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的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偏差,该项制度存在着取保候审前的适用条件过于"严"而适用率低,同时取保候审后的监管措施又过于"宽"而导致监管不力的问题.这种现象与宽严相济的刑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现代化的经验来看,合理的保释制度已被证实是平衡羁押弊端的有效武器,进而成为公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保释制度目前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纳,我国于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亦也明确规定了取保候审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不尽完善,司法人员执法观念的滞后,取保候审制度作为一项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它的贯彻执行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发生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杨某某主动到案的行为只是履行了被取保候审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果认定杨某某的行为为自首将会危及取保候审制度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护被取保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法律对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与范围模糊,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不明确,以及取保候审的决策机构众多等规定,都不利于刑事案件的顺利解决,所以,应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及法定期限,取消公安机关对于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彻底落实公安的取保候审执行权。  相似文献   

5.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护被取保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法律对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与范围模糊,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不明确,以及取保候审的决策机构众多等规定,都不利于刑事案件的顺利解决,所以,应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及法定期限,取消公安机关对于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彻底落实公安的取保候审执行权.  相似文献   

6.
董如英 《价值工程》2011,30(6):322-323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它在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和价值。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也暴露了取保候审的诸多弊端,取保候审的改革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逐步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改变单一的取保候审担保方式,加强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李劲松  洪爱善 《活力》2010,(12):166-166
取保候审是强制措施的一种.与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相比,该措施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减少羁押场所压力等方面具有其优越性,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还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对检察院不批捕案件的处理比较随意,违背了立法精神,因此检察院有必要对此加强监督.根据工作经验,试分析检察机关对不批准逮捕案件及其执行监督的必要性和监督方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立波 《民营科技》2010,(9):108-108
重点探讨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执法人员应如何执行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相似文献   

10.
案例钟某1998年9月到某公司销售部任开票收款员。2003年1月初移交账款时,公司发现钟某有大量票据丢失,应交货款短少30余万元。公安机关接到公司报案后,以涉嫌职务侵占立案侦查,于2003年1月26日将钟某刑事拘留。2003年2月26日,决定对钟某取保侯审,2004年2月底取保候审期满,解除取保候审。2004年7月14日,公司根据有关规定解除钟某劳动合同,并于8月9日书面向钟某发出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由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后实行取保候审,并根据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规行为的情节,依照法律法规将其交纳的保证金予以没收,由此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派生出一种经济行为,时至今日,这种经济收入已占公安机关罚没收入的60%以上。为此,在今年四月全国开展的公安行业财务收支审计中,我们在全面审计的同时,重点对公安机关没收犯罪嫌疑人保证金的合规合法性进行了审计,查阅了大量的法规和案件卷宗,找部分犯罪嫌疑人做了多方调查,发现部分公安机关在退还或没收犯罪嫌疑人保证金的执法过程中存在许…  相似文献   

12.
刘良成 《中国审计》2003,(20):38-39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由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后实行取保候审,并根据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规行为的情节,依照法律法规将其交纳的保证金予以没收,由此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派生出一种经济行为,时至今日,这种经济收入已占公安机关罚没收入的60%以上.为此,在今年四月全国开展的公安行业财务收支审计中,我们在全面审计的同时,重点对公安机关没收犯罪嫌疑人保证金的合规合法性进行了审计,查阅了大量的法规和案件卷宗,找部分犯罪嫌疑人做了多方调查,发现部分公安机关在退还或没收犯罪嫌疑人保证金的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偏离法规的情况和问题,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13.
田成民  杨光 《活力》2012,(10):56-56
逮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因为逮捕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在行使这项权利时必须十分谨慎,但我国目前逮捕率居高不下,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建立逮捕的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显得十分迫切,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逮捕必要性审查的涵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  相似文献   

14.
徐睿 《活力》2010,(16):61-61,6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权保障理念的普遍增强,司法界对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越来越慎重。实践中,对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案例逐渐增多。但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5.
《乡镇论坛》2010,(4):18-19
福建省大田县民政局致信本刊称:群众反映该县均溪镇玉田村2009年村委会选举中新当选的一名村委会委员是县公安局2007年就在网络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目前该犯罪嫌疑人已取保候审。大田县民政局认为.该犯罪嫌疑人隐瞒犯罪事实,影响了群众公正投票,  相似文献   

16.
小非 《乡镇论坛》2009,(16):34-35
家在河南农村的白领小伙,在网上发的一个影射当地政府违法征地的帖子,一夜间红遍网络。当地警方跨省追捕,以“涉嫌诽谤政府”为名将其拘留8天,后取保候审。真相水落石出,政府承认警方执法有过错——  相似文献   

17.
被切成薄片后用竹签串起来,一串串看上去亮晶晶、红艳艳的美味"里脊肉",检测发现竟是用腌制的冰冻鸡胸肉染色而来的。来自江西的黑作坊主黄某因涉嫌生产、销售染色鸡胸肉冒充里脊肉这样的伪劣产品,日前被富阳检察院批捕后取保候审,同案的吴某也被调查,两人都面临刑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检察报》刊载了一则消息:《大通县的一桩怪事,抢劫犯“荣任”治安联防员》,大意是,青海省大通县,因有关部门执法不严,使一名被取保候审的抢劫犯当上了派出所的治安联防员,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群众纷纷向县人大等有关部门举报,最后被检察院立案侦查,将这名抢劫犯依法逮捕.  相似文献   

19.
<正> 据新华社8月16日电,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偷税一案已由检察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涉嫌参与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偷税案的刘晓庆因有悔过表现和筹款补缴税款的愿望,16日被取保候审。轰动一时的刘晓庆偷税案,留给我们许多思考。 偷逃税案始末 早在1990年,刘晓庆就开始下海经  相似文献   

20.
乡村“法盲”泪一句话要坐一年牢家住在苏北圩南某村的村民张某,一日,突然接到司法机关送来的一份取保候审通知书。原来,张某有个邻居王某,好吃懒做,东偷西摸,众乡邻恨之入骨。去年深秋的一天晚上,王某突然来到张家。一进门,便从眼角中挤出两滴眼泪,哭哭啼啼地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