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而这一问题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表现尤为强烈,因此中小企业融资转向了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存在着信息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依靠非正规的金融制度来满足日常的资金需求,也成为一种理性的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经济主体为应对信息、成本和风险等农村金融市场固有顽疾而进行的自发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借贷行为模型,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约实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高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从参与者的微观视角,以瑞安250农户家庭作为样本,对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广泛众多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而参与主体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重要的筹资用途;参与主体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措施不足。政府应该遵从“从核心到外围”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积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方式,培育信用文化;积极搭建各类非正规金融的信息共享平台,尽可能减少各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促使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西部地区农户的借贷为基本研究对象,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情况,并用Probit模型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农户具有广泛的金融需求但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较低,其对利息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借贷以短期、小额为主,用途兼有生活与生产性、但以生活性为主,借款未归还的比重较低。人口、劳动力、学生人数、劳动力平均年龄、劳动力最高受教育程度、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家庭收入、家庭储蓄水平、家庭收入来源、家庭距正规金融机构的距离、信用社是否对农户的评级、农户所在地是否存在有息借贷等指标,是影响西部地区样本农户是否具有金融需求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5.
冯涛  王元 《西部金融》2007,(10):70-72
本文在对农户信贷市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户信贷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服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农村现存金融服务体制安排的错位.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必须从改革现存体制安排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要促进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发展,另一方面要构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提高居民家庭的抗风险韧性、降低其金融脆弱性是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关键。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提升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部分替代熟人借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家庭的金融脆弱性,实现对家庭风险的分担,且数字金融发展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功能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数字金融对家庭社会关系网络风险分担功能的影响机制包括:推动家庭使用数字金融形成借贷行为挤出社会关系网络借贷,降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分担风险的需求;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积累审慎性储蓄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促进家庭购买商业保险实现重大风险转移以降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分担风险的黏性。相比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功能的替代作用更强;对农村和户主有外出生活或工作经历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与社会关系网络在分担家庭风险时存在互补关系,否则表现出替代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家庭风险分担渠道的变化,并帮助脆弱性家庭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一个对仙洪地区农村民间小额借贷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了民间小额借贷这种农村地区存在的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的探究非正规金融借贷的运行绩效以及风险评估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陕西省大荔县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民间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产性经营支出对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借贷利率对农户民间借贷需求也呈正向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赋予民间借贷合法地位、引导正规金融与民间借贷联接、加大低收入农户财政扶贫资金供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作用形式主要是内源性融资、各种募股融资和借贷融资。中小企业一般在经济形势较好时进行二次创业,此时非正规金融的利率也较低,非正规金融是通过社会关系机制来进行风险控制的。为了更好地发挥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中的作用,政府应该调整经济政策,改革考核机制,区别对待非正规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发展关系型贷款;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审慎选择非正规金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文献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履约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和信任机制、硬预算约束机制、群体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女性市场定位机制等.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属于自我治理机制,它的有效性依赖于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任机制.非正规金融中的民间借贷具有典型的契约性,使得民间借贷具备限制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进入信贷市场以及使借款不还的人付出高昂成本的机制.群体惩罚是非正规金融组织有效运作的关键.非正规金融交易的担保更加灵活,形式多样.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它与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与管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在于人们的需求,它不仅对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嵌入性.而且与农村社会秩序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涵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规范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特点和原因,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完善民间金融相关法律建设;推动民间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创新,分类引导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完善民间金融监管机制,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民间金融信用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壮大,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发现其兴起源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正规金融制度失衡。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有益的补充,政府应该加强对其引导和保护,使其与正规金融在合理配置农村的经济与金融资源中共同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民间金融的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界定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边界。通过将社会网络关系引入民间金融模型,揭示民间金融中行为人的行动逻辑,证明在特定的网络范围内,民间金融能够满足行为人的融资需求。进而,将正规金融引入模型界定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边界,证明在中小规模融资中,民间金融存在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5.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提升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理论层面看,数字金融对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加剧和减缓两类作用。通过构建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衡量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得到2011—2020年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抑制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健全数字金融运行机制,设立数字金融监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数字金融的空间溢出通道;实行差异化地区发展战略,增强整体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资金需求总量逐步扩大,需求范围进一步拓宽,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农户合理的信贷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农户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己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通过对农户信贷需求行为和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行为分析,并通过湘潭农户信贷调查的截面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以期能够对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缺口的非均衡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非正规金融的概念、类型、规模、形成原因、市场利率等方面的梳理,指出非正规金融的产生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放贷风险的补偿,同时也是对正规金融官僚体制低效率的制度适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和主要形式,然后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理论基础,从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来看,为了促进非正规金融在城乡统筹发展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信用体系、法律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凭借互联网开放平台的信息收集优势与数据挖掘能力,缓解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借贷的风险可控性,降低小微企业的征信成本和融资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风险日益集聚.征信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征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