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同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为了减少和避免合同欺诈的发生,结合实际介绍了合同欺诈的概念及种类,提出了反欺诈的一些措施,为防范合同欺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国家工商局根据《消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于1996年3月15日颁布实施了《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在这个《办法》中,确认了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十三种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这是我国立法上首次以成文的形式对欺诈消费者行为作出的规章规定,对防范和认定欺诈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从现行的我国有关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规则来看,笔者认为原则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欠缺。如笔者亲自处理一起消费者投诉就遇到了法律的“盲区”:一消费者在大连某…  相似文献   

5.
破产免责、自愿破产和自由财产制度是自然人破产制度的三个利益支点,被誉为推动自然人破产制度不断前行的三个车轮。在我国《企业破产法》立法过程中,曾经将自然人破产和免责的问题提上日程,立法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期盼。国外的破产免责制度在破产免责条件、不予免责事由、免责例外以及免责撤销等具体制度上经历了不断公正化、理性化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破产法将来确立该制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前,合同欺诈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所谓合同欺诈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通过签订经济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  相似文献   

7.
喻磊 《企业经济》2003,(12):139-141
本文分别对跨国破产的域外效力、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协助的理论基础及不同法系下的各国实践进行比较探讨,在分析中国当前的现实和发展情况基础上,得出我国破产法在跨国破产域外效力问题上应采取有限制的普遍性原则,同时建议中国法院在承认和协助外国法院破产判决时,应采取不同于一般对外国判决的承认与协助的程序,并对限制条件和协助方法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8.
钟泽祥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155-156
文章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并通过对美国相关制度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证券公司欺诈客户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商业欺诈是指在市场交易、投资、服务过程中,通过虚构隐瞒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签订虚假合同以及夸大宣传等手段,误导、欺骗单位和个人,骗取钱财和各种物质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其实并不像被闪电击中那么少见。其实,骗子并不可怕,只要详尽了解各种骗术的手法,并与诈骗犯展开反欺诈的心理战,就能攻破各种骗术.  相似文献   

10.
商业欺诈是指在市场交易、投资、服务过程中,通过虚构隐瞒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签订虚假合同以及夸大宣传等手段,误导、欺骗单位和个人,骗取钱财和各种物质利益,破坏市场绎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其实并不像被闪电击中那么少见.其实,骗子并不可怕,只要详尽了解各种骗术的手法,并与诈骗犯展开反欺诈的心理战,就能攻破各种骗术.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已逾两千家.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亏损上市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上市公司只能生不能死的现象,缺乏真正的退出机制,使得市场中的"庄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不管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好坏,毫无顾忌的拉抬或操纵股票价格,使得众多的ST、PT公司尽管自身业绩极差,却往往受到市场的追捧,而一些业绩好,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却难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市场的风险,而且扭曲了投资理念,不利于证券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因此,只有真正建立起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使上市公司能上能下,才能促使上市公司持续提高经营业绩,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证券欺诈行为的存在影响了证券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文章对我国证券市场中证券欺诈行为的现状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反证券欺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撤销权作为破产法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核心制度,在各国破产法中均颇受重视。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也不例外。但在我国现行破产法的撤销权制度中,尚存在不少缺陷,例如对破产撤销权行使的例外规定不够充分、对欺诈行为追索期过短等。文章力图在我国破产法立法框架下,寻求弥补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撤销权作为破产法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核心制度,在各国破产法中均颇受重视。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也不例外。但在我国现行破产法的撤销权制度中,尚存在不少缺陷,例如对破产撤销权行使的例外规定不够充分、对欺诈行为追索期过短等。文章力图在我国破产法立法框架下,寻求弥补之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信用证欺诈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给国际贸易秩序和银行结算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给有关国家和当事人造成了严重损失,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防范非常必要。文章对信用证欺诈的危害、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有所帮助,树立他们在国际商事交易中使用信用证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刘文 《现代企业》2001,(9):59-60
首先 ,破产制度作为一种规范、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与市场相关的法律供给制度 ,是和保障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和市场有序发展的需求相联系的。从经济学层面看 ,供给与需求必然产生交易成本问题。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实施十多年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破产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移植于西方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破产法律制度 ,而未考虑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体制下并不具备这种制度实施的环境。从而使该制度实施一开始就表现出交易成本偏高 ,使大量规避法律的破产行为发生 ,如有的地方以“整体接收”或“整体收购”为名搞“破产解困” ,其实质是“假破产真逃债” ,…  相似文献   

18.
19.
信用证是国际货物买卖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货款结算方式。据国际商会统计,目前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70%以上。信用证的实质是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贸易中因难以掌握对方资信情况而互相不信任,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难题,而且也为贸易双方提供了融资的便利,故而受到商界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企业财务欺诈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伪造财务数据、制造虚假财务信息的案例频频曝光。一些企业为达到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和政治目的,利用一些合法手段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的手段,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如琼民源、银广夏、蓝田股份等被揭露的企业财务造假案令人发指。本文以企业欺诈的入手,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的企业控制制度,提高企业防范质量避免企业财务欺诈的发生!促进企业单位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