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国务院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明确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促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能。几年来,人民银行对如何加强信贷征信管理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征信市场也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并对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规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说,由于法律制度缺乏、体系功能不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我国征信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初级阶段。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功能,推动地方征信市场发展,是当前央行征信体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发达和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支持,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但在目前的市场交易中,各种违约、恶意透支、恶意欠费等不诚信的行为,已经渗透到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督日益成为市场体制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3月,由人民银行牵头,原国家经贸委等16个部委和国有商业银行组成的“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在北京成立,标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征信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透明度,提高条例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对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论证,对条例的相关内容做了修改。目前,针对条例的重大分歧意见基本消除,条例内容相对比较完善,具备了出台基础。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拟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本刊约请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撰文,就条例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相关问题做了分析、介绍和阐述,特此刊发。  相似文献   

6.
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根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从信贷征信起步,组织商业银行集中力量于2006年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  相似文献   

7.
李蕾  张弛 《征信》2014,(12)
当前,央行征信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面临新的挑战:征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强化,信用报告覆盖面有待扩大,征信系统功能有待完善,为此应提升征信系统采集数据的精准性,构建央行征信系统外延信息采集框架,创新征信系统产品应用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移动金融的灵巧活泼、传统金融的稳重大气——管二者给人的印象如何不同,本质上都是融通金,核心是借贷交易和信用风险管控,基础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尽管互联网缓解了信贷市场信不对称的问题,但它参考的尚是借款人借前的非信贷信息解决的只是借贷双方的需求匹配和贷前调查问题,重在测借款人还款意愿。在共享借款人总负债水平、判断借行  相似文献   

9.
外汇违规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征信系统出具的市场主体信用报告主要涵盖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无法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的整体信用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外汇违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对涉及外汇主体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予以公开,一是可以震慑违规主体,使其自觉遵守外汇管理规定;二是可对社会公众发挥必要的警示;因此将外汇违规信息与征信信息相结合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村金融》2007,(4):49-50
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牵头组织建设,由商业银行总行向其报送所有个人贷款、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贷记卡)等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该系统按照个人的“身份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及“姓名”将不同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再向商业银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有条件开放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记录的全国集中式的征信数据库系统。系统采集的个人贷款数据内容包括八大段共计72个数据项,详细记录了个人信用情况。个人征信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情况良好,近期个人征信系统出现较多异议报,客户经理在处理异议报时,不能按照正确处理流程将异议报报送省行,造成人行端客户信用评价错误。下面就个人征信异议处理的具体环节做一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农村信用社个人信贷业务信息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农户贷款金额稳步上升,求贷农户队伍逐步壮大,部分营业网点实现联网,农村信用社信用村镇建设初具规模,农村信用社对个人信用信息需求强烈。因此,在实践中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诚信的社会,建立个人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入手,对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如何建设个人征信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成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完成对现有银行信贷咨询系统的升级之后,将成为更加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个人征信系统从2006年1月开始在全国正式运行。目前该系统收录自然人数达3,4亿,其中3500万人有信贷记录,贷款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信贷余额的97.5%,日均查询11万次。该系统与人行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一道构建了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服务体系的基础,为建设诚信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维护金融体系平稳运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使用者主要为全国金融机构。系统通过专线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相连(即一口接入),并通过商业银行的内部网系统将终端延伸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业务柜台,实现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机构流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汇总后提供金融机构实时共享查询的功能。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由人民银行内设机构征信中心负责,联网的金融机构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部分农村信用联社和城市信用社。我们从2005年5月起在个人贷款审批环节中使用该系统,该系统已成为个人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为防范个人贷款风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就该系统在个人贷款业务中日常操作使用谈几点体会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薇君  许铁建 《西安金融》2004,(2):25-25,24
目前在金融领域使用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是由人民银行开发的信息系统,主要为金融系统信贷活动提供咨询服务。个人征信系统与之相比,信息征集量大,使用范围广,单靠一家部门难以完成。那么,采取何种方式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是完全依靠市场运作形式,还是靠政府行政支持、相关部门联合开发的半行政半市场形式?是先在经济信用发展状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贷款证制度至今,人民银行推动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已历经近20年时间。在此期间,从纸质的贷款证到电子化系统,从各地分散建设到全国联网,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到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丽江市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丽江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贷支持。2009至2011年,丽江市共设立了9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879笔,金额达到65759万元。然而由于资金实力、技术条件等限制,目前全市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均未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征信信息的采集和使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给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9.
章红  杨柳  邱念坤 《西安金融》2011,(11):65-66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以来,社会公众对征信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维护自身信用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与征信相关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本文以一起个人征信诉讼案件为例,就如何防范和处理征信诉讼案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人民法院应建立征信诉讼案件处理机制,对因信用报告信息错误而起诉的案件不将人民银行作为被告;商业银行应履行征信告知义务,信用信息主体应采取合理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20.
<正>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征信条例》)开始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征信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它的出台,标志着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对于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由于我国征信管理法制建设才刚刚起步,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