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从技术创新、需求变动及投资等影响因素分析二者的关联性,并以浙江为例分析二者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4.
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的谱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外贸,物价,财政,金融等主要月度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周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周期波动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征,产生了7-9年为主的中周期波动,此外,围绕2-3年还存在一个作用相对较弱的短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锁模的地区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我国6个经济划分区1952~2004年的年度GDP数据,通过频域方法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化趋势,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反应、方差分解以及非线性检验等实证研究了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波动之间具有非线性锁模(mode-lock)发生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锁模这一内部机制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同步化现象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分析了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中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原因的不同观点,采用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增长轨迹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经济周期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对我国本轮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的认识和应对本轮经济危机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来看,宏观经济周期是反映整体经济波动的经济变量,而中观的产业结构又是构成宏观经济的重要载体,因此,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文章选取1952-2011年的我国GDP和产业结构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VAR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和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同样,经济周期波动也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9.
从1991年进入回升期的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现在已经越过1993年的峰顶,开始缓慢地向本轮波动的谷底回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4次经济周期,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预计将在今年达到谷底。1.在本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宏观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平稳回落,经济仍然蕴含着强劲发展势头,各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仍将处在高位上,形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首次高位谷底。我们利用多种经济计量模型对1996年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1996年的预测结果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2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左右;工业产值增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经济是在波动中发展的,国民经济中某个行业的波动都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各个行业的波动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波动,而宏观经济的整体波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运行发展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规模及其它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对汽车企业生产、销售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可作出汽车总产量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见图1),… 相似文献
12.
张东志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6):176-176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互为影响的关系。本文在论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从经济周期的波动阶段及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进行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政策构建,并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一、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比较根据波谷—波谷这一经济周期划分的常用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至今,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个周期。而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特征更有比较意义。1.改革开放前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第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古典型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目标:探析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并挖掘形成原因。研究方法: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测算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周期,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周期特征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处于10年左右中周期长度,整体经济与周期影响因素的特征相似但不完全同步,一定程度存在协同性。总体而言,高新技术园区发展存在矛盾和经济周期有潜在波动的可能均源于协同水平的待提升。研究创新: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测算中微观经济周期及协同性,并对经济周期波动及影响因素的联动性问题展开研究。研究价值:为提升经济协同性和保障经济运行稳定性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在关于政府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的研究中,公共收入规模和公共支出规模被关注得颇多,公共就业规模作为衡量政府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却少有涉及。然而,公共就业不仅是影响公共收支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劳动力市场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因此考察公共就业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是对考察政府规模经济稳定效应的必要补充。本文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和省份经济周期波动两个层面考察公共就业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共就业有利于省份经济稳定,但对全国经济稳定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主要在于省份经济周期波动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间的差异性以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间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公众预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可能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使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将中文财经类报刊文本数据转化为新闻主题关注度,并依据新闻主题关注度构建新闻指数作为公众预期的测度,然后结合消费、产出等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利用结构VAR模型考察预期冲击和噪声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闻指数对消费、产出等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具有明显的领先关系;从新闻指数中识别的预期冲击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永久性的影响,而噪声冲击的影响会逐渐衰减,最终回到冲击前的水平。本文的研究验证了预期管理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并为文本数据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一、周期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表现为经济周而复始地由扩张到紧缩的不断循环运动。周期波动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又可细分为复苏、繁荣(波峰)、衰退、萧条(波谷)四个阶段。连续的两次波峰(或波谷)所间隔的时间,就是“周期”。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2006年GDP增长率达到10.7%后,2007年一季度经济继续升温,国内外需求旺盛,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等支撑条件改善,居民、企业和财政收入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然而,在消费、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投资增速虽略显温和,但规模仍然较高,新开工项目居高不下,投资增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