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格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胸怀一颗宽容的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高红萍 《魅力中国》2009,(22):304-304
新课改的核心理论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许多教师率先把这种理念渗透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认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推行素质教育。在当前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的同时,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在某种形式的教育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三月份的"两会"期间,一些具有专业水准的教育专家和委员又提出这个问题,着力倡导和发展基础知识教育,让学生潜在的智慧挖掘出来,并不断地发出耀眼的火花。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思乐教授主持研究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及其著名的论著<教育走向生本>深刻地阐述了传统教育中教育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对我们研究职业教育的现状、发展方向、改革举措等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意义.生本教育的理论起点、过程和归宿全部都是学生,为此,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树立3种基本观念:教育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价值观--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关注学生;教育的方法论--全面依靠学生,积极服务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格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胸怀一颗宽容的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教育矫情现象,就是说,一些学校和教师,不去踏实地研究教育发展规律,不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不设法提升自己的素质,而是通过高喊一些动听感人的教育口号,诸如"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等。  相似文献   

6.
小爱&大爱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矫情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通过赤裸裸的夸海口的方式实  相似文献   

7.
李中学 《魅力中国》2009,(11):100-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已成为教育的主弦律。做中学班主任工作,要转变观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班主任有新认识。传统的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需要优化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统筹"教学两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需要服务不同岗位任职,服务不同文化层次学生,切实做到"为了一切学生";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本,切实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13,(15):16
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习近平要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刘云山编者按: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走群众路线,不仅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0.
王高升 《魅力中国》2014,(10):134-13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其策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教育的对象要有情感--爱学生。爱是做好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深深地热爱学生,视生如子,胸中时刻装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教学生之所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伊始,走进浦东新区五三中学校园,一幅硕大的标语牌扑面而来:"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向周围学生打听,"这是我们校长的手笔。"言辞间带着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立琴 《发展》2014,(3):125-125
正素质教育一切为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而影响班级、年级、学校素质的往往是学困生。他们不是不想学习,只是由于多种原因不会学习。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就要从转化学困生入手。怎样才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关爱学生要一视同仁作为教师,教育学生不应该有等次之分,智商一般或品行不正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重视和耐心的教育,否则将导致恶性循环。要积极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个人专长,对学生  相似文献   

14.
韩慧玲 《中国西部》2014,(3):106-106
<正>"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深入学生心灵,打动学生心灵,教育才会有成效。"叮铃铃……"当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时,发现靠后墙边站着个一男孩子,定睛一看,原来又是小锐,我心里已经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错了。为了尽快恢复课堂的平静,我轻描淡写地说:"小锐,站着干吗?快回座位去。""不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叫道。我故作惊讶:"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他的作业又没写,老师罚他站着反思!""他上课故意挤我的桌子,干扰我听讲,他应该站着!""下课后我们跳绳,他故意捣乱……"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个不停,小锐红着脸,低着头,有口难辩,只好"认罪受罚"。  相似文献   

15.
潘倩 《魅力中国》2014,(14):182-182
高校学生工作中所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高校管理者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本文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结合人性化管理的内涵,提出了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存"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与终极目的,"实践"是残障学生得以融入主流社会的根本之法,而针对残障学生特点的生本化生存实践能力教学体系的建构则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本文力图通过对生本生存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育策略、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的阐述,对残障学生生本生存实践能力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探索出更适合残障学生生存与发展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中央的这个部署,实在是及时正确的决策,加上一个"非常"或者"十分"的修饰,也照样说得过去.因为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长期形成并保有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克敌制胜的利器,是着家的本领、传家的宝贝,是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高山追求挺拨的气度与威仪,流水寻觅涌动的智慧和神韵,教育,则渴求铸造一部大气磅礴的文化经典。作为泸县乃至泸州市的一部教育经典,在薪火相传中走过了60载风风雨雨的泸县二中以它骄人的历史和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解读这部经典,无疑将会为我们提供若干富于启示性的思想火花。解读这部经典,我们会不无感动地发现,一代代泸二中人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支持下,积攒出了“治学严谨,学习勤  相似文献   

19.
马札 《发展》2008,(4):81-8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思想行为日趋多元、就业压力增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增多,学生法律意识强、民主意识强、维权意识强等方面。如何有效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认为,关键是要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强化“以学生为本”理念,努力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校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和谐之本,坚持“学生稳则学校稳、学生强则学校强、学生兴则学校兴”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努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生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一般用来突出爱对教育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有了爱,就有教育;没有爱,就不可能有教育。很显然,这里的"爱",主要指对人的爱,对学生的爱。那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具体含义就是:没有对学生的理,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立足的是学生个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的主语是什么?不言而喻,指的就是个体的教师。那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指的就是:没有数师个体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师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