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波经济》2014,(3):I0009-I0011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这群互联网理财“鲶鱼”激活了中国金融,使普通投资者能够摆脱垄断获益。这些机构是金融民生的代表,没有他们,金融民生主义无法破局。  相似文献   

2.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时下热门词汇之一,2012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三马”试水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十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分别开设网上综合商城等。互联网社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友和生意方式,实现了虚拟社区和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虚拟货币、虚拟金融与现实金融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徐豪 《中国报道》2014,(3):62-6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信息交流、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变革。互联网金融成为这些变革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一方面,以余额宝、微信支付、P2P为代表的“新金融”力量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改变。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金融格局会是什么样子?在新金融时代,互联网为金融插上了富有无限想象空间的翅膀。“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的推动着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的兴起,成为科技改变金融、金融改变生活的又一证明。”正如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所言,中国的金融版图正在发生剧烈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传统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等该如何应对互联网科技对金融的冲击和挑战呢?《新金融时代》一书汇集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所对互联网金融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其中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互联网各业态的发展现状、监管规则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的金融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几乎覆盖了整个生产生活、金融产业。但是,在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生活”(消费金融)、“互联网+生产”(产业金融)、“互联网+开放”(普惠金融)、“互联网+移动”(移动金融)的规模和容量还很小,同时还潜在着很多风险。一如《透视互联网金融》一书中所言,“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资金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充分显示出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和创新性强等特点。但是,处于“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数都是在盲目的跟风式模仿,“一旦出现了挤兑问题,‘蝴蝶效应’所引发的恐慌心理,将导致互联网金融危机范围迅速扩大,危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产权导刊》2013,(11):18-20
今年,互联网金融似平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短短半年内,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模式的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6月阿里巴巴发布“余额宝”:7月新浪通过“微银行”拓展理财市场,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8月引入了微信支付、表情商店等功能的微信5.0正式面世,苏宁易付宝向证监会申请基金支付牌照……互联网金融汹涌而澎湃,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灵活、便利、快捷的同时,也承担着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互联网业与金融业的混业发展在2013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互联网变革对金融业业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谢平曾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越岭 《浙江经济》2016,(23):50-51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行业“新贵”,一经现世便深刻影响着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和业态。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由此,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日渐清晰。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14,(5):66-71
从2013年起,互联网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应用掀起了一股高潮,特别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的推出和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是互联网金融。虽然互联网金融很热闹,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念却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作为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既需要企业的大胆尝试,也需要监管层的突破。互联网金融的本身就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深化”发展对于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是利好。为此,我们推出“聚焦互联网金融”专题。  相似文献   

11.
如今沸腾的“互联网+”这个名词源于两年前马化腾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但在那年,马云的“互联网金融”引起的争议更大,与同期“余额宝”的高歌猛进之相比,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更像是一种对互联网外世界的试探.  相似文献   

12.
马云曾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互联网金融作为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角,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既让金融机构纷纷“触网”,也让互联网开始“贴金”。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少传统的金融业务开始依托互联网,一些金融领域原有的格局不断被打破。这其中,有P2P和众筹为代表的信息平台模式,也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销售渠道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它又有哪些风险?监管者在面对被称为"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时该如何监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月21日,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在北京公布了266个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黑名单和676个预警名单。这是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首份黑名单及预警名单。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责任感,大公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本质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债务人公开信息、债权人公开监督、评级专业监控、黑名单公示”四位一体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控模式,于2014年8月29日正式推出了“大公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平台”。此次黑名单和  相似文献   

15.
蔡亮 《沪港经济》2013,(10):52-53
一语成谶,“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五年前在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云这句狠话已变成现实。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有P2P网贷、众筹融资等网络金融“神器”,正挑动着传统银行的神经,并将之推向变革的十字路口。 “亮宝”时代 10年前,互联网用户还是凤毛鳞角,10年后,中国网民达到了5.64亿人。在用户与技术双轮驱动下,互联网金融逐渐成型。 互联网金融依托IT技术,秉承互联网开放、平等、胁作、共享的精神,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IT元素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几乎为零的资金交易成本、迅速快捷的信息传递功能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拉 《产权导刊》2013,(11):36-38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的大行其道,我国金融已与互联网紧密融合,大多数金融机构已将业务及产品服务延伸至互联网。近期,我国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抢滩金融市场,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狂潮。互联网提供平台打破了银行作为资金中介、渠道的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来袭在为人们带来金融投资理财的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弱化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势地位,其中以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反响最为火爆。  相似文献   

17.
和之前北京出台的政策相比,2016年政策的核心已经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健康发展”。2016年初,互联网金融重镇的京沪两地不约而同纷纷出台相关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明确传达出政府的相关诉求在于行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金融安全”列入实施头条2015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对互联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探讨.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根源,其次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研究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提出应与互联网金融取得双赢,共同发展,实现“普惠金融”,以期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让优质金融普惠更多民众?银行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怎样选择新的发展方式,让我们的客户变成“粉丝”?银行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更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银行怎样创造更人性化、更加安全、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体验?等等。这些问题,银行业内人士在思考、在行动、在变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一干人马在外面正在“倒逼”。作为银行业内人士,笔者认为,银行在从事金融互联网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小心翼翼地扶持金融创新,尽力维护互联网金融这种“体制外”的新生事物健康成长,是金融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