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大力 《魅力中国》2014,(24):81-81
余额宝不仅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金融业形成了跨界经营,并且对整个银行业进行了搅动,对银行存款、理财项目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影响。正是这样,很多研究者开始注意余额宝。本文主要分析了余额宝产生和发展,余额宝的优势,余额宝存在的风险,余额宝对银行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影响,余额宝对我国银行传统金融机构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余额宝掀起的网络金融浪潮,在几个月里将传统银行冲击得手忙脚乱。互联网公司纷纷跟进,传统银行却自顾不暇,优劣对比已十分明显。去年,银行业高管们还认为,“余额宝”们还不成气候,但没想到,“狼”已经杀到跟前了。  相似文献   

3.
为捍卫利差而封杀“余额宝们”是不明智的。要想双赢,进而引领金融的未来,银行最好能与“余额宝们”真诚合作。“余额宝们”聚集的社会闲散资金,可以弥补银行的流动性不足。银行应主动迎接改变和创新,尽早为利率市场化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杨苏 《新财经》2014,(3):53-55
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银行已经没有退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倒逼,银行只得跟进。“这是从银行抢钱。”有人这样形容余额宝对银行存款的吸引力。2013年6月末推出的余额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互联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上期杂志中,拳刊专栏作家钮文新发表《“余额宝”们欺负的不是银行,而是你的钱包》一文,引发金融及互联网业界人士对余额宝是否应被取缔的热议。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这场争论,理清余额宝究竞有何“邪恶”之处,银行业针锋相对展开的“货币战争”又有何胜算?本期特刊发钮文新借本刊回应关于取缔余额宝的质疑,并特邀知名评论人詹国枢、文显堂对此予以点评。  相似文献   

6.
付萍 《环球财经》2013,(9):30-30
未来银行传统的门店将可能退化为仅为中老年等不熟悉网络者的金融服务以及客户的售后服务实体网点。 自今年6月以来,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新浪“微银行”、腾讯“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传统金融业遽然发现,就像取代马车的不是更快的马车,压倒自己的恐怕也不是更庞大、更霸道的金融寡头,而是挟大数据、云平台、迥异于传统金融套路呼啸而来的互联网巨头,“狼来了!狼来了”的呼声不再遥远。以阿里金融为例。传统银行主要业务领域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未来传统银行将面临全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余额宝大战     
吴红毓然  杨璐  蒋飞  张冰 《发展》2014,(5):24-27
正银行作为余额宝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决定要发动一场价格同盟,打压余额宝,能否成功?春天刚开始,由"取缔"余额宝的极端意见打头,货币市场基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商业银行的战争正式摆上台面。阿里巴巴旗下"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俗称余额宝)仅仅成立八个月,规模就要冲破5 000亿元,这相当于2013年10月中国全部1 000家村镇银行的总资产!  相似文献   

8.
刘享 《浙江经济》2014,(5):12-12
因为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取缔余额宝!”微博的推出,引爆了公众和媒体一场关于余额宝生杀予夺的激辩。这是件好事。 记得去年9月间,我曾以“互联网金融:‘体制外’健康成长?”为题,谈过载对余额宝之类金融创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6月13日,阿里巴巴支付宝悄然上线“余额宝”存款业务。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且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余额宝的“利息”,是用户通过购买货币基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其运作流程为:基金公司将其基金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的过程中,支付宝和基金公司通过系统的对接,为用户提供基金开户、基金购买等一站式服务,用户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购物支付,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整个流程简单快捷、易于操作。与余额宝进行首期合作的基金公司是天弘基金。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一周,金融圈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余额宝该不该取缔。余额宝到底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下的普惠金融还是寄生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这一轮甚嚣尘上的争议源于著名财经评论员钮文新的一篇《取缔余额宝》的文章。并在余额宝团队诙谐的回复中被各路"专家"推演至高潮。2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论战"肇事者"钮文新,详解其质疑余额宝的逻辑链。  相似文献   

11.
胡静 《中国西部》2013,(28):54-59
“屌丝”和“金融”原本是相距甚远的两个概念,然而在今年夏天,随着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惊爆各方眼球,“屌丝金融”也随之一夜风靡,高调逆袭银行“高帅富”!  相似文献   

12.
李倩 《中国经贸》2014,(8):123-123
余额宝的出现以及它所取得的良好的市场反馈,活期存款的大额流失,银行资金成本的变相提高,让一直是金融业“老大”的银行再也坐不住了。随着余额宝等互联金融产品的发展日渐白热化,商业银行资金面临分流的巨大挑战,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得到发展改革自身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宇天 《中国西部》2013,(25):80-83
6月13日,阿里巴巴推出可将支付宝中的闲置资金用于购买某款货币基金的“余额宝”,受到用户广泛欢迎——上线仅一个月,“余额宝”汇集的资金规模即已突破百亿元. 在“余额宝”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金融+互联网”的模式被对手快速“复制”—— 6月26日,天天基金网推出一款名为“活期宝”的产品,用户充值“活期宝”除能享受货币基金的收益外,还可用其归集工资卡储蓄,实现“余额转卡”; 7月18日,新浪推出“微银行”服务,用户可在新浪微博的“微银行”上办理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 一向“低调”的微信也卷入这场“互联网金融大战”——华夏基金在微信平台上推出“小华小夏”交易账号,华夏基金用户可在微信上直接下达交易指令.  相似文献   

14.
商裳 《走向世界》2014,(34):61-61
日前,青岛农商银行推出青岛本地银行首款余额宝类产品——“鑫易宝”,正式加入余额理财的角逐。“鑫易宝”上市不久便频传佳绩,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8.265%(7月3日),在同类产品中颇为突出。“鑫易宝”是青岛农商银行与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余额理财服务。  相似文献   

15.
孙晓兵 《新财经》2014,(4):60-63
余额宝与银行之间的利益之战已经打响。面对快速发展的余额宝,银行最终采取了封杀手段。3月下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陆续下调了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使得通过支付宝的购买余额宝的数量变得非常有限。建行、工行用户每日购买余额宝的额度从5万元下降为5000元,每月限额均下降至5万元;中行、农行用户每日购买余额宝的额度从5万元下降为1万元。  相似文献   

16.
张鑫 《环球财经》2013,(9):32-35
2013年6月13日悄然上线的“余额宝”,仿佛再度充当了马云口中的“金融行业的搅局者”角色。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媒体对余额宝的出现,态度大多数是善意的。从“余额宝只用了18天时间就将合作伙伴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推上了中国用户数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宝座”、“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不足两个月,募集基金规模已超过250亿元,吸金能力让人吃惊”等描述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邵子洋 《魅力中国》2014,(27):286-286
余额宝是支付宝推出的一款很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其实质是一只货币基金,但却起到了作为民间力量打破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甚至“揽储”方面垄断地位的效果。作为金融领域的新事物,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必然孕育着很大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余额宝的优势和风险等方面的阐释,来探索如何在法律层面规制余额宝等类似产品的风险,以求余额宝等产品的运营者与其客户的利益能够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2014,(6):28-28
保险版余额宝8.8亿元额度被“秒杀”过后,开始遭遇退保风波。微博名为“爱在小芋头”的网友近日在微博上投诉,“虽然这次余额宝和珠江人寿的营销很成功,不过没有在页面消息上写明‘保险’两字。”还有网友在感慨,“余额宝的元宵理财原来卖的是一款一年期的万能险。”不少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得知余额宝卖的是保险产品后,正在申请退保。  相似文献   

19.
“余额宝”这一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经问世,便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销售数量瞬间攀升,增长速度令人惊叹!截至2014年2月底,余额宝的客户数量已超过8100万户,销售金额也已超过50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以来,商界成天上演着新老对决。余额宝也好,快的和嘀嘀打车也好,这些互联网新生力量出尽风头,惹来传统行业高调"围剿"。央视评论员直呼应该取缔余额宝,一头栽进舆论风暴圈。"两会"代表也语出惊人,围绕是否取缔余额宝、是否禁用打车软件引发热议。余额宝和打车软件,都改变了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所以在最近一两年里上演了一出自下而上的革命,迅速走红。余额宝把不挣钱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