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为金融学是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通过研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心理及其偏差 ,来分析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偏差。文章介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心理及其行为偏差 ,揭示了人们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偏差 ,并提出了避免和利用这些偏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功能结构,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的视角,对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所具有的农村金融市场补缺性功能、首倡诱导与虹吸扩张性功能、农村专业性服务与协调功能、农业政策性保险(担保)功能和有限金融性功能等特殊功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优化和健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金融功能再界定:功能演进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正式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已经在我国运行了十多个年头,但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到底如何定位依然不是那么明确,这严重影响与制约了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完善。文章在对金融功能演进轨迹进行基本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对比分析,提出了金融功能演进轨迹的分解图,从而在整个金融功能演进轨迹中为政策性金融寻找到合适的位置,由此对政策性金融功能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4.
农村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支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及其作用的发挥,实际上就是财政职能不断强化的一个产物,改革开放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功能趋于弱化,其原因在于:财政实力被过多地削弱,公共产品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过分倚重商业性金融的支农效应而弱化了财政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为此,应当健全财政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持续投入机制与补偿机制,协调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还应承担起对政策性金融业务监督管理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里,全面开发与拓展政策性农业金融的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浅述己见。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金融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金融理论研究当中非常具有争议性质的话题,因为政策性金融牵涉到政府与市场、财政和金融等等领域。本文主要是基于政策性金融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政策性金融当前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具体实际,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理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金融创新探究--论政策性银行和社会保险可能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社会保险纳入政策性金融的范畴,论证了社会保险的本质决定了它与政策性银行一样同属于政策性金融.进而认为社会保险可通过政策性银行业务进行某种形式的融合以发挥政策金融的整体优势,使国家信用在二者之间融会贯通,充分运用,减少国家信用外溢.在当前相互独立的政策性银行和社会保险之间构架联系的桥梁,使政策性资金在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体内循环,以解决当前政策性银行面临的资金来源的困境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及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较为详尽地论证了政策性金融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性金融融合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理论界对邮政储蓄的不同认识,以及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三者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利率关系,揭示了在现行金融格局下,邮政储蓄转存制度是导致目前农村资金净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的角度对邮政储蓄业务开办的背景和转存人民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作出了评价;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指出了邮政储蓄改革可能造成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现阶段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以政府发起、组织为前提,为配合、执行政府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存在较大缺陷,已不仅是通过业务范围的扩大、现有体制下的机制转型就能解决的;不能就农发行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只注重机构的存在形态,更要注重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走机构路径,应是一种制度、一个体系,它包括现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重新定位、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社区再投资制度安排、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综合改革以及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进展与评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测度方法;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与构成;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力量。本文应用Probit模型及处理效应等方法,在普惠金融发展视角下研究了家庭的网络消费行为。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正向地提升了网络消费家庭的比例和频率,且经过渐进的增长,网络消费家庭的总消费水平更高、消费结构较优,在城镇家庭里更明显。而通过便利支付、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收入三种机制,普惠金融发展还提升了这些家庭的网络消费支出额。异质性分析也得出了一系列丰富的结论。加深家庭金融参与程度,加快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帮助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迈过数字鸿沟,能更大程度上普及网络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和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分布数据,分析了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本文发现: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呈现“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水平的银行业集中度使中小企业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最低。根据本文研究,我国银行业集中度总体上高于最优水平,但不同地区又有所差异。本文还发现,考察银行业集中度不能只关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比重的下降,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比重的替代性上升也没有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才是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兼具资本、不动产和商品三种属性的土地,可以作为陌生人社会中的声誉载体。它可以被商业银行接受为抵押品并用于控制借款者的违约风险。土地确权也可以因此促进农村金融的现代化发展。本文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表明:土地确权可以从广度、交易环境、深度和宽度四个方面,促进农村金融的内生发展。本文研究还发现:土地确权不仅提高了制度信任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还降低了商业银行对人际信任和社会资本的过度依赖。通过促进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的模式转换,土地确权有利于农村金融的新古典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环境层面的变革,农地确权帮助更多农户进入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宽度意义上的“量”变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是,它是否可以提高农户贷款数量,缓解信贷配给并促进农村金融深度意义上的“质”变?这是一个重要但鲜有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供给、需求、交易成本、价格、风险配给等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缓解信贷配给、促进农村金融深度发展的理论机理,并通过有序多分类变量回归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户金融参与深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降低信息成本而缓解价格配给,因弱化农户的损失规避心理而缓解风险配给;同时,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释缓作用尚未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制约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就发展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求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打造为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发展的作用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的发展能促进结构优化。同样地,金融抑制会阻碍结构的变迁和变化,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投入产出表,生产函数和比较分析说明金融抑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障碍,因而在政策选择上,区域经济的发展应结合金融发展动态地促进结构的优化,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19.
财政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财政收人出现迅速增长的势头,但在全国而言优势并不明显.文章用计量模型分析了湖南财政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若干优化财政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1(10):63-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财政学教学与科研逐渐摆脱了原苏联财政学体系的影响,全面转向以英美财政学传统为主要特色的当代西方主流财政学。这既加速了中国财政学“国际化”的进程,同时,这种以“英美化”为标志的“国际化”进程,也对当代中国财政学研究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在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两大源流--英美财政学传统与欧洲大陆财政学传统--的理论特色和历史演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财政学应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