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志平 《邮政研究》2008,24(5):22-23
为做好邮政金融的市场定位,实现邮政金融的健康发展,文章从账户管家、兑换专家、转账大家、信贷行家、理财赢家五个角色探讨了邮政金融服务商贷市场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国内金融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首次创新提出以客户为中心、以银行账户为主体的"邮(YOU)账户"产品整合体系,并针对金融板块三大专业在产品体系、运营模式、科技引领、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杨基宁 《邮政研究》2010,26(6):44-44
福建省莆田市各县区邮政储蓄银行支行为当地财政局设立了财政对公账户,一周内累计入账资金达2210万元,其中仙游支行财政对公账户人账燃油补贴款540万元,荔城支行财政对公账户入账交通投资款180万元,涵江支行财政对公账户入账燃油补贴款300万元……这是莆田市邮政局与邮政储蓄银行莆田市分行通力合作,充分发挥邮政金融资源优势,共同开办本地区对公业务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依托XGBoost模型,利用2021年1—12月邮政金融客户资产信息、负债信息、账户特征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客户活跃度、财富管理分别是影响AUM 0~1万元低资产客户盘活、AUM 5万~10万元VIP临界客户价值提升的关键影响要素。根据模型结果,提出邮政金融应“精耕存量”与“广拓增量”相结合,开展“低效盘活行动”“临界跃升行动”“新客倍增行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梁宏 《中国邮政》2005,(3):28-2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邮政局要求,邮政金融的发展要在经营思路、发展重点、竞争方式等方面逐步进行调整和转变。要将经营思路从“偏重储蓄发展”转变为“以储蓄为基础,积极发展汇兑、代理保险及各项中间业务”;将发展重点从“单纯扩大余额,获取利差收入为主”转变为“大力发展以活期储蓄账户为基础、以卡为载体的各种中间业务,降低付息成本,多渠道增加业务收入”;将竞争方式从“全体动员”为主要形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邮政金融体制改革后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邮政金融案件时有发生。这一方面暴露出了部分基层邮政金融机构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操作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揭示出邮政金融机构在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控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手段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丁剑芳 《邮政研究》2006,22(3):36-36
自2006年4月1日起,北京邮政储蓄开通了“绿卡畅行通”服务,即利用邮政储蓄的金融系统为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提供电子支付和结算服务,使客户轻松享受绿卡和“一卡通”共同提供的各项服务。“绿卡畅行通”是由北京邮政储蓄和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及北京一卡通电子支付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金融服务项目。绿卡账户作为“一卡通”唯一的资金划转账户,通过绿卡账户与一卡通的绑定,实现一卡通自助充值、电子支付等业务功能。该项目整合了北京邮政储蓄和市政交通“一卡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利用先进的DNA安全支付系统,解决了客户在使用不同电子支…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 ,党中央高瞻远瞩地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英明决策。西部开发将为西部经济注入活力 ,给西部经济腾飞带来希望 ,也给西部邮政金融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正视困难 ,审时度势 ,直面西部邮政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西部开发 ,机遇与挑战并存。认清形势、正视困难、直面挑战是西部邮政金融作出正确发展战略选择的基础。归纳起来 ,西部地区邮政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思想观念落后的挑战。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的、历史的因素影响 ,邮政金融发展中的区域性思维方式和固步自封的西部意识较为浓厚。其表现…  相似文献   

9.
知名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分析.长期看.国际移动货币转账这一市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对那些本身可能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而言,移动货币转账是一条快速、低成本的有效渠道.可方便其定期向朋友和家人寄钱。另外.小额贷款、储蓄账户和保险金也成为国际移动货币转账的新业务。同时,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以手机为媒介的这种金融行为也有助于减少用户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价值共识,通信运营商作为数字经济建设主力军和推动者,面临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双重压力,亟须寻求绿色转型的切入点和新方向。市场及行业发展背景绿色金融方兴未艾绿色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绿色金融作为贯彻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保障。绿色金融即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其实质是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撬动更多资金支持绿色节能环保领域。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美国第一家没有分支机构的纯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诞生,标志着国际上互联网技术正式进入金融业。从此,利用互联网作为拓展业务的一个渠道在互联网应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被金融业接受。在B2B(Business to Business)市场上,金融业开始对所有企业开放,利用互联网,各种类型的公司现在均可以得到系列的金融服务,包括从管理银行账户、账单支付、资产管理到为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产品等。在B2C(Business to Consumer)领域,网上金融业务的发展亦突飞猛进。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几个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案例,希望能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改革邮政金融体制依法经营邮政金融业务邮电部邮政储汇局局长王云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但是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体制还不能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金融法制不健全,金融...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碳金融的兴起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全球碳交易成交总额为1263.45亿美元,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低碳经济的光明前景为金融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造就了碳金融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概念,对非实名制账户进行实名制认证和挂失处理的相关规定作了说明,并从法理角度对存量的非实名制下的假名账户实名认证和挂失处理操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邮政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邮储银行要遵循银行业的要求和特点,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加快现代银行的制度体系建设,从思想观念、人才队伍、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确立科学的组织架构、业务及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邮政特色的银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意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其最根本的理念是让所有的经济主体可以平等地享受丰富、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所有经济主体合理的金融服务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服务广大客户的载体,也是连接客户与商业银行的桥梁。从这个角度讲,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可以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需要有种类齐全、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做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外币储蓄开办币种和账户的设立问题开办外币储蓄业务首先面临币种的选择、账户的设立问题。从各开办外币储蓄业务的银行实际看,外币储蓄包括现钞账户和现汇账户。现钞账户,即从境外携入或境内居民持有的可自由兑换的外币现钞所存入的储蓄存款账户。此种账户的本息可以支取外钞,  相似文献   

18.
李佳 《中国邮政》2014,(7):18-18
为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金融战略。认真落实国家和中央领导对邮储银行进一步做好“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要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今年的全国邮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举普惠金融大旗,在优化传统小额贷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探索适合新型经济主体需求的零售金融发展模式。”今年以来,邮储银行积极实践,创新经营,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突破发展。本刊在此介绍几家基层分行饶有特色的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供兄弟单位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向现代大型商业银行的"蝶变"。为实现这一新目标,邮储银行要保持较快发展,加快改革创新。邮储银行2014年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金融业态演变等多重挑战,坚持既定战略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不放松、坚持转型发展求突破,取得了良好业绩,进一步凸显了邮储银行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资产、效益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成为历史,微利时代已经到来。银行业正在由过去靠  相似文献   

20.
徐屹江 《邮政研究》2010,26(4):23-23
邮政储蓄银行活期存款账户按签发存款凭证方式可分为单折户、单卡户和卡折合一户。卡折合一账户的卡、折具有同等交易功能,客户既可凭卡办理取款交易,亦可凭对应存折办理取款交易。纵观这几年客户资金被骗案件,卡折合一账户是犯罪分子选择作案的高发产品,由此可见,卡折合一账户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笔者就邮政储蓄银行卡折合一账户的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