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朝荣 《魅力中国》2013,(10):245-246
物理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物理过程,情境不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中的“境”指教学环境,“情”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课程的探究活动都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李震 《魅力中国》2011,(10):184-184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晓静 《魅力中国》2014,(8):209-209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永 《魅力中国》2010,(32):178-17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数学重知识、重结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重思维、重过程、重方法、重实践,将学生变成一名探究型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中学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的工具,而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能启迪人们领悟数学,运用数学。如何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自古有之且不断发展。本文在阐述了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思维的内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差异、思维障碍的成因。探讨了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最后重点对策之一:从探究型学习出发讲一讲它对数学思维方法培养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敬雷 《魅力中国》2013,(10):264-264
数学教学的过程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雏过程。主张学生的探究型学习。充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孙冬琴 《魅力中国》2013,(11):131-131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发展的。课文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矗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朱俊景 《魅力中国》2013,(10):283-283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发展的。课文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矗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吴晓锋 《魅力中国》2014,(25):214-214
思维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而言,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因此,开发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质疑,启迪思维;适时点拨、顺水推舟;课外拓展,推波助澜,实现巧妙导读、水到渠成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掌握探究能力,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该文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展开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蒋凯 《黑河学刊》2011,(10):105-106
学习数学知识应在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建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姜荫 《魅力中国》2010,(9):38-38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仅会解决所给的问题,而且还要自己发现新问题;不仅掌握知识,还要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其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孙福星 《魅力中国》2013,(22):209-209
新课程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以课程、教材、媒体、信息等为基础,让学生在经历情境启动过程、探究联动过程、深化感受成功过程、拓展创新过程.以达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之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实验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袁富菊 《魅力中国》2013,(32):237-237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阶段的物理课,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瑞 《魅力中国》2010,(31):422-422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玲  董家谱 《魅力中国》2013,(16):237-237
教师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教学语言。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传播知识、显露感情、增强表达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有声语言的不足。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教材的主题、知识和情感更加形象的外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7.
石宗禄 《魅力中国》2010,(22):222-22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陛和主动性,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体,以认知过程为主体,倡导“引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地思维,问题才得以解决.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凌霄 《魅力中国》2013,(20):153-153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总之,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优化阅读教学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  相似文献   

20.
陈英香 《魅力中国》2014,(1):143-143
民歌以其独有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音乐教学在对民歌的创作、表现和想象理解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在对民歌的意境的想象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明显优势。因此,民歌教学应采用灵活、多样、宽松的方式,使学生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分析作品,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歌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