化的原理 责任承诺、相互理解、整体运作、全员参加是构建质量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打造组织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总和,是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是企业内在的文化特质,外在文化环境和群体的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虽然都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但它在各个企业所采取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每家企业的文化各有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创造了唯一可以与自然造化的千姿百态相媲美的文化,从而最终把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文化是一定历史、一定地域、一定人类种群生存状态的反映,反过来又对人的生存、发展给予能动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和人互为创造对象。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可以讲,员工是企业关系的总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它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指什么?是指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而发展规律实际上是人本身发展的要求,以人的现实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是构成社会肌体的细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伟民  亦笑 《乡镇企业》2002,(1):38-39
企业文化的提出 企业文化最初的提出,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美国、日本以及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学者将它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提出的。这种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的挑战和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以物为中心的硬性管理模式,管理者注重的是数据、工具、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目标、战略、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而对于企业中的文化因素(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即软性管理模式重视不够。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许多人认为企业的成功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设备、技术、资金、销售网络等因素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由以物为中心的硬性管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软性管理模式的转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中间渗透了企业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试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昊 《企业活力》2006,(10):62-63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认识到企业除承担经济责任外还必须履行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形成了善待员工、以人为本的基本责任理念,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效益尚不明显。这表明,对于企业如何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并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的机制研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7.
田丽颖 《科技与企业》2013,(24):127-127
企业安全文化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保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珍惜员工的生命,实现员工的价值,它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推进则主要体现在意识的树立、氛围的营造、知识的培训及制度的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肖湘雄 《价值工程》2006,25(5):23-26
审视了当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理论局限性,提出构筑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前提设定为高瞻远瞩的“超越自我人”,主体嬗变为一切致力于企业发展的人,客体之我为现实的人类社会,激励方式为内外激励的统一战线,价值取向为超越利润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话题之一 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实现重大转型和升级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洗礼,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已实现了重大转变。一是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绝大多数企业牢固树立起市场、效益、质量、成本、品牌、营销、全球化、以人为本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二是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企业管理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郭媛  吴思婷 《新前程》2006,(9):68-70
“思利及人”是企业文化精髓 2003年底,在海南的总监级会议上,南方李锦记的高层第一次将经历了12年实践探索的企业价值取向清晰、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务实诚信,思利及人;以人为本,高信高效;客企一体,追求梦想;造福社会,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