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掌握糖料生产布局规律,引导并支持糖料生产向优势主产区转移,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糖料的市场竞争力。[方法]利用1980—2015年13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固定效应模型,文章重点对中国糖料生产布局变动、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糖料品种逐步向甘蔗集中;甘蔗生产逐渐向华南的广西和西南的云南集中;甜菜生产逐步向西北的新疆和内蒙古聚集。从区域比较优势看,现行中国糖料生产布局是符合生产规律的。此外,研究还发现比较效益、农户粮食安全供给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中国甘蔗生产布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灌溉面积、受灾程度和临时收储政策对中国甜菜生产布局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建议从做好全国糖料生产区域规划、精准给予糖料生产支持政策及提高政策支持成效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2007年中国稻谷、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效益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稻谷生产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2000—2018年中国各地区玉米生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轨迹、驱动因素及优化方向。[方法]文章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轨迹,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针对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玉米种植区域的比较优势,探讨中国玉米生产布局优化方向。[结果](1)中国玉米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明显,以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为主的北方春播玉米区逐渐取代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布局变迁是玉米生长季温度、生长季降雨量、玉米生产成本和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种植区域在这4个因素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2)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非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地丘陵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青海、西藏;其余为较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部区域。[结论]我国应遵循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因地制宜,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并提高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力,确保区域间粮食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湖南水稻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湖南水稻生产的区位、规模、科技和产业开发优势;分析了湖南水稻生产的劣势,包括成本偏高、效益滑坡、经营规模小、品质效益差和投入不足;提出了增加投入、提升水稻竞争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该文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包括效率、规模、效益指数),测算了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7种作物的综合优势指数,并确立上述7种作物在黑龙江省内的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稻生产效率的变动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生产国 ,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加入WTO后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 ,稻谷生产与贸易受国际市场和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而如何保护我国的农业 ,提高我国水稻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重要事情。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的国际竞争力 ,所以 ,研究水稻的生产效率很有意义和价值。生产效率是指产出量与全部投入之比 ,表明产出量的变动与全部投入量变动的关系 ,以衡量生产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生产效率一般是指生产系统的总要素生产率 (TotalFa…  相似文献   

7.
中国甘薯生产布局变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基于1985—2017年中国省域层面的甘薯数据,文章实证研究甘薯生产布局变迁及动因分析。方法 采用GIS技术和重心理论分析中国甘薯种植面积、产量、生产集中度、比较优势的区域变迁规律及重心移动轨迹,并运用Tobit模型探析中国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动因。结果 (1)中国甘薯生产已形成四川盆地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四大农业区生产格局;(2)华南区和四川盆地区有显著的规模优势与综合比较优势,黄淮海平原区和华南区有显著的效率优势;(3)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重心都具有明显的向西向南移动趋势,且“西扩”速度大于“南扩”;(4)甘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非农就业水平、农业技术进步和良种补贴政策对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强度及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结论 把握甘薯生产变迁规律,了解其变迁驱动原因,对优化甘薯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通过应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和差异分析,验证了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可以也应当引导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对湖南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湖南水稻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通过对质量、价格、产业支持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湖南水稻的竞争力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进而本文从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化水平和建立粮食产业协会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湖南水稻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从而实现粮食供求的全国和地区平衡 ,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代表的粮食生产潜在优势、显性优势和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并以 1 995年数据为依据对粮食生产的规划布局提出建议。祝美群 白人朴  地区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一、潜在优势潜在优势是指目前已经存在但还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预期在将来会对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条件。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 ,发挥粮食生产的潜在优势无疑是粮食增产的根本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稻作区农户水稻生产函数估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影响农户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播种面积对水稻产量有显著正影响,劳动力和化肥投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因地而异,农业劳动者年龄老化已对水稻生产造成显著负影响。本文特别指出,研究者常常忽略了耕地面积计量标准的统一,这会引起变量取值并使模型结果产生偏差。本文最后在肯定良种和生产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基础作用的同时,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粳稻生产:区域布局变化及粮食安全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我国粳稻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入手,测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粳稻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总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了当前粳稻生产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糖料生产的地区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概率优势模型 ,对中国糖料生产的地区优势进行比较 ,发现中国糖料种植区域布局的转移符合比较优势。广西、云南、新疆和内蒙古之所以具有种植糖料作物的优势 ,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些地区具有种植技术水平、规模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Yield Variability in Paddy Produ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tend the specification of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functions to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in order to explain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firms. This involves explicitly incorporating the random variability, which is beyond the farm operator's control, and the true farmer specific variability, which is under his control, into the model. Assuming a Cobb-Douglas production relationship, the model was estimated by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Using the estimated results, the causes for the farmer specific variability were identified. Farm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ology and access to extension advic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yield variability.
L'objectifde cette communication est d'étendre la spécification desfonctions deproduction convenlionelle à la limite dune production stochaslique dans le but d'expliguer les différences de productivité entre firmes. Ceci implique l'incorporation au modele d'une part de la variabilité dûe au hasard el hors du contrôle de l'agriculteur, d'autre part de la variability specifique à I'agriculteur qu'il peut contrôler. Supposant un rapport de production Cobb-Douglas. le modèle a été eslime par la methode de probabilité maximum. Utilisant les resultals estimés. les motifs de la variabilité spécifique de I'agriculteur om été identifiés. La compréhension par l'agriculteur de la technologie el l'accès au conseil d'extension ont été les plus importants facteurs affectanl la variabilité des rendemenls.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 1 99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 ,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在粮食生产上的潜在优势和显性优势 ;这种地区优势 ,特别是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 ,是实现我国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的演变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也在经历着相应的调整。这种结构调整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位移分析法(shiftAnalysis)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增长速度减慢 ,畜牧业增长速度加快 ,其他产业增长速度有所上升 ,但增幅要比畜牧业增幅小。各地农业产值增长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是否能改善或充分发挥当地农业生产比较优势有关。改善或发挥当地农业生产比较优势较好的地区 ,农业产值增长就快 ,否则就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 2 9个省 (区 )花生生产的现状指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分析 ,由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划分出花生生产的四个类型区域 ,为我国花生生产区域分工并进而提高我国花生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茶生产区域优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2016年的数据,选取油茶生产规模指数、油茶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油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油茶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对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油茶生产呈现出"中减""西扩"的特征;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规模优势总体呈上升趋势、效率优势呈现较大波动、综合优势总体呈"U"型变动。根据油茶种植区域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情况,将15个油茶生产省区划分为"双低省份""规模优势省份""效率优势省份""双高省份"4个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实证描述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变化是研究农村经济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化主要经在以下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初期,实施的农业政策曾一度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一大二公”政策的实行,农民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差别缩小;(2)60年代和70年代,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居民收入到了几乎没有差别的极低水平;(3)1978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居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4)80年代中期,蓬勃发展的中国乡镇企业,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经济发展格局,使农民收入提高到一个新台阶;(5)90年代以来,农民工在城乡间、地区间的流动,使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摆脱了单一形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