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主流经济学是在市场经济建立的条件下来探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寻找治理市场失灵的最优政策。若经济尚处于转型中,从这样的视角来讨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不合适的,因为探讨的前提条件并不存在。有必要从历史和转型角度来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对历史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考察,得出了如下结论:市场经济的建立不是市场自我扩展,而是政府扶持的结果。此外,又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探讨政府在转型中如何发挥功能,并结合中国转型实际,对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灾之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建筑材料供需失衡,灾区建材市场短期市场失灵.政府是否该介入管制,政府如何干预市场效果?文章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十大特重灾区彭州市建筑市场治理模型进行分析,讨论市场失灵的市场自治与政府管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熊缨 《特区经济》2009,(4):255-256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国转型时期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途径问题。主要运用外部性、公共物品属性、产权缺失以及博弈论原理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指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然后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当前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市场面临市场失灵与市场化不足、政府失灵、个人失灵并存的困境,考虑到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及其产权交易的复杂性,政府需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服务、营销等多种方式实现促进和完善市场机制、预防和纠正经济主体的失灵以提升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以及兼顾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目标;采取的治理战略是政府主导下的多元联合治理,掌舵与服务并重,注重保障人力资本市场的运行条件,既要治理也需预防。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理论基石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而国家与市场经济问题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力图从国家与市场经济角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予以阐明。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区域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龙 《北方经济》2009,(11):36-38
一、我国推进区域治理的必要性 (一)全球视角: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治理的演变20世纪30年代以来,奉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经历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这些国家开始认识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市场失灵".此后这些国家的政府开始介入经济发展,通过政府的干预行为来克服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与资本主义阵营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采用集权式的政府管理,东亚经济的腾飞似乎向世界宣布:  相似文献   

7.
樊珍珍 《魅力中国》2011,(17):134-134,132
经济法产生于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因此肩负着矫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使命。本文主要分析了市场失灵的成因及经济法解决市场失灵的手段,介绍了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以及经济法对政府失灵的克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际出发,考察了浙江经济发展中几个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例子。我们发现在转型的背景下,浙江经济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长期市场的失灵和公共物品提供上的失灵,政府失灵则主要是由于政治选择所引起。这些都需要政府择机决策,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西方经济学起源于微观性的“家政管理”,但随着其研究逐渐涉入到公共领域而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显然,由于除了单纯的个人消费的问题外,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根本上都属于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公共领域,因而政治经济学本身是一个研究经济现象的更合适名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冠以“政治经济学”之名的经济学等同于国家干预经济学,用“国家或政府行为”来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一词,从而导致了政治经济学内涵的窄化。正是基于这种狭隘概念的理解,产生了目前的经济学两大体系:一方面,西方主流学者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把研究对象局限于个人发财致富之术,从而用“经济学”一词来取代“政治经济学”一词;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学者坚持政府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从而继承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致力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形势,对于推进政府改革,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要求。转轨时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失灵并存问题,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以及现阶段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磨合的集中反映。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作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有限政府,是消除政府规制失灵的关键,也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阻碍我国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是集群治理低效率,如集群市场治理机制失灵、政府治理低效、集群自组织机制失灵和集群协会治理机制失灵。乡镇企业集群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健全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提高集群治理效率。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创新和治理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是要确立集群市场治理机制基础地位、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健全集群自组织机制和集群协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雾霾弥漫在多个城市和地区,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受到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制约,也成遭受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压力。日益加剧的雾霾问题引发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文章将基于成都市雾霾形成的自然因素,运用公共物品属性,市场失灵,偏好缺陷等理论分析雾霾产生的经济原因,并结合集体行动困境模型分析雾霾治理的重难点,借此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浅析雾霾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实践和理论表明,国家发展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国民收益最大化原则",使"政府-市场"关系格局不断优化的动态组合过程.理论上"政府-市场"组合效应可以借助坐标系划分为"双失灵"、"单失灵"和"双有效"三类状况.其中,"双有效"区和"双失灵"是传统理论关注较少的区域,对前者的分析有利于细化把握政府和市场间的配合关系;"双失灵"区域的发现和多种组合的分析则不但利于寻找有的放矢的治理措施,有利益拓展市场疆域,同时,也是"多中心论"产生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4.
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其外部性方面存在难以克服市场失灵的缺陷,当求助于政府进行干预时又容易发生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同时存在时,其空白地带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发挥着政府、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政府组织是为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与政府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我们在探讨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程中,研究如何让这一特殊组织和政府一起搞好中国的免费义务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郭鹰 《浙江经济》2023,(7):67-69
<正>要将打造地方国企的“链长”新角色作为产业链治理现代化改革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进一步探索产业链治理现代化改革的突破方向产业链治理现代化改革是在以传统的链内企业单边治理主体、链外政府单边主体和链内链外参与者联合治理主体三者的实践基础上,尝试走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困境的创新治理模式,将打造地方国企的“链长”新角色作为产业链治理现代化改革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进一步探索产业链治理现代化改革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文献的角度对货币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梳理,从中可以看出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和思维方式。在理论构建上,政治经济学的学者们完全沿用了经济学模型中的不完全信息和动态博弈论,引入了预期的形成以及市场交易者和政府之间的战略互动,从而成功地把各种政治和经济变量纳入到一个模型之内。他们的贡献是,把政治变量引入到市场交易者和政府的预期形成中,强调了政治变量以及作为一种信息的政治变量在市场交易者和政府预期中的作用或者地位,并强调了政治变量在市场交易者和政府之间战略互动或动态博弈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解释了货币危机的原因,提高了预测货币危机的准确性。在实证研究上,政治经济学通过预期效用函数、战略概率模型等方式,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对政治因素这个分类变量的模型化,较好地实现了对政治因素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焦点,如何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确保其健康有序地运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论述政府规制的经济学理由即市场失灵入手,进一步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论证了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是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目标。传统市场经济中的环境资源配置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制度安排加以矫正。政府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耦合能够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9.
梁艳菊 《北方经济》2001,(12):45-46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一种理论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这一理论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创立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自私行为是普遍的,市场经济是一种能够成功运作的秩序,自利的个人都能从市场交换中获利.政治领域更是它应用的核心领域,由此提出了国家自主性的问题.对国家的自主性从个人动机给予解释,提出国家的非中立性质,国家并非抽象的实体,而是由作为统治者的官僚群体组成,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官僚群体和普通人一样,都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者.政府所谓的失灵,首先表现为政府行为并非永远代表公共利益."国家不过是其组成成员实现偏好的工具".政府也可能不代表公共利益,而只代表自己或自己集团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把政府的行为理想化.另外,从人的知识和理性的角度出发,政治家和官员们也拥有人类共同的弱点,即便他们的动机是公共利益,他们的行为结果也很难把握.而实际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官僚都会不断地寻求提高自己的官阶、权力、薪俸和特权.而越是官僚主义盛行的部门,"寻租"就会越容易,为了不劳而获或者少劳而多获的目的,人们越发会努力的"挤"进该部门.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管理领域的扩大、机构和人员的膨胀以及成本的提高.效率的低下,使社会福利水平不是随公共开支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徘徊不前甚至下降.  相似文献   

20.
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有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一直成为各个经济学派不断探索、阐述和争论的重要话题。20世纪初以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并不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的失灵”概念,凯恩斯主义以后的主流经济学更积极地主张在市场失灵下,由政府加以干预来弥补。即使20世纪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也并不否认政府的必要性,只不过认为政府也会失灵,对政府的作用范围要加以严格约束,需要在两者失灵之间加以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