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1月28—30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北京市大兴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产业技术联盟以及地方和有关部门负责产学研合作的领导、专家及企业家等共70余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准确地评价产学研合作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科学推进意义重大。文章采用2009-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从企业内、外部研发的互动模式视角,实证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强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强度和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折线对应关系。当产学研合作强度小于门槛值时,产学研合作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当产学研合作强度越过门槛值后,促进作用明显削弱,但并未呈现负向阻碍作用。因此,企业产学研合作应是基于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的合作,这就证明了,在产学研合作中,以企业为主导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国外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展望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的渠道以及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并且阐述了已有研究对企业、学研机构和政府的管理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服务”的三个服务宗旨,为做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近期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等一行赴江苏盐城市、东海县进行调研考察。此次调研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各创新区域主体的沟通交流,搭建创新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作出更切实、更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程度较低等问题,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合作动力不足会严重影响产学研合作效果。要从产学研合作中三大合作者的动机入手,系统提出制约产学研合作动力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产学研用结合论坛"于8月17~18日在苏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承办,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协办。大会邀请了来自著名高校、研究院所、政府、企业的100多名代表和专家学者参会。在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江苏科技发展现状,分析以项目合作、共建创新载体、人才交流与培养为纽带的3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江苏实践中的优劣势,提出优化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来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来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线上产学研对接平台来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只关心产业化利润,而高校教师不但有"逐利"动机,还有"求名"动机。产业化利润由产品两个性能指标的"短边"决定,而学术名声收益则与它们的总和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求名"动机增强,均衡的利润分成比例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本文还探讨了阻碍产学研合作的一些重要原因:高校教师保留效用太高;高校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差异太大;企业与教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论文发表会降低产业化利润。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企业都已经把合作创新作为企业的基本创新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企业间合作。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更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快速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更有效进行产学研合作,首先必须要选择科学、可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路径。其次,针对不同的产品创新类型,应选择不同的合作创新模式。目前我国高校既可以与风险投资公司和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建立新的高技术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也可以在高校的参与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产品的集成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还发现.目前我国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还面临许多困难,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应为其营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集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学研合作体的参与者及其扮演的角色入手,提出企业应在产学研合作体中居于主导地位,并针对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阐述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陕西省的特殊意义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集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学研合作体的参与者及其扮演的角色入手,提出企业应在产学研合作体中居于主导地位,并针对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阐述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陕西省的特殊意义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双方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展开分析。从知识供给与需求两个方向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了影响企业与学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机与因素,并初步提出了解决办法。对现有产学研合作研究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即加强对具有高附加值产学研合作项目、产学研合作网络视角与产学研合作环境影响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继续秉承"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服务"的三个服务宗旨,按照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促进会提出的要求,在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探索创新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相似文献   

14.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一直以来,华北制药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是公司研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11月,华北制药作为牵头单位召集四家企业、八所大学、三家科研院所和两家技术公司  相似文献   

15.
利益本身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人们围绕特定的利益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利益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文化利益.产学研合作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多元社会关系,企业、学研机构以及政府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为理解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提供了一个从利益主体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的解释框架,通过对企业、学研机构以及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产学研合作中利益的认识与解读,在此基础之上,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关系与利益均衡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由我国与产学研界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支持和参与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政资介、商贸用协同互动的高层平台,是一个以促进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基本宗旨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100家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调查,发现产学研合作和企业间合作都是企业合作创新的常用模式,那么这两种模式的合作创新绩效是否存在的差异呢?根据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创新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种模式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两者的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两种模式的各绩效指标的评价值存在显著差异,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的学习能力的贡献最大,而企业间合作对于产品开发效果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讲,产学研结合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通过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对于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思想指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挑战,各国纷纷致力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年来,江苏的产学研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各省前列,通过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挖掘高校创新源泉、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搭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等,推动江苏产学研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出发,回顾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构建“虚拟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