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潜  韩雪 《特区经济》2006,211(8):359-361
国有企业特别是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和操作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图通过对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改革进程的简要分析,来认识企业制度变革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电关系的架构取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煤、电产业的技术经济关系,煤、电产业的价格关系,煤、电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入手,分析中国煤、电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促进煤、电企业走纵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适当的选择。煤、电纵向一体化有三种模式,政府在推进煤、电产业新的架构取向的形成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凤 《特区经济》2009,(12):132-134
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在改革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未理顺,这些深层次的因素使得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有资产及其类型化的理论认识不足;二是有关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还未形成科学体系;三是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仍未理清。只有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现代法治办事,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目标和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国庆  温文  杨爱兴  许锦  崔博 《科技和产业》2019,19(12):155-159
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改革举措有助于管输企业降低管输用电价格。梳理了目前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现状,分析了制约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的4个主要因素:直接交易准入标准不明确,合同管理尚不成熟,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站场较为分散导致用电较为分散。基于此,提出了6项应对措施和建议: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沟通;与优质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谈判策略;建立直接交易合同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为管输企业参与直接购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改革举措有助于管输企业降低管输用电价格。梳理了目前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现状,分析了制约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的4个主要因素:直接交易准入标准不明确,合同管理尚不成熟,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 站场较为分散导致用电较为分散。基于此,提出了6项应对措施和建议: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沟通;与优质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谈判策略;建立直接交易合同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为管输企业参与直接购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学界和决策层多年来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与改革或转型的策略及路径相联系,有关政府职能的讨论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观点: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和市场增进论。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个国家在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方式及改革进程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完全不同的地方,但这三国都经历了并且仍在继续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而且三国的经济改革和转型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三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也为世界所看好。本文对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和市场增进论进行了分析比较,考察了中国、俄罗斯及印度改革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得失,论证了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关键性作用,它是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决定了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地、“帕累托改进式”地向前进行。  相似文献   

7.
经济特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会计委派制的定义和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重要意义开始,分析近年来在国有企业和部分内地行政事业单位试点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逐步深入探讨在经济特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借鉴港澳的新近经验,结合特区的实际情况和财政体制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有效途径和具体运做方式,为经济特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改革寻求适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黄范章 《开放导报》2006,(3):30-33,89
“十一五”规划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经分开,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政府兼有作为“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两重身份和两种职能,乃是“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的体制根源。这种体制是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学来的,长期成为计划经济的源头,现在成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严重障碍。为此,必须让政府从两重身份和两重职能中脱身,仅只具有“政治实体”身份和“公共服务”职能,统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国企;另在政府之外设置一个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载体(如“人大”),统辖经营性竞争性国企。首先分清和分开两类职能不同的国企,即财政账户项目类国企和资本账户项目类国企,应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是政府而不是国企。再循此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是产权明晰,分级所有,可相互参股或控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需要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建立和日趋成熟、完善,中国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素质的加强、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转型为背景,阐述了经济转型期我国劳动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和特征;以及逐步打破旧的劳动管理框架,探讨结合企业、劳动者以及政府三方协调的劳动管理体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学术界和国家有关当局认为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明晰产权。但笔者认为不剥离国企政策性负担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改革问题。国企改革的思路应是剥离政策性负担,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理顺价格体系,完善外部治理。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final years of the Soeharto era and since 1998. It argues that although economic policy making is now conducted in a very different political climate from that of the Soeharto period, there remains a powerful institutional legacy. In addition many old problems persis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evolving role of the national planning process and looks a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law on national planning, especially for the division of labour between the national planning agency (Bappenas)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t also looks at some ongoing problems that are central to the economic policy process: the need for civil service reform and for a stronger audit proces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the issue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e and the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需结合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背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采取的是"渐进式"转型模式,事实证明了该模式较其他国家"休克疗法"的完全市场化转型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文章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未来的发展模式应是"计划市场体制"。以此为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经历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未来的改革应以计划市场体制为指导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因素,营造一个有计划有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张力 《改革与战略》2010,26(5):56-61
由我国《物权法》正式规定的企业法定经营权不应针对一切企业法人类型适用,它甚至不能如法定经营权说的倡导者期望的那样针对包括了在竞争与非竞争领域从业的全部国有企业适用。结合其他转型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实际情况,文章认为,法定经营权作为依法调整企业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工具,应主要立足协调企业自由与政府管制,偏向控制企业市场化改革深度与广度,以保留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及改革后形态的长效调整。由此,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法定经营权应主要面向有非市场化要求的特殊国家企业。  相似文献   

14.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在分析安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应遵循的原则,重点探讨了安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实选择,并提出将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安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McGuire和Olson(1996)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发现,即使是具有共容利益的政府,其与社会之间依然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政府的存在总会造成一定的制度扭曲,使经济处于非最优效率状态.本文还研究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转型经济中的表现.研究表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进而得到强化,从而使新制度受到更大的扭曲.另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对经济体制的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最终都会妨碍制度变迁达至最优状态.本文的研究实际上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意义.我们也指出,在转型经济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行业协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秋盈 《特区经济》2008,(9):106-107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经济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是既维护企业利益,又协助政府实行间接调控的中介组织。许多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先导力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以及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通过对比国内外行业协会的异同,学习外国行业协会的长处所在,加强自身行业协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以政府主导、支持企业实现盈利、自封闭向开放转型为特征,在构建进程中围绕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政策体系及经济发展趋势这三大关键要素,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构建起科技-产业-经济良性互动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应立足于当前创新发展环境,借鉴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经验,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注重于强调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纵深融合、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互动等举措。  相似文献   

18.
潘华实 《特区经济》2010,(8):272-2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民营经济不断发展与壮大。其主要做法是:制定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多元化的利益取向;将政府职能转化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在参与经济活动中将行政手段逐步向行政、法律、经济、信息手段的综合运用过渡等。政府这些经济政策有利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对深圳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圳加工贸易正面临着经济要素和资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外贸摩擦等困难,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为此,深圳要转移低端加工贸易企业,同时严把审批关,重点引进高技术和附加值的外资企业;加强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资金和服务的支持;改革和完善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阐释了实质性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而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降低增值税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和经济结构改善,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实现企业效率变革,通过降低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动力变革。为此,一要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双重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的税收支持体系,形成对国家创新体系的"三重激励";二要打造政府、企业、居民"多支柱养老模式",为企业轻装上阵奠定制度基础;三要适应经济金融化发展趋势,加强对数字经济的公平课税;四要落实好高质量征管,为实质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五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