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羽 《魅力中国》2010,(31):192-192
歌唱教学是学生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歌唱教学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以恰当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做到声情并茂,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是歌唱教学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昕 《魅力中国》2011,(18):366-367
以音乐为中心的声乐教学方法,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与“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现,从而整体提高歌唱技能。  相似文献   

3.
孙婧羽 《魅力中国》2011,(11):269-269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王超 《魅力中国》2013,(31):102-102
歌唱是音乐艺术生命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通过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美妙的声音来实现的。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传递过程中,无论我们运用何种唱法都需要全身0地投入艺术表现,这样才能使优美漂亮的音色蛤人以艺术的感染,使听者陶醉。本文针对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的基础指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文章结合声乐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音乐为中心的声乐教学方法,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与"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现,从而整体提高歌唱技能。  相似文献   

6.
薛海勇 《魅力中国》2011,(14):80-80
历来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都是围绕在解决着打开喉头、呼吸、咽壁等的技术问题来进行,也就是说在通过“有方法的发声练习”与“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声乐技术和音乐感觉,从而整体提高音乐的演唱能力。  相似文献   

7.
沈口 《魅力中国》2011,(10):333-333
表演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表现性。使内在的情感获得形态的活动,从而使欣赏者从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歌唱中的表演有它的内在规律和方法,是音乐情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歌唱的表演时从属与艺术创造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鹏 《魅力中国》2010,(33):162-162
歌唱的魅力在于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而情感的抒发要依靠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来实现,在追求音乐美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展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赋予音乐以有机的生命。更重要的还是演唱者要将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发自内心地进发出自身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贾敬玉 《魅力中国》2009,(15):119-119
歌唱艺术的基础训练是多方面的,其中音乐的情感体验优为重要,情感体验在于表现,本为通过情感及语言文化培养,情感想象和以情带声的阐述,说明了情感在演唱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朱倩 《魅力中国》2011,(10):340-341
歌唱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它通过最富表现力和魅力的人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再创造者在熟练地掌握声乐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体现一定的内容、思想感情及意境,并塑造和刻画鲜明而丰富的音乐形象。它既要求创造者把作品的内容、情感及艺术魅力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也要求把作者的意图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准确地传递给每位欣赏者。这不仅取决于歌唱者本身的演唱技艺和素质,而且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歌唱者在演唱时的综合艺术表现功底高低的反映。构筑完美的综合艺术表现需要从多方因素共同配合,要从挖掘作品本身的内涵入手.歌唱是情之所使,兴之所至.它使人们充分抒发心灵的百般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只有在歌唱时充分加以情感表达,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灵魂与内涵。想要在歌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需要演唱者自身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所蕴涵的情感内涵。歌唱时.如果能将情绪调动起来.充分表达情感,各发音器官也会处于积极开放状态,歌唱中的情感表迭能起到调节发声器官的积极作用。所以,歌唱时注意调动情绪和情感的动机性功能.做到‘声情并茂’对声乐演唱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歌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唱的语言处理是将语言与音乐有机地结合,并在歌唱过程中充分理解歌曲主题、感受音乐形象,对咬字吐字进行强弱、情感等方面的处理,从而使歌唱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歌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王婷 《发展》2011,(6):135-135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声,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而声乐教学,不仅是一种歌唱能力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调控好声乐教学中歌唱的情绪与情感状态,对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乃枫 《魅力中国》2014,(14):126-127
舞台表演是美的艺术,美的艺术是需要借助角色羡来表演.美的形态、美的旋律来完成的。表演在歌唱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重要作用。抉句话说,歌唱便是一种表演性艺术。情感是歌唱艺术的核心,情感的表现,体现了艺术的魅力。演唱者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要让别人陶醉。首先自己先陶醉。演唱者只有塑造艺术形象,才能获得预想的艺术效果,将歌唱技巧以及自身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去表达声乐作品。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这种艺术表现。将精神与情感结合。充满感性色彩,具有感染力,能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4.
表演的本质在于它的主现表现性,使内在的情感获得形态的活动,从而使欣赏者从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歌唱中的表演有它的内在规律和方法,是音乐情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歌唱的表演时从属与艺术创造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乔红 《魅力中国》2011,(9):13-13
歌唱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人声与语言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它与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和唱歌中的吐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歌唱中要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境界它关系的到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6.
赵文平 《魅力中国》2010,(34):137-137
钢琴音乐是从声乐艺术中产生,同时钢琴音乐又以其高超的表现形式相对独立于声乐艺术。在钢琴演奏与歌唱两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学习者本身来说,尽管两门学科的发声源不同,却有同样的研究方法.其共性主要表现在演奏者的情感、乐曲的呼吸以及对音色的控制方法等。本文从“怎样演奏才更加科学”与“如何歌唱才更加美妙”的角度进行探索,触类旁通地发掘艺术带来的深刻感悟,更加有助于我对这两门学科的钻研。  相似文献   

17.
高宇哲 《理论观察》2008,(5):176-176
寓理于情,情自理出,情理结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钢琴教学之中。钢琴教学以音乐为审美对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8.
周密 《魅力中国》2013,(17):94-94
音乐是一门能够表现艺术家情绪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与其他的艺术门类有着很大的差别。它的艺术体现可以被运用到电影艺术当中,使画面与音乐相互结合。以音乐烘托画面的气氛,以画面诠释音乐的真谛.声与画的完美结合更加突出电影的主题与内涵,并将电影的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海上钢琴师》就是运用了这种元素。在电影的情节中。音乐可以通过声调、节奏、声音大小的变化来体现人们的情绪,通过音符向听众诉说表演者的情感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使电影的艺术特征能够更为鲜明的体现出来。本文通过赏析《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音乐元素,来对钢琴音乐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孙丽 《魅力中国》2014,(11):133-133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人们一高兴就喜欢大声歌唱,在歌声中,情绪得到了愉悦,快乐也得到了升华。对于孩子来说,歌声更是他们内心的向往。当他们听到歌声时,那种专注、愉悦的表情充分显示了音乐对他们的无穷魅力。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用心、用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地唱出动听的歌声呢?这是我们音乐教学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继涛 《魅力中国》2010,(16):152-152,73
众所周知。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这样一个粗浅的定义就指明了构成歌唱行为的第一个要素是人的声音。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声音来表达先天的一些要求。就这一现象来看,只有人声也是不能完成歌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