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县域经济体的信贷可得性,有助于县域经济增长,而其发展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本文运用2014-2018年县级面板数据,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政府干预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县域经济增长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政府干预起到调节作用。同时,子指标回归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对县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的作用与主回归一致。(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完善传统金融市场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增长。(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中部地区政府的调节作用是单向的,西部地区则为倒U型,本文分析了地区差异的内在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干预技术选择从而影响经济绩效内在机制后,通过DEA方法测算出我国省际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我国技术选择与经济绩效、财政支出与技术选择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论文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财政支出影响下的技术选择是阻碍经济绩效进一步改善的原因之一,并提出了应完善政府财政决策监督机制及政府官员升迁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晨辰  刘海洁 《时代经贸》2012,(10):169-170
本论从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和流动性,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进出口贸易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监管流动性和外资流入以及减少贸易顺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论从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和流动性,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进出口贸易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监管流动性和外资流入以及减少贸易顺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01—2017年中国276个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分析框架探究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环境效率和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中心结构能够显著提升经济-环境效率和平衡发展综合绩效表现,但城市人口规模越高,多中心结构越有利于实现城市效率和平衡的兼顾发展。单中心结构与空间干预政策组合或多中心结构搭配空间中性政策能够实现经济-环境效率和平衡发展的“多赢”;进一步将空间干预政策细分为环境污染监管政策和积分落户政策,发现通过采用积分落户政策以控制人口规模降低了效率和平衡的综合绩效表现,而提高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则显著提升了综合绩效。综上,单中心结构+空间干预政策和多中心结构+空间中性政策的组合分别从形态和政策导向视角说明了绿色经济会在空间集聚中走向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我国产权制度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征,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将制度和政府效率引入增长模型,分类检验了要素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制度越完善,对经济增长越有利,但制度效应的发挥依赖于政府效率的高低。由于我国近十年来政府行政运行成本不断膨胀,政府效率不断降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权制度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发挥,降低了制度的促进作用。各省市区经济贡献的测算结果显示,物质资本的投入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对外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了正的贡献;政府效率的低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作用,同时技术进步对各省市区经济效率提高的影响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7.
政府科技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995年至2004年的相关统计资料,建立了企业自筹R&D投入影响动因模型并对其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税政策与政府科技激励政策同企业利润对企业自筹R&D投入有显著正影响,政府对企业直接资助与金融机构贷款对企业自筹R&D投入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晓霞 《时代经贸》2011,(10):83-83,8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1979—2009年数据处理及分析,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为经济增长因子、政策导向因子、金融发展因子。然后建立三个主成分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模型,并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科技投入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1979-2009年数据处理及分析,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为经济增长因子、政策导向园子、金融发展因子.然后建立三个主成分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模型,并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世人瞩目,但这并不表明市场经济模式走到了尽头,也不能以此否定市场经济的普适价值和原则,更不能以此忽视中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中的缺陷和问题。中国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仍然干预过多,有必要适度放松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有必要继续进行从政府主导经济向市场主导经济的转型。一是加强市场经济外在社会机制特别是法律规制和监管机制的建设;二是坚持政府改革,找准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最佳平衡界面,厘清国有企业与公有制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西省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迁移的显著性和活跃性日益明显,并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陕西省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确定地区经济与教育因素和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因素是影响陕西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回归法探寻两个影响因子与人口迁移指标的关系,发现经济教育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内在动力,基础设施环境因素是次要因素,并对如何促进人口合理有序迁移流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刍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分析我国政府采取行政干预、制定财税政策、技术创新立法等政府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并改进这些政府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潘林伟  马迪  吴娅玲 《技术经济》2017,36(10):114-122
把金融效率分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采用2001—201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验证了政府干预对上述相关性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加入政府干预变量后的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影响了区域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释放,且这种影响同样存在区域差距。这表明,具有不同发展初始条件的区域对金融政策的实施和调控具有异质需求,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经济增长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选择合适的金融领域实施相应政策,有效提高区域金融效率,支持经济长期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制造业的655家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模型,对市场环境变迁和政府政策冲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企业竞争战略和政治关联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市场竞争程度对民营企业的创新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制定的创新激励政策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而税收等行业政策及创新抑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软着陆时期,自主创新战略比成本领先战略更适合于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有助于民营企业降低市场竞争压力、获取额外资源,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多主体的长期系统工程,然而目前多数环境政策涉及产业发展,虽然减缓了污染排放,却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在环境保护中,政府实施干预的环境规制政策和消费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环境保护的效果存在广泛争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干预和消费者自发行动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否相同,是否存在一个边界,这些都是理论界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福利视角出发,将政府干预的环境规制政策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纳入同一理论框架下,通过理论推导从而分析政府干预和消费者行为引导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引入环境税和消费者环保意识,比较在环境保护中政府环境规制和消费者主观意识之间的关系和边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和征收环境税均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当两者满足一定的数量关系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作用相同;而且存在一个边界,使得在特定范围内各自发挥其优势。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确消费者环保意识与政府环境规制的边界,适当地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以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给政府资产负债表带来的影响,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对老龄化给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冲击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横向对比了主要经济体应对老龄化冲击的政策空间。短期内(2020年以前),老龄化给中国政府带来的额外财政负担并不大,同时政府资产价值也不会受到老龄化的太大影响,因此政府资产负债表健康程度不受影响。但在长期里(2030年以后),快速老龄化使政府额外财政负担迅速增加,同时政府资产价格也会出现较大程度下降,政府资产负债表有恶化风险,但恶化程度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相比其他经济体,中国政府不管是在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资产和支付能力,还是在降低其负债和支出压力方面,都有更大的政策空间。两相权衡,一方面不应夸大这个问题对中国政府财政安全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应尽早采取如延长退休年龄、注入国有资产等长期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通过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渠道,影响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基于1992~2010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政府干预下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不断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政府干预可以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金融效率的提高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则阻碍了金融效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对中国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检验表明,东、中和西部地区政府投入规模差异明显,在人均投入水平上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投入规模应该作为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卫生生产函数,并实证分析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中、西部地区较低的政府投入规模对于提高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及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差距十分不利.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医疗卫生领域中个人自掏腰包支出与"看病贵"密切相关。新医改方案中政府期望通过增加投入来降低个人自掏腰包的支出比例,从而在近期内切实缓解"看病贵"。该文利用近10年的卫生总费用和相关经济数据,结合新医改中政府的投入,分析估算了政府投入对于降低自掏腰包支出与卫生总费用比例以及自掏腰包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政府投入真正到位,则短期效果会比较明显;分析同时表明新医改中要想保持更长期的效果,除了增加政府投入外还需要社会支出的大力支持,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