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迟忠波 《中外管理》2010,(4):104-106
曾经号称身家过亿的“中国网络音乐推广第一人”、曾是“80后”创业一面旗帜的郑立,缘何刚到“三十而立”之年就一头“倒下”?  相似文献   

2.
孙欣 《中国企业家》2010,(24):124-124
何真临很显眼。虽然坐在角落里,但一头白发还是让人一眼注意到他。换个地方也许不会这样,谁让这是“未来之星”的分论坛呢?  相似文献   

3.
又逢“六一”,抚今追昔,忆起几时的拔河游戏。 时过境迁,游戏与现实的距离日渐消弭,合二为一。放眼楼市,每次调控都如一场“拔河”,一头牵着庞大的“房奴”,一头拉着强大的“房东”。  相似文献   

4.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而今,这则农谚又变了调:“猪粪不肥田,养猪要赔钱!”改革开放以来,农牧业部门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不断培育和引进生猪良种,大力推广快速养猪法,大大缩短了生猪的成熟期,降低了养猪成本。照理讲,抵消粮食价格上调因素,养猪不但有利可图,而且还可以赚大钱。现在农民为啥不愿养猪?猪肉价格缘何居高不下?据笔者调查了解,其因有三:一是“规费”多,生猪“负担”重。在我们苏北地区收取的生猪“规费”有10多种,屠宰一头猪要缴各种“规费”130余元,占一头肥猪售价的15%以上。二是没有稳定的苗…  相似文献   

5.
35岁便抽身职场的王强一头少白发,穿着打扮已经丝毫看不出职场的痕迹,“看我的肚子,更不像做销售出身吧。”王强满意地拍拍自己的肚子  相似文献   

6.
高健 《活力》2011,(8):202-202
“在瑞士草原上,看到一头黑白乳牛,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当你看到了一万头黑白乳牛,你的眼皮已经快要阖上。如果,这时候草原上出现一头紫色乳牛……”不用讲,你一定跟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在这部名日《紫牛》的书中,作者赛斯·高汀提出一个观点:在任何竞争激烈的市场,永远需要“紫牛产品”,若你做不到“卓越非凡”。市场必归于脱颖而出的胜利者。换言之,必须与众不同,必须站在“最”的一端.显示自己的独一无二,当紫牛出现了,市场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有些新的业务员不知道怎样开口说话,好不容易找到了目标顾客,却硬邦邦地说出:“请问您对某某(商品)有兴趣吗?”,“想不想购买某某商品?”得到的回答显然是一句很简单的“不”或“没有”,然后又搭不上腔了。  相似文献   

8.
王永玺 《乡镇论坛》2011,(31):45-45
牛乡长的车撞死一头牛。 牛本来在路边吃草的,司机一按喇叭,牛惊了,甩着尾巴在路上狂奔。只听“嗵”的一声,被车撞进路沟伸了腿。司机撅着屁股站沟边发愣,连说:“完了!完了!”牛乡长的头伸出车窗吼:“还不跑,等人家索赔呀!”司机就一路狂飙窜回了乡政府。  相似文献   

9.
第二季度GDP增速“破八”,让购房者心里开始七上八下。买还是不买?购房者无限纠结:此起彼伏的“稳增长”呼声,会不会令调控再次草草收兵?更让人放心不下的是,历经多轮调控洗礼,楼市对此轮“史上最严”调控,似乎表现出超强的抗药性。多部门频频“喊话”——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相似文献   

10.
颇具回头率的,不是张序诚的“潇洒倜傥”,而是他那一头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的白发。不由怒问:“谁干的?!”是集团公司“3M”?做咨询的“科维”?  相似文献   

11.
龙德置地成功在被称为“睡城”的天通苑地区开发出龙德广场项目,等于是拥有了一头“现金甲”,拥有了一个防范风险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12.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9,(19):48-57
自1999年2月QQ上线到现在,十年间,马化腾把一个最轻、最不主流的IM做成了中国互联网王国里无处不在的“水公司”,腾讯的王道是什么?是“抄袭”吗?仅是跟随战略吗?  相似文献   

13.
“硬气”与“神气”姜斌《t望》周刊1995年第41期载: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惩治歪风邪气,心不慈,手不软。有人劝他给自己“留点后路“,秦振华回答得干脆:“什么后路?说穿了无非是求人办点私事,什么房子、车子、孩子工作之类。“笔者为秦振华之言击掌叫好。怪...  相似文献   

14.
九州 《中外管理》2009,(7):126-127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不”,才能更有效?孩子真能领悟你的良苦用心吗?  相似文献   

15.
“官办”还是“民营”?这是个问题,不论在哪个时代。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一直严厉禁止私人创办新式企业,李鸿章采取“官督商办”的变通形式。这是中国现代“民营”的起点,但毕竟又头戴一顶“官”帽,埋下了日后“产权不清”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对创新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你收获的是“龙种”还是“跳蚤”。 很多农业企业往往会遇到下列情况:看到政策机遇,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手中有资源,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人才短缺成了规模企业的“通病”,为此,企业管理者们匆匆建立了宏伟的“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从“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到“精鹰计划”、“雄鹰计划”。计划看起来完美无缺,但往往收效甚微。那么,人才短缺的原因是什么?人才培养计划效果不佳的原因又在哪里?本文首先采用如图1所示的因果分析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税总局的规定,自2007年2月1日起,各地将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项目进行清算。正式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这意味着,我国的土地增值税征收办法将从此前的“预征”步入房地产开发成功后的“清算”时代。当“预征”遭遇“清算”。首当其冲引发“地震”的当数地产股,两天时间。中国房地产板块几乎整体连续两个跌停板,总市值损失超过了510亿元。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片恐慌,大有风声鹤唳之势,先是上海多家大型房企欲联名上书市领导,希望在制定土地增值税清算细则时考虑开发商的实际困难,近日更传上海出现42家房企“不降价联盟”宣言……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它究竟会给开发商带来多大的压力?如何变中求生?未来中长期房价将产生怎样的波动?下一步宏观调控会怎么走?房地产导刊特邀三大专家,对上述命题展开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19.
“虚高”的房价,让我拿什么来拯救你?“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做“房奴”把脊背压弯,任凭为选楼把鞋底磨穿,望着房价这座山,难了心中祈愿。”一位朋友用歌声道出了自己的在广州买房的心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政策出击.“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房价形势.“抑扬不定.蒙昧不清”的市场前景,令各方众说纷纭。唱“涨”唱“跌”不相上下。是谁拉高了广州房价?“黑马”的杀入.地王的频现?政府部门数据信息的不透明?消费者的恐慌?业外资本的涌入?地产大鳄的联手“托市”?……这是一个混沌的年代;这是一个“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年代;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年代。房价的快速上涨,正让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之间的博弈从桌下的“较量”迅速走上台面。于是,重塑理性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时代的呼唤。调患能否抑制持续上升的房价?“国六条”的出台会否给一路飙升的楼市一记重锤?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在本刊即将截稿之日,九部委稳定房价的十五条细则戛然而至,声势宏大,措辞严厉的一记记重锤能否击中要害?各界仍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0.
万希 《人力资源》2007,(1S):58-60
中国劳动保障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指出.企业职工大量不规范的“提前退休”造成中国平均退休年龄低至53岁.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提前退休”致使退休费超常增长.使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等等。“提前退休”的原因何在?怎样解开这一问题的“结儿”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