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慧民 《中国经贸》2009,(18):228-22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综述 2009年虽然已过去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举步维艰。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新华网统计,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原因,学界说法不同。下面仅以工作寻访理论为基础,浅析大学生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先 《中国报道》2014,(8):103-103
"年年就业年年难,今年更比去年难。"据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在去年699万的基础上将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人。就在2013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还没有完全解决和消化掉的同时,今年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又浩浩荡荡地加入进来,于是又出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各类“漂族”、“啃老族”、“蚁族”等现象屡见不鲜,“毕业即失业”也愈发普遍。以2013年为例,大学毕业生总量为699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大约是900万个,仅是毕业生人数的1.28倍,为历年最低值。加之,先前毕业待就业人员、失业再就业人员等,就业竞争空前激烈。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每年各县、市以乡镇为单位,从本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有计划、有项目地招聘大学毕业生加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列,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应聘大学毕业生的聘期3-5年,聘期内政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中按每月发放生活津贴,建设团队承担的项目自主经营,自主创业,自主获益。聘期满后,如需另行择业可自由流动,报考硕士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大学生源源不断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缓解乃至有序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而且向农村集团性输入科学文化和智慧,这必将会大大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学通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这个招聘活动是学校告知的,来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的冷厚卓笑着对记者说道。在活动场地正门,辽宁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辛琪驻足企业招聘区分布图前,寻找着心仪的招聘企业,她说:“招聘企业数量真多,希望能找到一个符合我专业的工作,最好是软件工程类。”像冷厚卓和辛琪这样前来此次招聘活动求职的学生还有很多。2023年2月11日,“春暖辽沈·援企护航”辽宁省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2.0版)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6.
2014年面临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达到810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的更难就业季”。宏观原因包括大学毕业生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高校教育资源落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户籍限制和经济增长放缓等,微观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就业期望过高、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足、实践环节缺乏、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不足等。政府应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形成激励创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今年僵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据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从我省的情况来看,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将达到22.9万人,比2007年增加4.2万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曾几何时,大学生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令人羡慕向往到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全社会共同关注热点和焦点话题,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就可见端倪。200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传递的信息,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是人事部有关统计资料推测,2006年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下降,由去年的214.1万个岗位下降至166.5万个,降幅达到了22%。与此同时,国内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比2005年增加了22%。二是大学生就业是与社会可能提供的就…  相似文献   

10.
葛凌桦 《浙江经济》2013,(20):53-53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促进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据预测,“十二五”时期全国普通高校将有超过2500万的应届毕业生,仅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已连续三年呈逐年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铁七局自2003年底组建以来,始终把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作为社会责任之一,采取积极措施分担国家就业压力,并且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加盟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员工的培养锻炼,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攻关水平不断提高。为拓宽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渠道,这个在年初局就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岗位需求状况,认真拟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数量和招聘专业,  相似文献   

12.
最后一课     
任悦 《新财经》2008,(8):47-47
七月是属于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分配体制的改革,为校园内浓浓的离愁平添了几分纷扰。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70.9%,2006年是71.8%。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盛夏的来临,马上将迎来每年的"毕业季"。人社部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大约2500万名劳动力,而实际上城镇每年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1200万名左右。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预计将达到727万人,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质量有所下降,他们多数希望到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工作,而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不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大学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建立灵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金融海啸来袭后,中国遇到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尤以农民工与大学生这两大群体最为突出。如果说农民工就业难尚有情可言,如此严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则显得有些“咄咄怪事”。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16.
按惯例,教育部每年都要制定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指标,来指导高校就业问题。譬如,教育部给2004年高校毕业生制定的就业率指标是75%,结果,当年的平均就业率恰好是75%,“达到了预期目标”。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04年的280万增加了58万人,将达到558万人,教育部制定的平均就业率仍然是“不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即7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围观     
《中国经济快讯》2013,(20):14-15
#最难就业年# 新浪微博一周讨论次数:457273次 人增,岗减,薪降……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99万人,这个数字比总人口数为630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要多出69万人。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2.9万人。截至4月19日,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签约率36.59%,本科生签约率26.6%。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创历史新高,被称为"最难就业季"。2014年,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难题,也是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困扰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质上折射出我国经济转型的阵痛,催促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对我国经济转轨产业结构的转型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未到毕业时,先为就业忙”,这是近年来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真实写照。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再加上去年离校时还没有就业的120多万大学生,所以,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本应是社会的“精英分子”,可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却与之相悖,这不得不引起多方面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建成 《特区经济》2005,(9):292-293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无疑是提供极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现有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确是一对矛盾。据教育部统计,我国2001年的大学毕业生是115万,2002年为145万,增长26%;2003年由于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一下子猛增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增幅达46.2%;2004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了32%,加上2003年还有近70万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