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山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目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比较多,研究和实践的成果零星分布,没有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文综述了当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并对未来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先阳  文春媚 《魅力中国》2010,(26):390-390
修建公路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边坡生态问题,因此边坡植被恢复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边坡植被恢复技术是边坡植被恢复的核心。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发展状况、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原地貌植被的破坏不可避免,弃土、弃石、开挖等会给和谐的自然环境留下大量的裸露边坡。这些边坡有的是岩质边坡,有的是土质边坡,或陡或平。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排除环境干扰的条件下,土质边坡有自我修复、恢复的能力,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能及时达到防护和绿化的效果。岩质边坡因缺乏植被生长的条件,更难于自我  相似文献   

4.
有色金属矿山的露天开采、堆放和运输作业会污染当地生态环境,导致植物死亡,同时威胁动物健康.本文首先简述了矿山重金属污染,然后综述了国内外矿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最后分析了地貌修复技术.未来,要不断革新有色金属矿山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地貌修复技术,改善矿山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实现矿山土壤...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不破坏场地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建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来源形态、重金属植物修复模式、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总结,为更好地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污染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是水生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污染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植物修复技术作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被广泛研究。本文对河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评价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植物修复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旨在为我国开展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的副产品,大多数是石灰岩。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开采,废渣随意堆放,不仅损毁矿山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而且损害矿山周边居民点的村容村貌。为使矿山水土流失得到整治,破坏的原始地貌得到恢复,要采取地形地貌整治和生态复绿等生态修复措施,消除地质隐患,使治理后的矿山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设计。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重金属来源广泛,一旦含量超标,就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多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然后重点探讨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萃取、植物挥发、植物固定、根际圈生物降解等方法。根据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笔者进一步阐明了植物修复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林斌  詹明生  王珏  许翔 《科技和产业》2023,23(1):207-213
探索铅锌矿产集中发育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受污染耕地、涉重企业分布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选取铅锌矿产发育的尤溪县梅仙镇,采用系统均匀布点法,按2.5 km×2.5 km网格布设39个表层土壤监测点位,以土壤环境背景含量顺序统计量的95%分位值获得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分析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合受污染耕地、涉重企业分布特点,从污染源角度解析农用地的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成因。明确研究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为:镉0.294 mg/ kg、汞0.181 mg /kg、砷11.0 mg/ kg、铅269.1 mg/ kg、铬75.2 mg/ kg、铜61.3 mg/ kg、镍35.6 mg/ kg、锌153.0 mg /kg。对比分析显示,铅、铜元素属于区域性高背景重金属元素,同源重金属铅、铜、镉、锌呈现区域性复合污染;从分布上,铅、铜围绕矿产集中分布区富集,铅元素在平面上呈现连片式分布,铜元素在平面上呈现点状式分布。结合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受污染耕地分布解析,梅仙镇安全利用类耕地分布主要受背景值控制,同时受矿山采选活动叠加影响;严格管控类耕地分布受矿山采选活动影响为主,地质背景的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吴吉林 《魅力中国》2010,(22):93-93
植被护坡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边坡治理中可以解决边坡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边坡表层,阻止其进一步弱化,对边坡的防护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植被护坡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充分说明植护坡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防护治理。  相似文献   

11.
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废水对环境污染很大,具有水量大、污染指标多等特点,废水处理成本高。本文对废水处理过程中各种重金属的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在不同的pH值下可以完全沉淀的原理,人们可以采用分步沉淀工艺,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回收铁、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此技术可以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矿山开采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在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及存在的生态风险更值得关注。以陕西省典型汞矿区为研究重点,采集矿区道路两侧表层与浅层土壤样品,分析了8种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随着距离采矿企业距离的增加,道路侧土壤重金属整体呈降低趋势,且重金属Hg污染最为普遍、污染程度最重,基本覆盖整个研究路段。受Hg污染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影响,研究路段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较强—强,且距离采样企业较近路段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极强。  相似文献   

13.
潼关小秦岭金矿区由于无序开采、乱采滥挖等原因,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问题。为治理潼关小秦岭金矿区矿山污染,解决废渣压占土地、河道淤塞、塌岸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潼关实施了矿区地质环境生态治理示范工程。该区生态修复以土体有机重构为核心任务,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修建道路、恢复林地耕地等工程措施,将土地工程与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有机结合,构建新的生态系统;通过应用多重隔离新技术,修筑"格宾石笼挡墙"和"格栅坝",阻止下覆重金属向上迁移,有效减灾并降低矿渣型泥石流的发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垃圾、放射性物质降到最低,为农业、建设用地等提供了干净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建设生态农业和山川秀美工程中,要改变陕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关键是要抓好林草植被的恢复,要增加其植被。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这是提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的最佳选择。 从草对气候的适应情况看,陕北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要使天然植被得到恢复和繁衍,就应遵循其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讲,植被的恢复都是由草本植物发展到灌丛植物,再由灌丛植物发展到乔木植物。显而易见,这个规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陕北黄土高原也不例外。据观测,凡是  相似文献   

15.
近日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大大提高了一种细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成果能在矿区得到应用以帮助治理河水污染问题。这种细菌一般生活在矿山附近的水系里,能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对这种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6.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根际促生菌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后,不仅能够有效阻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改变小气候、水文等条件,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人为因素是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成因。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差,滞留时间较长,受重金属污染的大多数微生物不仅难以降解,还会通过水、植物等介质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有必要探讨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为后期修复提供理论、方法支撑,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大量工业企业搬迁或关停,遗留了很多污染场地.本文选择六安市某退役硫酸厂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样品的pH以及其他特征污染物,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物在该区域土壤中的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查明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主要受到砷、钴、钒的污染;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Pb和Cd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配比的柠檬酸和槐糖酯混合溶液对植物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槐糖酯)和螯合剂(柠檬酸)联合使用对植物吸附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属Pb和Cd在植物体内显著富集,达到去除效果,在柠檬酸和槐糖酯浓度比为1∶5的情况下,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酸性矿地的复垦整治与普通矿山不同,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改良土壤、选择植被和处理酸性水。文章通过对酸性矿山的特征分析,从实践出发,提出了运用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的措施来改良土壤;筛选耐酸、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品种,用于植被恢复;采用石灰和电石渣中和酸性水,用于工程施工和苗木浇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