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简易程序应当扩大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行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简化诉讼程序,充分发挥调解机制的作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既便利当事人要求简化诉讼程序的要求,不为诉讼所累,又利于人民法院集中力量及时、正确地审理重大疑难案件。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指通过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些环节、步骤加以不同程度的简化,从而使案件得到快速处理的特别程序.我国简易程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公诉案件中,新《刑事诉讼法》将被告人承认犯罪和人民检察院的建议作为简易程序提起的前提,将被告人没有异议作为简易程序能否提起的决定因素,体现出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起码尊重,同时还在简易程序中对简易程序的排除适用、公诉人的出庭支持公诉以及审判组织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规制.  相似文献   

3.
简易程序以德国、美国和意大利较为典型。从三国的简易程序的比较来看,由于法文化的原因,三国检察官裁量权大小及权力行使方式、被告人程序参与度和法官的作用有所不同。但都以省略诉讼阶段实现程序简化,并将简易程序建立在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础上。中国的简易程序改革也应以此为鉴,由"单一化"走向"类型化",由"权力式"走向"权利式",由"审理阶段的简化"走向"审查起诉阶段的简化;"由"程序简化式"走向"诉讼阶段省略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案件不断增加、司法资源稀缺的司法现状,迫切要求根据刑事案件的繁简程度进行案件分流。快速简易处理轻罪刑事案件和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是减缓积案压力、控制司法成本、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我国现行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在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等问题。完善现行民事审前程序应从我国法制环境出发,本着司法为民、保证诉讼公平与效率的理念,完善相关立法,建立相关制度,制定相对独立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6.
民事赔偿影响量刑有其法律依据,将民事赔偿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也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附条件赔偿”、“单向赔偿”以及“赔偿数额标准难以确定”等疑难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立法层面确定案件的适用范围后,再制定和细化相关法律规范,便于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以使民事赔偿作为量刑情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事法律规范及民事审判的特点给民事法官处理案件时留下了更多自由栽量的空间,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发挥能够克服法律滞后并提升审判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民事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司法腐败.案件责任追究机制在规制民事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偏离正常的轨道,导致民事法官无端被追究案件责任,严重挫伤了民事法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解决民事法官后顾之忧,保障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功能的正常发挥,我们要在明确错案标准及范围的前提下,界定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下案件责任豁免的情形,并以立法形式赋予法官自由裁量限度内的豁免权,严格限定法官案件责任追究启动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民事诉讼法第157条新增了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本文对小额诉讼的概念与特征进行分析,论述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扩张性,使其与执行程序和调解程序更好的衔接适用,进而充分的发挥小额诉讼司法大众化的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设立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的目的在于对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得到纠正,以实现司法公正。但是,由于再审程序的立法规定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也因为历史的原因而致使已有规范所体现的理念与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的观念相冲突,故再审程序的实际运作结果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本文试从现行我国再审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增加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程度和仲裁庭的权限,试图与最新的国际仲裁规则保持一致,但过于"国际化"的规则却与我国《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立法难以衔接。看似创新性的开放仲裁员名册制虽然有利于扩大当事人意思自治程度,但可能会延长仲裁期限、降低仲裁效率。仲裁庭临时措施决定权、紧急仲裁庭、合并仲裁制等看起来有助于提高仲裁效率,但因未能得到立法的支撑而可能在实践运行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可能降低仲裁效率、牺牲程序公正价值。仲裁第三人的权利义务不明,会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国际经验的吸纳不应当是简单的条款移植,而应保证引进的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通过附则的形式,对该规则进行补充说明和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