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鹏 《黑龙江金融》2007,(10):29-30
近年来,我国消费贷款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助业消费贷款、助学消费贷款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贷款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  相似文献   

2.
如何放好小额农户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银行发放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生产经营贷款虽与农户贷款类似,但也有许多的不同点。笔者认为,在全面启动小额农户贷款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为例,分析了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效益提升的积极贡献,在对建瓯当地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工行建瓯市支行对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风险防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我国消费贷款开办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早开办消费贷款的中国建设银行(住房消费贷款)和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消费信贷)的业务拓展至今,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真正迎来"用未来的收入圆今天的梦想"的消费贷款热潮则是缘于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的有力推动.可以这样说,直到1998年,我国消费贷款业务才真正得以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个人消费贷款是金融机构向个人客户发放的,用于满足客户消费需求的贷款业务。我国现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约占个人消费贷款总余额的70%以上,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主要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等十多个品种,但占其结构分布的90.5%是个人住房贷款,其余各类消费性贷款只占结构总量的9.5%,也就是说在个人消费贷款中,住房贷款最被普遍看好,而其他消费贷款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受到消费观念、消费政策以及操作程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的个人消费贷款整体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率至今尚未完全放开的中国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国,在消费贷款定价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影响两国消费贷款定价的因素、消费贷款定价的模型与模式以及消费贷款的实际利率计算方法等都不完全一样,然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却指日可待。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借鉴美国经验,尽快构建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的消费贷款定价模式、实现计息方法和还款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汽车消费贷款作为我国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配套措施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特别是在1998年人民银行颁布《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之后,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呈快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资产业务之一,但在业务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并潜伏着资产风险.为了解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情况,掌握风险状况,提高监管的预见性,最近,人行新余市中支课题组对辖内工、农、中、建、交五家商业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汽车消费贷款是促进汽车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在经历最初的高速增长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并在2004年6月开始出现负增长,一直持续至今。本文对这一现象从供需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居民购买能力增强、汽车消费贷款不良率的提高和油价上涨是导致汽车消费贷款负增长的三大主要原因。文章最后对促进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中小城市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现状 1998年,国家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品种,在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迅速发展,贷款余额逐年大幅增长,仅北京一地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就已经达到28亿元.但在广大中小城市,这项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而同样是属于个人消费贷款的个人住房贷款却开展得红红火火.以宜昌市为例,建行三峡分行直到2000年5月份才开始办理汽车消费贷款,到9月份由于保险公司原因暂停,其间共办理11笔,贷款金额90万元.工行三峡分行曾经在1999年为配合市政府出租车换代办理了4000余万元的出租车按揭贷款(实际上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汽车消费贷款),后来一直未办理此项业务,今年年末准备开始办理.其余金融机构基本上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延长住房消费贷款期限、降低住房消费贷款利率等政策措施以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消费贷款形式。然而,随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中的风险主要有来自于借款人方面的风险、银行管理方面造成的风险和抵押物变现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2.
1.选择适宜的消费信贷种类 商业银行必须在分析和正确判断消费信贷市场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消费信贷种类.目前的消费信贷种类有:(1)住房消费贷款;(2)家庭耐用品消费贷款;(3)汽车消费贷款;(4)个人综合消费贷款;(5)助学教育贷款;(6)套餐服务贷款等.  相似文献   

13.
汽车消费贷款自诞生以来,就倍受人们关注,尤其是近一段时间来,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条件优厚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呈现了"热卖"景象.随着轿车进入家庭时代的迫近,汽车消费贷款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汽车消费贷款日益成为同业竞争的焦点之一.但随着汽车消费贷款总量的扩大,贷款门槛的降低,以及时间的推移,所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因此,有必要在加强汽车消费贷款营销的同时,客观地分析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做到早防范、早化解,进一步提高银行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消费信用包括短期的消费信用和长期的“住宅抵押贷款”。短期消费信用的主要方式是“赊销”和“消费贷款”,赊销包括“分期付款”和“消费贷款”,消费贷款包括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从市场经济规律的普遍性来看,消费信用的存在与迅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同步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消费信用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初露端倪。最近,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消费信用开始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如何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有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楼宇按揭贷款、家庭装修贷款、个人医疗贷款、婚嫁贷款等八大类,涉及个人和家庭现代生活消费的主要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做到在扩大消费信贷规模的同时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程雪军  李心荷 《征信》2021,39(12):72-79
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收入低、消费需求强等特点,但这一群体长期被传统金融所忽视.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可支配收入低;消费结构多元化,消费贷款需求增高;消费无计划性且超前消费意愿强烈;消费贷款授信额度小且还款能力有限.因此,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存在供求失衡和申请方式缺乏规范性、容易陷入高利率的贷款泥潭、被骗受害现象频发且非法催收问题严重、征信市场尚属空白等问题.通过采用调研问卷方法,深度剖析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发展嬗变与衍生问题,对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提出规制进路.  相似文献   

17.
一、近几年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一)消费贷款余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消费贷款余额反映了消费信贷规模的大小。2001年消费贷款余额比2000年增加2755亿元,增长率为65.1%;2002年消费贷款余额比2001年增加3679亿元,增长率为52.7%;2003年消费贷款余额比2002年增加5067亿元,增长率为47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以后,基本取消了基层行贷款直接审批权,基层行发放贷款实行逐级申报审批制.现在的贷款权力分布情况为:基层商业争行只有30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授权审批,个人消费贷款又具体划分为: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地市分行有贴现贷款审批权力;其他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个人存单质押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地市分行有贴现贷款审批权力;其他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款)都要农级上报省分行审批发放.  相似文献   

19.
冶生中  何建英  陈欣 《银行家》2008,(5):107-109
保证保险是借款人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由债权人作为被保险人并在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享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品种.保证保险具有保障贷款安全的功能,是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保障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目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中最重要的信贷品种之一。随着该项业务的急速扩张和发展,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在汽车消费贷款的各环节中,涉及借款人、汽车经销商、贷款银行、抵押登记机关等多个主体,使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源于诸多因素。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保持该项信贷业务的优质、高速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