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幼雅 《消费导刊》2014,(11):197-197
日本是全球漫画产量最高的国家,其少女漫画为影视剧改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本论文分析了根据日本少女漫画改编的影视剧的发展状况和类型特点,并指出了促进少女漫画改编影视剧发展的诸多要素。在了解日本少女漫画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漫画中的电影化手法、定位明确的受众需求、日本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及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推动日本少女漫画改编成影视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范泽剑 《消费导刊》2014,(6):190-190
中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25亿,但是消费者对手机丢失、中毒等会导致金钱受损的担心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信心。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使消费者可以在享受移动支付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避免因为不安全使用带来的金钱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承哲 《广告大观》2014,(4):79-81
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国内,他们在手机游戏、手机支付、移动医疗、移动电子商务、手机电视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进展。由曾航、刘羽、陶旭骏合著的《移动的帝国》一书对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深入解读其中经验教训。笔者看后深有感触,写下此文,主要谈谈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生态对于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11年初,中国的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服务,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6亿,微信的官网上打出了“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宣言。的确,移动聊天工具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数以亿计的人们无法离开的社交手段。在中国,人们用微信;在美国,人们用WhatsApp:在日本,人们用Line:在韩国,人们用Kak;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用着各种各样的手机聊天工具分享着自己的心情,同时了解别人已经公开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手机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普及最的通讯工具无疑是手机。2004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3.3亿。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5年将增长到4.02亿户,且不少用户拥有两部以上移动电话。在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它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应忽视的,那么使用手机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楼方芳 《浙商》2010,(11):116-116
“手机阅读业务推出之后,我们的计划是三年不赚钱。”在手机阅读业务上市当天,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主要是积累用户和培养用户习惯,只要用户规模上来,未来这个商业模式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9,(4):112-112
在日本,经济危机肘期,手机仍是排名第一的媒体。尤其是BeeTv的成立,使日本的手机电视更受欢迎。BeeTv是日本第一家手机专属的电视网络,至今制作完成了30部电视剧、音乐与喜剧节目。用户每月只需支付3美元就可欣赏到所有节目。相关数据显示,基本上所有日本的手机用户都开通了手机电视这一服务,而在人们观看的所有电视节目中,有10%是通过手机看到的。  相似文献   

8.
陈盈 《广告导报》2007,(4):35-36
随着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平台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机上网业务已经成为移动增值领域的热点。目前在国内,WAP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处于核心位置的运营商正在不断调整政策来规范和完善这个新兴的产业;但手机上网用户尚未形成规模,再加上网络技术的瓶颈、上网资费过高等因素,中国的WAP产业可以说尚处在混沌和探索的阶段。但是在日韩和欧美一些地区,手机上网业务已经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产业,其中,日本的发展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速览·排行     
《中国市场》2009,(37):11-11
3G是网络文学的新一轮春天吗? 随着3G业务在三大运营商的规划中一步一步走近,加上国内手机上网用户突破15亿,一些原本并没受到重视的网络应用开始变得深受一些机构的青睐。在日本,手机文学作品正在成为带动电影、音乐、出版等多媒体联动的一大产业。  相似文献   

10.
陈盈 《广告导报》2006,(10):123-125
纵观全球手机业务。日本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市场。近年来。日本的手机用户飞速普及,手机终端呈现高功能和高速化,通信费用体系越来越成熟。根据2005年日本总务省对于手机业务的市场规模调查发现,日本2005年手机业务市场达到7224亿日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028亿日元,增幅达到39%。其中,手机内容市场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1%。达到3150亿日元,手机商务市场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7%,达到4074亿日元。内容市场中。彩铃市场和手机游戏市场持续扩大,商务市场中,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如订票业务)等市场也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1.
王婉霖 《商》2014,(24):102-102
一、日本现代动漫产业运作模式 1.日本动漫的产业链 动漫,意为动画产业以及漫画产业的结合。日本漫画的雏形被公认为是12世纪出现的《鸟兽戏画》,日本漫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日本传统漫画以及西方漫画的共同影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风格的现代漫画,也通过漫画形成了独有、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日本动漫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不仅仅局限于动画或者是漫画行业,它以动漫版权为核心,由一个较为成功的创意在漫画领域、动画领域、游戏领域之间进行相互的转换,并同时带动电影电视、广告、游戏玩具生产商、出版社、网络等诸多领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让用户从产生好感到动心,品牌还有一段路要走。移动端是品牌离用户最近的地方,通过不断互动促进用户价值转化,这必然要通过移动端实现。试想一下,如果即时通讯、线上购物、社交互动等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手机没有微信、微博、云阅读、手机钱包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我们是否还会每隔几分钟就掏出手机一次?移动终端改变了用户生活习惯,成为用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品牌开展O2O营销的最好渠道,品牌营销长跑在继寻找用户、实现沟通之后,移动端促进用户价值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3.
手机的键盘上都有“#”键,一般情况下用户很少使用该键。你知道这个键究竟有哪些功能吗? 1.取得手机序列号由于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手机太多,因此很容易鱼目混珠,一般用户凭肉眼很难辨别真假。但手机是有序列号的,而且每一部手机对应一个号码,该号码不重复,通过它就能够知道我们买的手机是不是正品。我们可以在待机状态下输入“*#06#”,屏幕上就出现该机的序列号了,然后再打开手机背面,取出电池,看一看该序列号与手机里面的标签上的序列号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则应与销售商联系。  相似文献   

14.
陈小雪 《商界名家》2006,(12):40-42
一条象征“中国制造”的蛟龙凌空飞舞.一艘有“日本制造”标志的轮船即将倾覆.轮船上的人乘小船惊惶逃生。这是日本著名财经杂志《日经BP》在2004年一期封面漫画.大抵代表了日本制造业此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手机安防是一项全新的手机增值技术。通过在手机上增加紧急报警功能,使安防手机成为用户的“贴身保镖”,这种功能比较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并形成使用习惯。目前,中国这个行业还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6.
漫画,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人们常说的“卡通”和“动画”,漫画是由传统的连环画发展演变而来,目前,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已发展为一项兴旺的产业,它作为一种娱乐消费品,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随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漫画在平面出版物和声像出版物市场上占据了不小的份额,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动漫一直在全球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1933年,日本就出现了第一部有声动画作品。而在二战之后,动画就成为了日本人主要的一种娱乐方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动画开始趋向于成熟。在鲁邦三世这部作品中,日本更是实现了动画和漫画的结合。并开始形成动漫市场的雏形。日本动画的制作素材多样,种类丰富,制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除了动画外,还衍生出了漫画、音像制品等一系列产业,并形成了庞大的动漫产业链。现在日本的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并且在本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而中国动画也拥有较长的历史,但是中国政府对于动画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题材上也一直没有摆脱低龄化的标签,整个产业也仅仅停留在动画上,导致现在中国动画从制作、题材和商业化方面完全落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18.
1995年生于日本爱知县的鸟山明于1980年创作了《阿拉蕾》这部享誉全球的漫画,这部漫画给80后的这一代人带来了不少启迪,鸟明山的漫画创造了销售记录,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台湾的小伙子王子维却在看了他的漫画后灵感大发,竟然做起了“便便”冰淇淋的生意来。  相似文献   

19.
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手机广告业务红红火火相比,中国的手机广告业似乎还在混沌中前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情怀手机     
正锤子科技新一轮的估值已大幅增加。吐槽依旧很多,但罗永浩至少还有第二次展现情怀的机会。直到现在,罗永浩依然表现得很自信。自信来自锤子手机T1的高满意度。他认真地调出一份调研报告,报告基于7000个左右的受访样本,"我们用户满意度在90%以上,虽然各种负面新闻缠身,产品本身在业内受到高度认可。"罗永浩向《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展示,34%用户样本的上一部手机是iPhone,而其满意度是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