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水质变化大、分布广泛且分散等特点,如果不处理直接排放,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和治理难题,介绍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耿坤 《天津经济》2013,(2):39-41
天津作为中国的特大城市,毗邻首都北京,它的环境状况不容忽视,尤其是污水处理方面,我国水资源短缺,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就尤为重要。农村城市化发展迅速,而农村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建立和谐新农村,保障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必须重视农村水源安全。本文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讨论,为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集中,水消耗量和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多。为了有效运用城市水资源,保证城市污水处理需求,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我国要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论述了环境工程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环境工程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污水就是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不包括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工业活动产生的污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标和要求。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污水量小、比较分散、水量变化大、污水浓度低且变化大、可生化性好等特点。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水环境污染程度及环境容量要求,人们要做好农村污水处理规模分类,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张静 《改革与战略》2006,(10):56-57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根据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较低,山区居住分散,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今后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仍然放在农村,努力做好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地方病高发区和弱智集中区的优生优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和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加快改变特困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水分布分散、浓度低、变化大、可生化性强。通过对生化技术和生物技术优缺点的比较研究,并根据新安江上游流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村镇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此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3种生化+生态处理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为农村经济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面临严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容量有限,无法满足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整体质量,本文从技术角度着手,探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流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之一。但是,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强,农村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分散养殖,废物随意排放,导致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下降,出现富营养化,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结合鄱阳湖流域九江市农村污水治理案例,分析如何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污水治理,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一词源于英文urbanization,是人口由分散到集中、由农村到城市转化的过程。目前国际上一般用非农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贵阳市花溪区周边农村大部分地区尚无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附近水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现状,笔者发现,花溪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村民居住分散、地形复杂、建设资金不足以及运行管理困难等问题。本文从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巢湖地区是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截至2016年,巢湖地区13个乡镇下属村庄建设了36座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规模1 915 m~3/d。大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小于100 m~3/d,处理工艺以微动力高效生物膜处理工艺为主,其次为"复合生物处理+人工湿地"和"一体化设备+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调查结果表明,上述工艺运行初期基本能达到预期排放要求,后期暴露出运行管理不便、出水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适合巢湖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加,但处理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急需治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厌氧沼气、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渗滤、蚯蚓生物滤池和组合工艺,人们要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农村污水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民的生活与生产,而人工湿地技术是净化农村污水的新型处理方式。它能够使农村污水循环利用,提高污水净化效率,降低净化成本,使农村污水工程尽快得到完善。农村人口分布稀疏,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会降低处理效率,增加投入,而人工湿地能够使处理更加便捷,特别适用于农村地区。所以,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根据其技术分类,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以便深入处理农村污水,有效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1亿人口饮用水中钙、镁、硫酸盐与氯化物等盐类物质超标,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与沿海广大地区。我国有17%人口(2.04亿)饮用有机物超标的水。西北与华北地区3000万人口饮用水中硝酸盐超标。东北、西北、华北地区7700万人口饮用水中氟超标。我国贵州、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省部分地区尚有几千万人口饮用水中砷含量超标。我国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优于农村,但是也存在自来水二次污染现象。我国城市高层楼房自来水二次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北京电视台1996年夏天报道:北京某高层楼房水箱污染造成不少居民饮水中毒。我国淮河流域有些城市自来水中氨氮超标,南方有些城市自来水中藻类超标。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提高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使广大农村能够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一项惠民工程。我国农村污水处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先进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盘工艺的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其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生物转盘工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污水排放量也越来越高。农村污水处理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污水具有特殊性,人们必须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污水特点,然后对其污水处理模式进行探讨,最后分析了国内主流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促进我国农村污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刘鹏凌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5,(10):14-16,28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形成了以“民工潮”为典型特征的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流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是已外出农村劳动力主要的就业部门,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在实现就业地域改变的同时绝大部分人也实现了工作性质的转变。经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跨地区流入人口的数量受到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和劳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十分显著。正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实,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和限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管理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李霞 《新疆财经》2014,(3):27-34
我国干旱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在全国来说相对较为缓慢。为研究其原因,本文以新疆北疆地区、东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389户农民的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家庭人口、农业收入、农业优惠政策等;影响转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口、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要推进干旱区农地流转。必须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也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摸式的思想,结合目前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机遇,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人口的绝对规模、相对比例乃至农村和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角度,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大多数比重,贵州农村建设如何面对新时代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发掘潜在的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