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网上流传甚广的批判华为文化的文章:《华为,你将被谁抛弃——华为十大内耗问题浅析》出现在华为内部出版物上。且不谈华为文化的是是非非,单是从内部出版物大篇幅全文刊发该文的做法便能够窥见:华为不护短、不掩饰的文化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2.
华为"辞职"事件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一则可以打破公司原有文化的弊端,在整个公司内部重塑新的竞争文化,二则可以开展一次中高层领导的岗位调整;三则可以通过这样的变革,减少潜在的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3.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科学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要以文化为基础才能有效运行.文章从华为企业文化出发,阐述了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与反作用,通过对华为企业文化的一系列探讨,提出了在企业文化视角下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见解,揭示了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加强内部控制的方法,从而促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为总裁任正非写过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很多IT界的人士都知道,这是任正非在公司内部一次会议上讲解的公司管理要点报告,他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大,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关华为造车要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华为心声社区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第一次官方层面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但会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并内部警告: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和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聊企业文化,发现大家对《华为基本法》特别推崇,很多人希望能在自己的公司里弄出一套类似的“法律”,以此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选对企业接班人是权力传承的关键之笔,选定的接班人要能成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各因素的继承和执行者,同时要能忠于企业,继承发展,立足当前,开拓创新任正非隐退之后,谁来掌控华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已经66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企业内部有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任总之后,华为能否续写传奇"一直是华为员工私下谈论的话题之一。很显然,面临"接班人"的并非只是华为一家企  相似文献   

8.
许锋 《人力资源》2017,(5):42-43
职场"35岁现象" 今年2月份以来,传言华为开始清理34岁以上的员工.据说从整个经营业绩来看,华为2016年的销售收入虽对比于2015年增长了不少,但是利润却不明显.而任正非在很多内部的讲话里也多次表达出:"你不干活儿或者说你没有创造价值,那么公司就不养你"的想法.一时间,类似"华为无情"这样的批评开始满天飞,大家也对此事各抒己见,从职场的职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将其归结为"35岁现象".  相似文献   

9.
华为企业文化的成功掩盖不住它的缺陷,如果不做调整或变革,它就极有可能走向失败。本文在深入分析华为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对华为企业文化的重塑提出了创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任正非太喜欢李一男了。面对李的突然叛逃,他爱恨交加。其实,正是任正非自己把李“欢送”到反对华为的大道上。为了扶持内部员工出去创业,培养自己的首批核心经销商,任正非支持李一男创办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港湾公司是李依靠从华为得到的1000多万元设备、100余名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创办,作为华为“内部创业”的典型出场。港湾创办第一  相似文献   

11.
任正非终于如愿以偿了——6月6日,华为宣布将港湾网络收入麾下。这个向来低调的家伙,在打压港湾网络方面却异常高调。比如,在华为内部曾经专门成立“打港办”,以至于被坊间炒得沸沸扬扬;就在公布收购港湾消息的同时,他最近对港湾的一次内部谈话也被公布。这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任正非。几年前,他以一篇令人荡气回肠的《华为的冬天》,显示了自己高瞻远瞩的判断,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风格。“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正是这些实在而充满震撼力的话语,让华为人在互联网的冬天里相拥取暖,摆脱迷茫,并为其迅速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程度非常之高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和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聊企业文化,发现大家对《华为基本法》特别推崇,希望能在自己的公司里弄出一套类似的"法律",以此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11):47-47
华为的海外大员处于比较频繁的轮换中,难以形成一股相对个人化的强势力量“我要号召各位领导从部下中,推荐一些人、放一些人到海外去……”2003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次内部工作会议上这样说。2003年是华为海外盈利的第一年,海外市场销售额10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近1/3。对于把国际化当作度过“华为冬天”惟一途径的任正非,海外市场有着双重意义,贡献利润、培养人才。“2004年,华为总销售额460多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额22.8亿美元,占到总收入40%。今年的目标是海  相似文献   

14.
变化中的华为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鹏 《企业文化》2007,(6):37-40
在经历华为大学这一入职的前期阶段,华为新员工到了各部门也要适应不同的文化。但所有这些文化,就好比竹笋的每一层,其包围的核心仍然是高绩效。目前,华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新员工入职后,首先要在华为大学进行一个星期的入职培训。为强化华为文化,新员工到华为6点半起来跑操,迟到要扣分,而且还要扣同宿舍员工的分。  相似文献   

15.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5,(24):136-136
华为基本法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 次面向未来做全面的思考,任正 非是第一个认识到内部文化的变 革将决定组织未来的中国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彼得·杜拉克曾说:某家公司一定能长期经营下去,这是不可能的。先讲两件事:第一,最近一家媒体采访我时,问到: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哪些公司可以登上诺亚方舟?对方做了进一步解释:大灾难过去后,哪些公司更适合重建我们未来的商业世界?第二,最近有一本写华为的书在微博上备受关注,书名也颇为惊悚——《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在经过企业认可的案例图书中,敢于起这样一个名字的可谓异数。书名成因如下:两位作者曾拿之前的书名《卓越与孤独》征求华为高层的意见,但一位高层说:有何"卓越"可言呢?华为能不倒  相似文献   

17.
1月23日下午,华为在花粉年会上首次对外公布了其在运动健康领域最新的三个健康研究项目,包括高血压管理研究、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和冠心病筛查研究. 据介绍,华为正在研发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以家用医疗级高精度血压测量为核心,联合业界专家,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在心血管健康研究方面,华为正在开展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的联合研究,借助华为智能手表心电采集能力,融合PPG、ACC数据实现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在体温健康研究上,华为将在未来的产品上实现体温连续检测和异常体温初筛功能.  相似文献   

18.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5,(16):64-66
合资近2年,这家华为旗下最重头的合资公司是如何运营,又将走向何处?华为3Com第一次被关注是2003年11月成立时,那场著名的“思科诉华为”官司就在当年10月1日以双方签署和解协议而告一段落。而在官司过程中给华为很大支持的美国3Com公司则与华为合资建立了这家公司。到今天,这家合资公司已经运营了近两年时间。然而,当它再次被关注时,却是因为一条从海外传来的消息:3Com公司对外宣布该合资公司在2004年亏损1450万美元。面对亏损消息和由此带来的猜测,华为3Com却始终保持沉默。这与母公司华为对外界一贯保持的低调风格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际科技界的焦点事件,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发动科技战,对华实施高端芯片及制造设备禁售,妄图遏制中国芯片技术发展的强劲势头,进而遏制中国崛起。迄今为止,约有1300家企业被美国制裁或打压,以中国明星企业华为为最。华为是中国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多年来,华为对芯片进行了长期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虽遭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码的制裁和打压,也曾遭受重大损失,但华为坚定信心,联合中国产业链众多企业迎难而上,终于打破西方芯片封锁,成功发布最新可与苹果媲美的高端机型,充分显示了文化自信的价值和意义。华为突破芯片封锁不仅是一项技术壮举,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华为赶超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短短二十几年,华为由深圳一家不知名的做代工产品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谈及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华为公司无论是从研发、 产品创新、 售后服务还是整个公司的运营,都已俨然成为国际化经营的典范.当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要求更多的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布局,本文主要对华为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探讨华为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