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100年间,无论是战争的正义诉求,还是民族工业的富国探寻抑或文化沧海的波澜巨变,  相似文献   

2.
2021年是我国从全面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迈进的关键节点.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村民主体性有待提升、乡村文化的"失语"、公共文化空间狭窄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度剖析这些问题,得出了提升村民思想认识、满足村民文化需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带动经济发展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菲 《魅力中国》2011,(8):244-24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还包括像汉字、琴棋书画、京剧、唐装、传统节日……这些国粹、艺术、风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辉煌灿烂,曾为许多国家、民族、人民为之倾倒。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华帝国在古代则是世界的超级大国。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仍具魅力,仍在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实质是"人治"文化。本文在界定了法治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由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法治文化的精髓及其构建路径,对于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社会转型期中国法治文化的构建路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以及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陶一桃 《特区经济》2007,225(10):16-17
<正>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的话,不仅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逐步走向繁荣的根本原因,而且也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十七大报告语)。  相似文献   

6.
杨照 《魅力中国》2014,(20):218-218
十六大以来,我党认真总结我国文化发展的经验。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路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崔晓红 《新财经》2010,(3):91-93
建省二十多年来,海南一路走,一路摸索,一路调整战略,终于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确定了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原本宁静的南北极被人类的需求打扰,其蕴含的巨大能源资源、航道优势等被充分发掘出来,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文章在当前海洋国际竞争尤其是两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剖析极地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中国极地文化整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10.
乔良 《环球财经》2010,(3):38-39
过去一年中,世界变局的要害是权力的转移,即中美两国相对实力的此长彼消,引起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身为全球大变局的主要当事国.中国要往何处去就成为决定全球变局的关键因素.兹事体大,主事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视角,阐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在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所需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实际的开发模式和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文化阵地的重要性。社区文化具有族群关怀的作用。文化自觉以达到和谐文化乃至和谐社会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和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就是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4.
On China.By HENRY KISSINGER.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11.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打破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各方不得不作出适应性调整。一些人对预期进行了超调,认为中国将维持令人惊愕的高速增长,从而对现有国际秩序及其  相似文献   

15.
王其英 《发展》2011,(3):66-67
西夏(1038~1227)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范围大约是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内蒙古、青海、新疆部分地区。党项族原是羌族的一支,在民族的纷争中历经磨难,唐末五代时在西北崛起。公元1003年,党项族攻占凉州,并于1036年正式建立了政权机构——西凉府,凉州自此成为西夏王国的辅郡,1227年被蒙古所灭,长达200多年。期间,西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自清代以来,凉州先后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作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邑人张澍从19世纪初就致力于西夏学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的学术成果,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西夏碑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也称感应塔碑)。清嘉庆九年(1804)著名学者张澍在武威大云寺(张澍误记为清应寺)内发现,并首次认定为西夏文碑刻,比中外其他学者正式接触并认识西夏文要早近一个世纪。碑通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圆形;碑正面是28行、每行65字、总数达1820字的西夏文楷书,背面是与之相对照的汉文楷书;两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吸收了敦煌飞天舞女的艺术特点,造型优美;碑身的两边呈刹角,边上刻忍冬纹。由于西夏文已被人们遗忘,无法辨认,当时被称为"天书"。到1908年我国黑城遗址发现西夏文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后,才知道了它的构造、文字和字意。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实践活动休戚相关.中华文化蕴含的文化认同、文化创造、文化自信清晰地确证着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以及集体归属意识.新时代,应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应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应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补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钙.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发展是当今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竞争的最终战略选择.文章指出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性,介绍此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并对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战略文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文化是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兴视角,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视角并未被充分理论化。作者从梳理战略文化概念入手,根据战略与文化的本意对战略文化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在借鉴系统论成果的基础上,以辩证与历史的方法分析了战略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变革机制,认为战略文化演变机制的核心范式是"实践-认知"的动态统一过程。作者提出,在普遍意义上,战略文化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国家性与阶级性、主体性与多元性以及区域性与全球性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也进入新的时代,这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等院校具备的理论深度和研究的环境,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石。当前,高等院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了较大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加深基础理论的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新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思政课的教学手段,是高等院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新时期创造性转化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然而外来文化的侵蚀渗透、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等困境及原因,应充分认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文化的关系,大胆创新儒家思想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