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在不断地演变与升级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可概括为由旧贫困向新贫困转变,具体表现为贫困主体由传统贫困向就业贫困转变,贫困性质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贫困致因由原生性贫困向再生性贫困转变,贫困状态由短期贫困向长期贫困转变,这无疑给当前及未来城市扶贫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分析当前城市贫困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贫困的演变突显贫困治理转型的迫切性,而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政策含义是未来城市贫困治理转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在人力资本贫困、传统收入贫困、人类贫困环状因果关系中,人力资本贫困占主导地位。它是农村贫困,也是农村贫困大学生贫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世纪末中国能否脱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贫困标准635元1.贫困的概念。世界各国研究贫困问题,有多种测量贫困的方法和众多的贫困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贫困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从不同的范围和角度看,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即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所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多个视角来描述贫困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深入阐述有关贫困这一主题的相关话题,从而寻求消灭贫困的可行性方案。因为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学家对贫困的定义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贫困理论,探讨了不同贫困理论中所关注的贫困的不同特点,并研究了贫困分析理论所用到的不同方法。在分析贫困理论研究议题中,探讨了衡量贫困的标准,并为如何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敏 《黑河学刊》2007,(2):128-130
“结构性”贫困是我国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初始原因,当城市贫困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并呈现长期化与固定化的趋势时,单纯地从结构性解释城市贫困的成因,治理贫困是不恰当的,应充分考虑城市贫困中“文化性”贫困因素的作用。“文化性”贫困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本身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贫困已引起政府和大学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心理贫困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贫困自卑、敏感、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其形成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消除心理贫困,应建立多元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体系;创建良好的关爱贫困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贫困贡献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贫困和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构建了测量经济增长对贫困贡献度的模型。然后利用1986年~2000年间的贫困和经济增长数据,回归估计城乡、城镇化进程及产业经济增长对贫困的贡献度。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贫困人口的规模)和质量(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都有重要作用;城镇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有重要作用,但无法减少贫困质量;城镇化进程会从两方面些微增加贫困;农业增长会加深贫困度;工业和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减少贫困数量,但无法降低贫困质量。  相似文献   

8.
贫困治理是现代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政府贫困治理能力是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贫困治理过程中,政府的贫困治理能力由结构优化能力、制度保障能力和机会创造能力三个要素构成。在新阶段贫困治理实践中,优化现行贫困治理结构,加强贫困治理制度建设以及关注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是政府贫困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陈辉 《特区经济》2015,(1):65-68
贫困测度是研究贫困问题的基础,贫困测度的结果决定了反贫困对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到贫困问题的解决。自森提出多维贫困概念以来,贫困测度的研究也从一维向多维扩展,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贫困测度方法。论文对一维到多维多种贫困测度方法进行分析述评,利用粤北山区农村家庭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一维收入贫困线、FGT指数及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的优缺点,结论是:收入贫困线及FGT指数适合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贫困状况的比较;而A-F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不但适合某一地方的贫困测度,还能通过维度分解找出致贫原因,利于制定科学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贫困文化不可漠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是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人存在的意义系统,是人的追求、理想和信念体系,反映的是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人们一旦在这方面陷于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因为它的惟一功能就是生养贫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并由此形成一种物质贫困——精神贫困——物质  相似文献   

11.
农民贫困问题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农民贫困问题,结合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农村贫困包括物质贫困、精神贫困和政治贫困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贫困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险则在国家反贫与脱贫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CLHLS2011)大样本微观跟踪调查数据,构建Logit计量回归模型,将农村老人贫困分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与精神贫困三个维度,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保险与农村老人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人多个维度的贫困。文章进一步指出农村老人贫困存在“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健康贫困与精神贫困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正向影响,但社会保险对农村老人陷入“贫困恶性循环”起到了的调节效应,即社会保险弱化了不同贫困之间相互的正向作用。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为政府改善农村老龄人群的贫困状况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是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据。在对已有贫困程度测度方法回顾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特征,提出区域贫困程度测度原则,构建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为例对深度贫困县贫困程度进行测算,进一步了解深度贫困县的贫困现状、集中区域、影响因素及贫困差距等,以期为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贫困文化是人文贫困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各种各样的途径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从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贫困的命运,使其思维、心理、行为、价值观等深受影响。改造贫困主体应该从消除贫困文化做起,改变贫困主体的价值观念是消除贫困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的暂时性贫困是否真的更严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修正了Rodgers和Rodgers(1993)度量家庭或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总贫困的方法,并将总贫困分解为暂时性贫困成分和慢性贫困成分,修正后的方法能够满足贫困加总的一系列重要公理。将这个方法应用于中国5个省份1995~2002年的农户面板数据,使我们对农村贫困获得了全新的认识:样本农户的总贫困呈下降趋势,但是慢性贫困成分在总贫困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暂时性贫困成分,其比例甚至在个别时段内还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贫困分析中的概念问题和测量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回顾一些关于贫困的问题,同时总结正在进行的有关研究。大多数留存下来没有解决的关于贫困分析的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和贫困的动态过程有关。在发展共同体能够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更成功的设计并且实施消除贫困战略之前,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一些家庭仍然长期处于贫困而其他的家庭从贫困到脱贫这一现象下的社会环境。此后我们分析一些相关标题下的最新进展(1)长期贫困与短期贫困;(2)贫困与脆弱;(3)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贫困决定因素;(4)比较关于贫困测量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增长,不平衡和贫困。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民工贫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也在变化。目前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贫困、技能贫困、机会贫困、社会资源贫困、权益贫困等五种类型。摆脱贫困主要依藉于政府采取积极的反贫困措施,遏止贫困的代际传承;发挥女性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农民工进行有效培训以建立长效互信机制,使农民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化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相对贫困线方法研究新疆城市居民2000年与2003年的贫困变化程度,利用FGT(Foster-Greer-Thorbecke)贫困指数分析了新疆城市居民的贫困率、贫困差距、贫困深度的变化,通过贫困指数FGT变化的分解分析,说明经济增长提高可支配收入有助于减少贫困,收入分布差距的减少也是减少贫困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何汇江 《魅力中国》2010,(33):165-166
本文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持续贫困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而持续贫困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文章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解释了城市持续贫困的原因,并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以及重点解决固定化的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贫困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贫困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究竟什么是贫困?贫困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关于贫困话题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什么是贫困,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但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划分则相对比较一致。所谓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状况,即生存临界点以下的生活状况,也叫生存贫困。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和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是一种更宽范的概念,它应该包括绝对贫困之外的所有贫困。第一,相对贫困是指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