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五年,要下大力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的增长向集约型的增长转变,不过分依赖要素投入的增加,而要注重要素的质量和结构。 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规律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本质而言是属于生产力的发展方式问题,它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制约。因此,必须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不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如何从落后状态发展到现代经济状态,探索其发展规律及对策的科学。它是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 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不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及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二次大战后,世界上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殖民地人民纷纷独立,出现了一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虽然资源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不一样,但他们都要发展经济,尽快脱离落后状态,迫切需要资金、技术、管理和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是构成现代社会生产力并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力量.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中,与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要素的功能,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水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内在推动力。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决定着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世界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各国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技落后必然经济落后,只有把科技搞上去,才能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强国富民。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问题研究(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五、培育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竞争力1.当前中西部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尽管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 ,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 ,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 ,但是 ,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地区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前 2 0年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但是 ,由于 2 0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遇到了障碍 :外需增长减缓 ,内需水平较低 ,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东西部关系是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一个基本关系问题,东西部结合应该成为我国生产力战略布局的基本方针。作者对西部现状、梯度理论、东西部结合的战略方针、东西部结合的经济通道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作者提出,今后的重点转移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重点转移之后,非重点地区仍要进行必要的建设,开发的顺序应是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的需要,进行优势资源的基地型开发。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一个自我运动的动态系统而非靠外力推动的机械物,即人与物的矛盾和实体性因素与智能性因素的矛盾,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中的智能性因素。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成了创造财富的主体,科学技术的累进增长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关系到经济能否高速发展的关键。 一、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一位当代著名的管理学权威曾说过:管理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关键是由于管理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现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在社会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数据要素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4个维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我国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为不明显。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基础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关联度最强。考察作用机制发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缩小新质生产力地区差距,成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梯度分布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梯度理论是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在广义梯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描述我国区域梯度分布状况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2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梯度分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总论经济日报9.2开展“2000年的中国”的研究 马洪预测5期有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几个间题 郭祥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两手抓〔社论〕 人民日报9.17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生产力的几个方针政策问题 冯柳江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25期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几个间题 薄一波红旗19期建国以来两次重大调整对当前经济建设的启示 沈峻坡等上海管理科学5期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探讨 谭乃彰兰州学刊3期谈谈我国今后的积累率间题 杨圣明天津日报9.27试论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实践 董相岩河北大学学报增刊全国第五次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在经济中的卓越表现 ,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重大冲击 ,给全世界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课题 ,需要经济理论界广泛研究和探讨。1 生产力要素理论。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 ,对生产力的组成要素 ,网络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有重大发展和进步。传统经济理论对生产力的组成要素有两要素和三要素之说。两要素认为 :生产力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能力 ,它是由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组成。三要素认为 :生产力是指生产总量 ,决定生产总量的生产要素是 :劳动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对象。网络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由多要素组成的。生产力为生产率或劳动生…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依然实行沿海率先推进,再由沿海向内地逐层递推;还是国家大幅度修正其投资倾斜度,大规模增加对内地的投入,使内地迅速赶超沿海。这两种实际上都是片面发展的抉择。 (一)“梯度推移论”和“反梯度论”两种抉择的局限性 根据梯度推移论的观点,依技术经济水平的高低,我国分为发达的东部、欠发达的中部和不发达的西部三个地带,即三个大的梯度。据此,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由东部向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是属于不发达地区。在我国国内各省区之间,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也极不平衡,明显的存在着发达与不发达的地区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民族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等同起来,这是不够全面的。事实上,民族地区只是不发达地区的组成部分。因此,正确划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范围,加快不发达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随着纺织服装工业区域结构的调整,沿海地区由于劳动成本和原料供应的不稳定,迫使服装生产全业以不同方式逐渐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形成梯度分在。同时,服装设计中心、服装产品信息中心、服装市场营销中心、服装生产高技术中心逐步在沿海地区形成。因而我国服装工业的区域转移呈现的是多维和立体的趋势。文章分析了世界发达国家服装工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重点研究了我国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服装企业工人生产效率、企业规模、服装附加值等关键问题。得出沿海地区服装工业发展较好的原因,在于具有市场与技术管理经验,交通和通讯相对较为便利以及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文章还通过最新信息分析得出,目前中西部地区尽管服装产量基数很小,但是增长幅度很大,反映了中西部地区服装工业发展潜力大,必将成为这些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主要有原生型与嵌入型两种模式。原生型模式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而嵌入型模式更为关注的是政府作用的发挥。上海同济现代建筑设计街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两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表明,在集聚区形成的初始阶段,可以分别凭借区域内外两种不同的力量,走市场内生或政府扶持两种不同的路径;从集聚区效应而言,只有让市场内生与政府扶持两种力量相容相长,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集聚与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经济离不开技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都认识到了技术引进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进行技术引进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技术引进应采取发达地区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欠发达地区从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技术传递的方向应从国外到国内发达地区、再到国内欠发达地区.即递进技术引进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论我国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电体制改革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2400个县,有多种管理模式,这些种管理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客观上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我们如何才能在遵循生产力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从我国实  相似文献   

18.
两缺口理论为国家引进外资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依据。中国的外资引进实践新形势和新条件,引发对两缺口理论的重新思考和评价。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外在表现为资金缺口的弥补,实质上是技术差距的外在表现或货币表现;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外在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质上是生产力水平的实质性提高和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力发展,组织机构改革破解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企业要善于准确把握并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破解发展改革中的难题,加快实现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我们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成为重要生产力。在此背景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角度审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内部组织变革,推动促进两者相互协调,能够有效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