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对中美贸易Marshall-Lerner(ML)条件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贸易收支对汇率冲击的动态调整过程。通过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本文均采用间接汇率表示法)变动对出口影响显著,对进口影响不显著,中美双边贸易ML条件成立。  相似文献   

2.
在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成为缓解中美贸易冲突,解决贸易失衡问题的良策。但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还会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对人民币升值的提法本身就是违背市场对汇率的操纵,实际上造成贸易双方"双输"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美双边贸易额、贸易结构和双边贸易条件三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造成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压力,促使其进行产业技术革新,使得中美贸易结构升级。从中美贸易商品的价格弹性、海外市场竞争状况分析来看,人民币升值可改善中国对美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并强调人民币升值必须是在坚持小幅度、渐进式原则下实现,要针对汇率变动风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美中贸易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逆差。本文以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大多数人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对中美贸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继而作者认为应该将人民币汇率政策视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提出了中国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谢毅 《铜陵学院学报》2013,12(1):45-48,64
在归纳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机理和理论关系的基础上,文章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中美利率和汇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美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美国利率对汇率的传导效果要高于中国利率;中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要大于汇率对中美利率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以及金融市场间的传导建设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1年1月~2008年12月样本,在双边贸易引力模型的框架下,采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在汇率和中美两国GDP等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中国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对美出口、中国自美进口和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抑制了中国对美进口,加剧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以Frankel的实际利差模型为基础,借助两区制门限协整检验方法,对中美两国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实际利差之间存在非线性的门限协整关系,近期两者对长期均衡的偏离正在逐步缩小;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实际利差在不同区制有不同的调整特点,在两个区制内中美实际利差对误差修正的反应均较快;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实际利差在短期内的联动影响程度比较低,其中,人民币汇率对中美实际利差的传导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95-2009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借助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从中美贸易收支和美在华FDI两方面,就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虽然人民币汇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但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美中贸易逆差,而短期内的影响更不显著,两国贸易收支和美在FDI的收入效应也并不明显.因此,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解决之道在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外贸发展战略;逐步完善汇率制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0.
王小军 《时代经贸》2010,(10):67-68
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不断地扩大,这其中贸易逆差的问题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双方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很多,本文就从利率和汇率的角度对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真正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不断地扩大,这其中贸易逆差的问题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双方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很多,本文就从利率和汇率的角度对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真正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郑勇 《发展研究》2007,(12):27-30
本文运用协整技术、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对美出口的关系进行考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的大幅增长不是同人民币汇率相关的,其与美国自身进口需求旺盛相一致,美国期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目前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的愿望并不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经济师》2008,(8):22-23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市场,第二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2007年的两国贸易关系来看,呈现两大特点:发展迅速,互惠互利;摩擦增多,此起彼伏。两国双边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但两国在贸易中双边摩擦接连不断,还比较尖锐。2007年中美经贸热点主要集中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和反补贴以及337调查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张建 《经济导刊》2004,(1):90-91
中国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布什商定:2004年1月,中美两国将举办双边会谈,探讨解决两国在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上分歧的途径。不仅是中美两国的问题在亚洲与美国经贸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仅涉及中美两国的经贸往来,而且涉及中国及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参与中美谈判,必然难以合理确定人民币的对外均衡价值,更难以解决中美在汇率形成机制上的分歧。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多边经贸往来,需要多边汇率加以满足。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很多原料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美双边谈判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从汇率操纵演变的历史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下,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操纵本国货币汇率的现象。这是因为"汇率操纵"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金融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中美货币汇率之争的焦点是中国是否"操纵人民币汇率",美国国会试图将中国确定为"汇率操纵国",其目的不仅仅是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和增加国内就业机会,而且还在于通过汇率战压制人民币,遏制中国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弹性价格货币理论和汇率生成的微观结构模型,使用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数据构建了包含人民币汇率、中美利率差、中美货币供应量差、中美实际收入差、央行干预变量以及汇率基本均衡值ft与汇率差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EGARCH过程,衡量了市场的信息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利率、货币供应量、实际收入和央行的外汇干预都会对汇率波动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不同.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不会超过预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后危机时代为背景,在中美人民币汇率现实争端以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IMF协定》关于"汇率操控"的定义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和对中美两国贸易实践的理论分析,得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政府"汇率操控"的指控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人民币贬值并不能带来中美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政府操纵汇率责难缺乏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美元主宰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的出口管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等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为此而频起贸易纠纷,干扰了两国贸易的正常进行。本文首先回顾近30年中美贸易的发展状况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进而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影响,其结论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难以对中美贸易顺差产生调节作用,从长期来看则会产生一定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当前中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数据资料,阐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论证了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等七个因素是影响中美贸易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解决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府官员、议员及学者将矛头直指中国,将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归咎于中美贸易失衡,又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于是美国一方面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极力迫使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失衡已成为当前中美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