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保合作的监管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金融业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逐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以银行兼业代理形式出现的银保合作的快速发展。然而,在保险公司业绩飙升的背后是否潜伏着隐忧,发展的整体态势怎样,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应以怎样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银行代理业务向更深层次发展。带着这一课题,我们深入全省各级保险公司、银行、代理网点进行了调研,为正确认识和判断银行代理业务发展现状及态势.  相似文献   

2.
张玉 《河北金融》2013,(4):44-45
近年来,我国银行保险代理业务迅速发展,但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误导销售、代理手续费支付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制约着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后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加强外部监管、内部制度建设以及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保合作“违规”凸显监管“真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金融会计》2005,(2):39-40,52
近几年来,银行兼业从事代理人身保险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增量对保险公司人身险增量的贡献比例已达46.21%,部分寿险公司的银行代理业务占公司全部业务的比例已经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80%左右。但在实际合作中,银保双方出现了“长险短做”、“团单散做”、“恶性”竞争和“误导”宣传等种种问题,对银行保险监管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薛梅 《保险研究》2011,(3):45-51
银行保险本是银行与保险两个主体之间的市场化行为,由于烙上金融改革背景,必然交织政府监管与企业自主行为过程。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的监管政策效应给出理论分析:银监会与保监会两个监管主体监管节奏的不一致造成了银行与保险的市场化程度不同;市场化滞后的银行在渠道合作中如再不增强主体意识,将导致消费者对两个金融主体难以信任的社会危机。银监会监管的政策效应更多体现为培养及强化银行的主体意识,辅导银行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政府监管的社会责任目标通过培植合格的市场合作主体来实现。由此,银行市场主体的培育完全放任其在市场竞争中自然成长已不符合今天银行保险的格局,银监会干预银行的市场行为监管不失为是通过市场监管来间接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的社会监管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曹芳 《西安金融》2011,(8):65-66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迅猛。2011年3月《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的出台,又在制度层面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和要求。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现实情况和问题.本文将视野转向国际,希望通过总结各国、各地区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得到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巴西代理银行发展现状、监管立法以及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作为一种不通过分支机构提供银行服务的运营模式,代理银行制度具有低成本拓展金融覆盖率和提高农村资金可得性的优势。巴西代理银行制度为我国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融电子化》2011,(6):91-95
本刊讯前不久,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以下简称《监管指引》)视频会议.《监管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保险公司角色由销售为主转向以培训和服务为主,银保销售模式面临转变.销售模式的转变,有利于理顺保险公司和银行的权责关系,强化银保双方管理责任和合规意识,  相似文献   

8.
银行保险作为银保合作的重要方式,在各国实践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银行保险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合作层次和合作模式.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我们可以采用的银行保险模式就只有三种,即协议合作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方向应该是从协议合作模式过渡到战略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库单一账户的推行和集中支付中心的成立规范了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缺陷,削弱了人民银行国库监督职能。主要问题一是规章制度操作性不强,制约了国库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对代理银行的监管缺乏制度安排。目前,代理银行的代理资格虽然由人民银行确定,财政部门与之签订代理协议,而对于代理业务的违规情况,并没有制度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因而弱化了国库部门对代理银行的监管职能。另一方面,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弱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保险兼业代理发展迅速,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兼业代理市场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保险兼业代理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认为必须改革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利用网络技术加强非现场监管,改进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有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在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中,银行监管处于其核心位置.巴塞尔委员会的文件中指出,银行监管是一个动态函数,必须反映出市场各种变化,监管者必须为此作好准备,根据新情况定期评估监管政策和做法.近20多年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业正经历着急剧变化,银行监管也在不断发展.探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新发展,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鉴于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供给滞后于需求的失衡现状,需要对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揭示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造成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原因,进而对我国银行监管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我国参与国际、区域银行监管合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有助于推进我国参与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轻快,已成为银保合作的新的切入点,但由于该项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在对海南省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规范发展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银保双方的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都很重视。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各方关注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普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专业化经营是克服当前银保模式弊端的现实选择,是中国银保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一系列监管规定的出台,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银保代理合作关系、市场准入条件、销售行为管控、监督检查责任等,同时,对治理严重的销售误导、保险驻点专员大规模进驻银行等问题起到了遏制效果。但是,从目前银保业务经营的实际看,现行银保合作模式存在的弊端尚未从根本上予以解决,诸多银行保险的老问题依然存  相似文献   

16.
新政出台     
《中国金融家》2006,(8):9-10
两大监管机构联手整治银保业务瘤疾 7月2日,中国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17.
银行监管:从合规为本到风险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银行监管方式先后经历了合规为本、资本为本和风险为本三个阶段.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合规为本的监管,总体上讲是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我国加人WTO后,经济金融层面必将引来风暴,银行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大银行的挑战,这就对银行监管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由于资本为本监管方式是合规为本监管方式与风险为本监管方式的过渡形态,我们可以利用后发优势,直接谋求建立风险为本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8.
赵金山  钟春平 《海南金融》2010,(12):40-43,50
我国银行保险在快速发展之后处于调整时期,简单的产品一度满足了居民低层次的保险需求,但难以持续发展。保险公司主要为了规模扩张而发展银保业务,而商业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中定位模糊。在资本合作方面,银行和保险之间的合作效率无法保证。因而银行、保险公司和监管当局都必须进行调整。商业银行需要从产品上、角色上、目标客户群选择上和功能上进行调整:从简单的投资连接型产品转向更具有保障功能的产品、从为保险代理角色转向为客户经纪角色;从中低端客户转向中高端客户及从"生产"转向"销售"和增值服务。同时保险公司应规范经营,强化市场秩序建设,积极引导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不同层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支付体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上银行正在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传统的银行概念、银行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银行管理方式以及内部控制机制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伴随技术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经给中央银行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研究信息化时代的银行监管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信息化时代银行的变化入手,探讨我国银行监管的原则、主要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盛明辉 《新金融》2000,(6):13-14
银行商业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展了银行经营的思路,纷纷为增大效益另辟新径。近年来,不少银行注重并推出了以代理保险、代收费为主要内容的中间业务,保险公司也把银行作为首选的代理人对象。从目前情况看,银行代理保险的路子不够宽,保险能为银行和哪些配套服务也未得到体现。二如能扩大合作领域,无疑是相得益彰的。这就为保险如何与银行更好地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