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卷首语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人们一直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处于"无限供给"阶段。前两年"民工荒"的出现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崔传义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之所以说"新阶段",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两个明显的新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动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在农业劳动力绝对剩余的背景下,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到其他产业、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到城镇的问题。然而,随着近年来"民工荒"现象的反复上演以及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争论,人们开始从更多的角度关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例如,王子成采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外出务工、汇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当许多人苦于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近年来,竟然出现“民工荒”!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信息:珠江三角洲缺工约200万.深圳用工缺口达40余万,东莞17%的企业缺工达27万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运动”持续了近20多年后,为什么城市用工还会出现民工荒?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近期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行重新思考。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视角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政策含义。马晓河和马建蕾利用最新的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做了估算并分析了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正>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这是一个书写传奇的时刻!今天的辉煌起步于几十年来的砥砺拼搏,未来的卓越取决于今天的高瞻远瞩。作为新年首刊,本期隆重推出隋凤富、兰冰清、胡鞍钢的文章。隋凤富  相似文献   

7.
关华 《农业经济》2008,(3):16-17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二元性更为突出并且具有较强的刚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步伐;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8.
赵川江 《农村经济》2005,(11):105-106
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发现转移进城农民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借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新贫困”概念。然后再分析“新贫困”产生的原因,采用典型研究的方法进而探讨了解决“新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年代初兴起的“民工潮” ,到 90年代初已形成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主要特征的“民工经济”。“民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它的发展壮大 ,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当前有不少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农民工的问题 ,却很少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民工经济” ,因此 ,研究这一亟待发展的经济现象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民工经济”的含义和特征界定“民工经济”源自“民工潮” ,是农民工规模发展壮大的结果。所谓“民工经济” ,是指…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初开始,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原本农民工打工的热点地区先后出现招工难的问题,由于程度严重,被有些媒体称为“民工荒”现象。这与早先出现的、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民工潮”现象形成鲜明反差。虽然“民工潮”与“民工荒”表现出来的结果和影响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我们意气风发!我们斗志昂扬!2011年北大荒人以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为"十二五"开了一个好头。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垦区的机遇千载难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第一时间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学习领会中央精神,部署新型  相似文献   

12.
陈桢 《农业经济》1998,(11):29-30
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传统落后的乡村农业与现代先进的城市工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悬殊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特征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民族的完整工业体系,一些城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许多地区农村经济仍处于以劳动投入为主的生产方式和受制于大自然“靠天吃饭”的传统落后状态。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农业部门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79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而城市,不断向纵深推进。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锢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隐性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凸显出来。随着城乡经济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过去牢固的城乡壁垒被初步冲破,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在这种条件下,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便开始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历史性进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始了跨区域远距离的流动,尤以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为典型代表,对现存的传统体制造成巨大冲击。对“民工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其发展趋势如何?将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各界以及理论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是农民求生存、图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传统二元经济模型没有考虑非农转移的异质性,因而无法解释中国“迁移谜题”。文章通过构建一个考虑非农转移异质性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将永久性转移和非永久性转移同时纳入理论分析,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的现象进行再解释,并增强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缩小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劳均产出差距要求农业部门保持较高的劳均土地增长率,如果能够加快农村劳动力由非永久性转移演变为永久性转移,农业部门劳均土地和劳均产出的增长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城乡收入差距也有可能进一步缩小。进一步,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对两部门均衡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长期中,“迁移谜题”可能会因非农部门的发展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而消失,因为农村劳动力可以逐步在城镇寻求充分就业而完成永久性转移。最后,本文提供了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相关的若干特征事实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元经济理论,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以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作为分析手段,从影响农民进城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两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真正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现状,以山东、浙江发达省区为参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内在关系,为更好的处理新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分流以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正>进入秋季的北大荒收获着喜悦,也收获着沉甸甸的期待。党政军学各界人士如此密集考察访问,构成了垦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独特风景线。我们不断听到"震撼"、"震惊"、"振奋"这样的溢美之词,甚至听到顶级专家用"颠覆"来形容北大荒的发展对自己思想观念上的强烈冲击。本期推出农业部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20.
“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待转移的劳动力在1.3-1.5亿之间,今后五年内将形成劳力转移的高峰。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带给农民富裕的同时,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某些“副作用”影响,应全面客观地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